本帖最后由 文一仕 于 2012-8-14 13:32 编辑
城区户外广告整治费钱费力不讨好 我市去年对城区的户外广告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治,拆除了城区所有商业户外广告。一年多来,由于后续规划滞后,管理存在缺陷,使之出现了广告经营者、城市管理者、社会和经济效益等“多输”的局面。 企业经营者惨淡生存 户外广告经营是目前中小城市广告公司主要的生存方式,也是广告市场的一个重要经济增长点,失去户外广告这样一个发展阵地,等于广告公司失去了生存空间,广告经济也就失去了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也直接影响其他领域的经济增长。我市城区有广告公司40多家,去年以来拆除的数千块广告牌,导致几十家广告公司频临关门破产,接近千人下岗转产。据工商部门有关人士介绍,广告公司经营额下降了七成。 据了解,从我市整治户外广告以来,一年多没有新发展一块广告牌,广告公司无以生计,大千、明新、乘风、映月、新概念等10多家主要从事户外广告经营的广告公司已经频临关门,其他10多家广告公司也削减了大量人员,仅靠一些小制作惨淡经营着。直接经营电脑喷绘的三合喷绘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以前没有整治户外广告时,该公司三台机器昼夜运转,都没法供应市场,现在该公司不仅削减了大量人员,仅剩下两台机器都经常吃不饱。 广告主放弃荆门市场 广告的萧条反映地方经济的萧条,广告的繁荣说明一个地区经济的繁荣。由于我市户外广告的大量的拆除,一年多没有恢复一块广告牌,很多大企业、大品牌都放弃了荆门市场的广告投入。白云边酒业以前每年在荆门市场的广告投入就在300万元,其中户外广告投入占50%,现在,该企业至少减少了在荆门市场的广告投入在80万元以上。稻花香、枝江、黄鹤楼等知名品牌在我市每年的户外广告投入也是在数百万元以上,现在基本上都相应的大量减少了。据移动公司一位负责市场管理的人士告诉记者,去年以来,移动公司减少了在荆门市场上的户外宣传投资在100万元左右。据有关人士估算,我市由于一年多没有发展户外广告(店招等),导致我市户外广告经营额减少近千万元。 社会、经济效益影响明显 我市在整治户外广告之后,因未及时出台规划,使本土广告公司面临萎缩、破产、转产,没有一家广告公司能与周边宜昌、荆州、襄阳等地的广告企业相抗衡,自然也就无法抢占属于本土广告企业抢占的市场。现在临近荆门的襄荆高速公路、荆宜高速公路等路段的户外广告均被周边地市的几家广告公司抢占。荆门的本土公司一是实力被削弱,二是信心被打击,只好拱手将属于荆门企业的市场让出。据一位广告业人士计算,一块200平米的广告牌,如果按当前的户外广告资源费标准,每年政府可以收取3万元,而这一块广告牌的经营额按20万元计算,其税收按11%计算,就是2.2万元,企业纯利润可能在5万元左右,这些税收和利润自然流失到了外地。按去年以来,我市减少户外广告经营额1000万元计算,我市减少税收也在110万元以上,减少企业利润收入就更多了。 管理者费钱费力不讨好 由于整治户外广告管理缺乏科学决策,规划滞后,导致从事整治工作的部门遭到了社会上的非议,也受到了广告企业的强烈反对,而很多执法者也显得不理解和无奈。据一位城管人员说,我们放弃了很多休息时间,没日没夜地拆除广告牌和店招,经常遭到店主的不理解和谩骂,我们不仅牺牲了个人利益,还不时遭到人格的侮辱。据有关人士分析,目前由于规划一直未出台,审批工作未进入正常渠道,收费标准也没有正式经物价部门批准,更没有被广告企业所认同。 可以肯定,没有社会上广告企业的参与,仅靠城投广告公司一家垄断广告市场的经营,无法达到荆门广告市场的繁荣,也不会实现政府整治户外广告的初衷。只有在广告市场的繁荣和科学规划管理上找到切合点,城投公司才能收取到更多的户外广告资源费用,达到济效益、广告经营者、广告管理者多赢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