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桥
说起桥,70后的我们童年所要看的桥却是武汉长江大桥,在游武汉的环节中看桥与登黄鹤楼是同等重要的。关于武汉长江大桥的段子与惊险故事远远比黄鹤楼上千年前的绝妙好辞传播得更广泛,更有鲜活的温度,人人都说得出几个,远比黄鹤楼风雅的诗词亲切。在缺乏高大建筑的80年代,看一座这么巍峨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桥式一件让心潮澎湃的大事。仰望、远望、眺望,净是它非凡的身姿,由波澜壮阔的长江衬托得更加俊朗。 武汉人更用特别的方式来标榜他们的骄傲,在对武汉人的姓名调查中,“汉桥”是个重名率又极有武汉特色的名字。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对一座桥一个年代一个国家的热爱,用桥的名字作为自己的名字,畅快淋漓地宣布着自己的自豪。这样的事在武汉历史上也是罕见的,没有听说叫“辛亥”“武钢”的,只有那么多叫“汉桥”的人在这座有如人间神迹一般的大桥上来来往往。那步子,想必是幸福的。 一座桥,托起了一个城市的自尊心。 所以,大桥这样宏大的愿望不是我们这种仅有一条街的小城人该拥有的。当仙桃由一座一条街的小镇,逐渐多了四化路,再多了四化南路,这座城市的胸怀也渐渐宽广起来。当高楼一一剑指苍穹的时候,我们的桥还是小巧的存在。 总是让人溜进河里的西桥,繁忙到坑坑洼洼的东桥,大修的何李桥,由个人捐资的仁和桥,还是兴建时挖出清代古棺的钱沟桥,都有着这座城市的气息,承载着这座城兴起的繁忙与劳碌,成为重要的地标,却不是一座城的代表。
一座过于宏大的桥和一座过于宏大的城不是我们所轻易可以想象的。所以,听父亲说仙桃要修汉江大桥时的反映是震惊的,武汉长江大桥的身姿仿佛凌空而降到仙桃。参与这个项目的父亲是兴奋而激动的,说初步有三个选址,就等专家来考察了。从此,就经常看到父亲攥着计划书回家,经常因为到省里跑项目跑资金而晚归。然而,最讨厌父亲晚归的我们都忍不住开始奢望:一座建造资金上亿的桥该有多大啊?亿这个庞大的数字得用多少座仁和桥垒起来啊?
这个滚烫的秘密让我们偷看计划书的脸都发热了。因为桥的到来,我们开始争论轮渡会不会取消。
好消息总是跑得飞快。选址确定了,项目确定了,资金拨来了,桥开始建了……父亲的身影日渐忙碌,我们的心里满是不可言喻的幸福,能为一座大桥而工作,是多么宏大的事业。
父亲说的词越来越专业,让我们越来越迷惑,看一看这处奇迹诞生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父亲常常跑工地,却没带我们去。
直到大桥竣工那天,据说热闹非凡,庆祝仪式繁复,大小人物列席,近乎全城出动,然而,作为一个普通工作人员的父亲只是坐在一个不显眼的位置,分享这份他参与的幸福与荣光,依旧不肯带我们去。
我们很生气,父亲在我们面前时不大有原则的,独独为这座桥,我们暂时不那么重要了。所以,我们常抢着用大桥竣工的纪念杯喝水,泄泄被旁落的愤。
然后,我们是自己骑很久的车去看桥的,已经很累了,没想到还有那么长的引桥。由于上坡路太长,骑得过于艰辛,始终见不到父亲描述的那极高的索塔,差点放弃。直到见到斜拉索,才感觉到曙光,停下车,用手量了又量它的粗大。奋然前行,直到看到那灰色的索塔像传说中的巨人,顶天立地,拉起这些粗长的斜拉索。对那些不计其数的建桥人,不禁充满了敬畏。那天,我们在桥上流连很久,看着城区的标志建筑在视线里变小,看着仙桃变小,看着运砂船在视线里远去,如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满满的是激动与骄傲。
接下来,仙桃人都知道,这座桥很长时间只是用来欣赏的了。我们的邻居——天门,依仗有岳口大桥,根本不打算借这座新桥增进彼此间的交流。我们伸出如此有诚意的手,那边没有接的打算。没有连通的路,一切都是空谈。仙桃人实在是太热爱这座桥,不愿让这座桥只是摆设,居然做出不可思议的决定,到天门修路,修一条连通天门的路。比起精打细算的天门人,仙桃人实在是太肯干能干了。这条新公路本来是“天仙配”的见证,实际上是仙桃造的天门路。我们的一个朋友在这些尴尬的日子里,因为修路,从白面书生变成黑瘦的非洲人。
但是,这条路,这座桥,确实缩短了天门行业仙桃的距离,慢慢地,车多了起来,客车,货车都愿意从新桥新路上走了。然而想起那路和桥的费用,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收齐那些建造的费用?
不久,国家取消了所有公路收费站,收费站北拔起的那天,我们特意去看了看。无疑,我们会有更多上桥的自由,出行的便利了。没了收费站的大桥确实清爽。那个夏天,我们几乎天天到桥上乘凉,桥上的风是那么大,那么凉爽,不时遇上熟人,感觉大家都在这儿。更有人,铺上席子,就地睡了。桥,成为我们的了。在桥上,看夕阳染红半边天,一寸一寸坠下去;在桥上,看轮船的夜灯,听拉响的汽笛;在桥上,看着我们的城灯火亮起,江边的灯火亲昵地倒映在水里;在桥上,感受到沉重的货车跑过的微微震动,看看极粗的拉索;在桥上,看钓江鳝的人凌空抛下海钩…… 每个傍晚都是如此旖旎,又藏着新的惊喜。仙桃人,谁不喜欢这座桥呢?
这座桥,不单单是可以运输,可以往来的桥,是我们共同的桥了。我们分享,我们感受,我们把它当做城市最最重要的地标,这扇最高的北大门。唯有仙桃有这样的打的气度,敢造这座桥。唯有仙桃人,把这宏大的桥当做生活的一部分,漫步,乘凉,歇息,没有距离。
一座城,与一座桥的崛起曾经是很多名城的传奇。如今的仙桃已经铺展成一座更为大气的城,这座桥的高度足以和城市兴起的速度一样值得仰视。 这座城,这座桥在崛起。 请看看吧,当年吝于修路的天门,把火车站争取到天门。可是我们有桥,有路,不要紧一会儿就可以赶到火车站坐上和谐号。火车站通车的日子,很多人去天门南站,一如当年建桥时那么轰动,俨然是仙桃的车站一般。仙桃人没有计较的厉害,只有使用的便利。 越是站得高的人越是看得远,越是气度宽宏的人越是有收益,我们精明又厉害的邻居——天门,好像赢得不太漂亮。借个小故事送给近邻:记得二战后的德国,举步维艰,有位市长居然把钱花在修了5座桥上,引起全城愤恨,然而,因为交通便利,这座城成为最先振兴的城。 桥,是沟通,是了解。 桥,是便利,是发展。 连一座桥都吝啬,怎么去看到更遥远的未来? 大城应有大量。借我们的桥,借我们的城,携手并肩,谱一曲真正的天仙配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