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江苏省常州市 2012-8-16 20: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场特殊的战斗——刘精松指挥扑灭特大山火
1987年5月7日,一场震惊世界的特大森林火灾,在大兴安岭借助八级狂风熊熊燃烧起来。
火借风势,风助火威。仅5个小时,火头就推进了100多公里。仅两个小时,就把面积13平方公里、居民1.4万人的漠河县城化为灰烬……
凶猛的火头,似海啸卷起的巨浪,向绿色的森林滚滚推进,瞬间便将大兴安岭间的绿色波涛变成暗红色的烈焰;冲天的火头,顺着山谷、顺着铁道、顺着公路,乘着风势奔腾咆哮,无情地吞噬着一切……漫天飞舞的黑色灰烬,诉说着大火的淫威,大火过后的秃岭枯木,向天空伸出焦黑的残肢,欲哭无泪地向苍天求救……
5月9日,大火前锋直扑塔河。塔河是大兴安岭地区第二重镇,有七万人口。如果塔河被毁,后果将不堪设想。
这场特大山火,烧灼着全国亿万人的心,更烧灼着中央领导人的心。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指示:“确保塔河,坚决阻止大火于呼玛河以北!”
正在火灾一线指挥灭火战斗的刘精松司令员,接到党中央的指示后,立即召开军区常委会议,研究贯彻落实,并作出了三条决定:一是作战部、军事交通运输部督促铁路部门,尽快把后续部队运上去;二是由某师吴长富师长担任林区扑火部队的临时总指挥;三是通知驻黑龙江、吉林两省的部队注意收拢,做好开赴灾区的准备。
常委会议结束后,刘精松司令员对军区参谋长说:“你是某集团军的老领导,你要亲自给吴长富师长打电话,让他把总指挥的担子挑起来,带领部队打好塔河保卫战。”
此时,大兴安岭南部地区已经出现了两个大的火场,东部和西部两个火场的战线已长达250公里,26个着火点,最宽处约40公里,最窄处5至10公里,平均15公里。过火林地面积已达75万公顷,已烧毁加工厂与贮木场商品木材80万立方米。受灾居民1万余户、5.6万余人……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和军区司令员的嘱托,吴长富师长理解担子的份量,他在电话中当即表示:“请首长放心,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人在塔河在!”
在保卫塔河五战五捷的战斗中,吴长富师长昼夜不停调动兵力,协调军、警、民协同作战,安排灭火器材,指挥部队开辟防火隔离带,清理火场,一连五个昼夜没有合眼,他眼里充满血丝、人瘦了、胡子长了!5月13日晚7时,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里,一个络腮大胡子的中年军人,第一次出现在荧光屏上,画面上一行字幕:“某师师长吴长富”。他就是刻在亿万人民心中的“大胡子师长”!
刘精松司令员指挥调动兵力,对参战部队提出要求,一直指挥战斗在灭火第一线。他推荐军区石宝源副司令员担任国务院扑火前线总指挥部副总指挥、沈阳军区扑火救灾前线指挥部总指挥。刘精松司令员和石宝源副司令员通过了解情况,征询专家和部队的建议后,提出“打防结合,部队从内线调到外线作战,全线实行火场大封闭”的战法。
刘精松司令员在解释这种战法时说:“这是一场区域广大、诡奇多变的大战役,必须加强宏观决策与果断指挥。该死保的要死保,该舍弃的要舍弃。要在较大范围内,集中优势兵力,形成坚固的防御地带,从总体上加以控制,变被动为主动,打防结合,速战速决。这要成为扑灭这场大火的指导方针。”
一场扑火史上的壮举开始了。在阴沉沉的黑夜里,军区前指统一调动,数万扑火大军挑出烈焰冲天的火场,在广达1万多平方公里的火区外围摆起长蛇阵。一段段防火隔离带打开,一条条防火道接通。终于,局势被控制住了,不可一世的森林大火,基本控制在预定的范围之内。
经过28个昼夜的奋战,这场罕见的山火终于被扑灭。烈火识真金,全国亿万人民记住了全军最年轻的大军区司令员的名字——刘精松!
“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军装破。笑我傻,笑我癫,为民扑山火。不信阿弥陀佛,只靠顽强拼搏,哪里有火情哪有我,哪里有火情哪有我。”这场举世震惊的特大森林大火被扑灭了,但这恢谐、欢快的歌声,却在林区久久传唱!
刘精松,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优秀的军事指挥员,大军区司令员,军事科学院院长,上将军衔。
刘精松1933年7月出生于石首县高基庙桥堰堤村,解放前考入石首中学读书,1950年12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7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入齐齐哈尔第七步兵学校学习,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54年起,刘精松先后在东北军区和沈阳军区任排长、连长、团和师作训参谋、团副参谋长、团参谋长、副团长、军教导大队大队长、师参谋长、副师长、师长、军长、沈阳军区司令员等职,后调任兰州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院长。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94年晋升为上将。先后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刘精松一贯以“团结、勤奋、正派、从容”的精神自勉,经过军校培训和在实践中的勤奋努力,他熟悉步兵、炮兵、高射炮兵、装甲兵等兵种的技术知识,会开炮,能驾驶坦克、装甲车、汽车和摩托车,具备指挥陆、海、空诸军(兵)种联合作战的能力。20世纪60年代中期,刘精松率部参加援越抗美战争,击落击伤美军飞机12架。在作战和工作中,他5次立功,17次受到各级奖励和嘉奖。1987年5月,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发生特大森林火灾,在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危害之际,刘精松亲率沈阳军区某部指战员,坚决执行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指示,奔赴灾区指挥灭火战斗。
“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大兴安岭火场上,烈焰腾空,浓烟滚滚,热浪如炽。刘精松迅速调集兵力投入扑火救灾战斗,解放军指战员迎烈火,顶热浪,舍生忘死,英勇战斗,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绿色的新的长城。自5月7日森林大火席卷漠河县城起,到6月3日特大山火彻底扑灭,沈阳军区先后分五次投入3.5万人的兵力,出动汽车880余辆,飞机53架次。参加扑火救灾的部队与森林警察和林区群众密切配合,在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硬仗、恶仗一场接着一场,经过严酷的“塔河保卫战”、“前哨保卫战”、“古莲保卫战”、“北极村阻击战”……5万余军民连续奋战25个昼夜,扑灭着火点1700余处,开辟防火隔离带891公里,抢救疏散群众1万余人,参战官兵无一烧亡。刘精松连续22个日夜精心组织指挥扑火战斗,终于取得了扑灭这场特大山火的决定性胜利,为国家、为人民立了大功。6月2日,军委主席邓小平发布通令,嘉奖参加大兴安岭森林灭火的全体指战员。
自1985年以来,刘精松组织指挥2万人以上的诸军(兵)种参加的联合军事演习10余次,为打赢高科技条件下的现代化战争,探索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如饥似渴地研读国际政治、军事、经济、历史、地理、哲学等方面的著作,修完函授大学课程,编撰了大量的军事专著和论文,主要有《军队基层管理教育概要》、《精兵才能发展才能胜利》、《着眼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全面加强部队质量建设》、《关于局部战争战役指挥要诀》、《高技术条件下战区联合战役战法思想初探》、《当代世界军事和中国国防》、《当代世界军事发展趋势及战略思考》、《军事改革与军队质量建设》、《新时期军事实践与思考》、《跨世纪的国防建设》等。
刘精松上将十分关心家乡的建设和发展,曾多次回家乡视察,对石首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非常关心,特别是对江波渡大桥、团山河大桥、公石公路、江南高速公路、后石高速公路、荆岳铁路以及桃花山烈士陵园等大型工程的立项和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并对家乡的建设和发展提出过很多宝贵的建议。 历史是由一个个具有伟大意义的节点组成的。历史的意义常常在回望中更为深刻地显现。
当我们一次次聆听先辈们讲起那些峥嵘岁月的往事,一次次捧读写满难苦与辉煌的史册,一次次重走那些洒满烈士鲜血的红色征途,一次次感受时代精英创业的艰辛,我们无不冲破心中的“名缰利锁”,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立志承载历史赋予的责任和义务。
90年艰辛曲折的探索,90年波澜壮阔的岁月,90年辉煌灿烂的业绩,中华民族复兴的蓝图已经绘就。宏伟的目标要靠党的正确领导,也要靠每个个体来实现。石首英才辈出,在重要的历史节点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立下了彪炳史册的业绩。在新的历史时期,石首人民必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勇气,成为光彩动人的时代先锋,在中华民族的辉煌史册上留下深深的足迹。到时候,你也会发现世界因你而不同、世界因你而辉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