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富河以北 于 2012-8-15 11:56 编辑
D“接大王”,能否申“非遗”? 在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中,黄石阳新一县就有采茶戏、布贴两项入选。那么影响最大的“接大王”是否能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据阳新县文化馆李祥斌介绍,他们正在积极将接大王申报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柯小杰为我提供了一份资料:去年8月,在湖北举办了“20年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会上有很多民俗专家和学者针对太子“接大王”民俗活动发表了不同的看法。有的专家与学者认为敬奉石敬瑭不应该,因为他是大卖国贼,是民俗中的“糟粕”,没什么价值,但可作为研究对象。 但也有学者与专家持有不同的见解,如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陈建宪认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只作为档案式的保留和研究,就不必作价值判断,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特点就是活态传承,这就不能不有所选择,并不是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与时代精神契合,但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华与糟粕的判断要慎重。他说:“我们要保留有价值的东西,不能以单一的价值去评判,要经过细致和具体的研究。现在我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是‘抢救第一,保护为主’,可以先保留下来后做甄别。”对于“接大王”风俗,他认为应当首先依据参与该活动的行为主体的感受,搞清楚这个活动究竟为他们带来了什么,不能只凭一点历史知识就下判断。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民俗专家乌丙安认为,“接大王”是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如果要进入“非遗”名录,则必须要经过选择。对于“大王”石敬瑭的不光彩历史而引起的异议,乌丙安表示,这类评判的价值标准是关键,不能以简单的“正面”“反面”为标准。他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判断不会在专家的争论中得出,应该征求广大群众、传承人的意见。 “接大王”这种地域特色明显、内容丰富的大型民俗活动是否能申“非遗”,我们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