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首市与公安县一衣带水,同处于长江中游的黄金水道,全市版土面积为1427平方公里,人口61.7万人,耕地面积53.6万亩,辖3乡10镇3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经济开发区。石首无论是自然气候、地理环境、产业结构等方面都与公安基本相同,两地经济的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同一水平上,但近些年来,石首的有些主要经济指标却超过了公安,排在了全市的前列。
一、主要经济指标对比
1、经济总量与结构
GDP总量 1998年,公安GDP为36.18亿元,石首38.34亿元。
到2003年,公安GDP为52.1亿元,年均增长8%,石首高达55.9亿元,年均增长8.8%,公安经济总量只有石首的93.2%,增长速度比石首慢0.8个百分点。人均GDP与石首相比差距更大。
2003年,公安人均GDP为5035元,石首为9055元,公安的人均GDP仅及石首的55.6%。
产业结构 1998年公安三次产业结构为42:20:38,石首为26:38:36,公安第一产业比重比石首高出16个百分点,
二产业比重比石首低18个百分点。经过五年的发展,2003年公安三次产业比重为30:28:42,石首为18:44:38,公安的第一产业比重仍高出石首12个百分点,二产业低16个百分点。公安的结构调整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石首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2、财政收入
2003年,公安县财政总收入3.36亿元,人均325元,石首财政收入2.65亿元,人均430元,公安虽然财政收入总量高于石首,但人均财政收入比石首少105元。在财政收入中工商税收所占比重公安为46.5%,石首为52%,比公安高出5.5个百分点。
3、外贸出口
2003年,我县外贸出口在上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正在逐步扭转自营出口短腿的局面,但与石首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一是出口总量比石首少。
2003年,公安出口总额为913万美元,仅为石首4500万美元的1/5;二是出口创汇产品比石首少,公安的出口产品只有丽晶生化的软骨素、外贸公司的服装、新生源的氨基酸系列、永华永业的塑料制品、双港的农副产品等5个系列8个产品,而石首仅楚源一家企业就有苯系列、萘系列等10多个产品。
4、工业经济
90年代初,公安与石首的工业差距不大,1992年,公安全部工业总产值为13.4亿元(90价),石首为14.8亿元。经过10年的发展,石首工业经济不论是在总量上还是在发展速度以及效益水平上,都在大大超越公安。
2003年,石首市全部工业总产值达63.5亿元,是公安的1.55倍。我县引以为傲的企业集团、上市公司和高效益发展水平等优势在逐步消失,规模工业企业发展的差距在逐步拉大。
一是规模工业生产的总量低于石首 1998年,我县规模工业企业家数为53个,完成产值15.46亿元,实现销售13.96亿元,而石首市规模企业家数为45个,比我县少8家,但实现的产值、销售分别达23.52亿元、19.93亿元,分别比公安多了8亿、6亿。
2003年,我县规模工业企业为63家,完成产值22.9亿元,实现销售21亿元,而石首市规模工业企业仅47家,比公安少16家,但完成产值31亿元,实现销售27亿元,分别比公安多8亿、6亿。
经过五年的发展,这种差异不仅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而且还有拉大的趋势。石首工业目前已形成以精细化工、木业森工、汽车零部件、电子与通讯器材、棉花纺织五大行业为支柱的工业布局,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正在形成。在未来的五年,石首工业将拥有销售过40亿元的企业1家,过10亿元的3家,过亿元的5家。
二是企业发展的后劲弱于石首 一方面,我县工业企业新产品开发力度不如石首。2003年,石首市工业企业开发新产品大类20多个,实现新产品产值近8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11.8%,而我县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为1.86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仅为4.5%,比石首低7.3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我县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不如石首。
2003年,我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仅为12%,比石首的28%低16个百分点,我县的高新技术企业仅有移栽灵、通信光缆、氨基酸系列等不到10个高新技术产品,而石首仅楚源集团一家企业就有20多个高新技术产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