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广东
- 精华
- 6
东湖元老
<< 庄子>>云:造化为大冶!
  
- 积分
- 31361
 
IP属地:广东省深圳市
|
一直以来,还地桥镇受地域环境影响,学校数量多,分布广,各校的发展极不均衡。为了破解这一难题,让每个孩子都可享受到同等的优质教育,近年来,还地桥镇通过实施“教育优先”的发展战略,以创建“黄石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镇”、“湖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强镇”为目标,加大教育投入,强化教育管理,一举成为黄石地区农村教育的一面旗帜。
改善办学条件
在资金投入上体现均衡
教育要发展,投入要先行。近年来,还地桥镇党委、政府深入实施教育强镇战略,把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地位,积极筹措资金,先后投入6000多万元改善办学条件和学校规范化建设;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改造校园危房,新建了包括镇中学、曙光中学、马石立中学等校学生公寓、食堂等16000平方米的教育教学用房,拆除9000平方米的危房,撤并教学条件不达标学校7所;投入150多万元用于校园标准化建设,全镇各校光纤连通率达100%;6所中学都建设有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标准化实验室和图书室。今年,镇政府又投资4000多万元开工建设新镇小和公立中心幼儿园,并将继续安排109万元资金助推全镇各校标准化建设工作。
“洁、绿、亮、美”的校园环境,“实用、标准、齐全”的硬件建设,坚定而快速的发展步伐,极大满足了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
实施“名师工程”
在师资配置上促进均衡
还地桥镇通过积极实施“名师工程”,把提高教师素质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召开师德集训会、开展师德建设月活动和进行师德培训等方式加强教师师德学习,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二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建立竞争机制,奉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原则,层层选拔。三是积极实施“名师工程”,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市的“国培计划”、“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等培训活动。同时,通过完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培养和考核机制,“多管齐下”,努力打造一支一流的教师团队。
师资力量的不断加强直接促进了办学质量的逐年提升,该镇连续6年荣获黄石市“初中教学质量优胜奖”,连续5年中考综合评估居大冶市第一名;2011年中考,全镇六所中学囊括大冶市中考综合评估前六名,获得7个学科前三名共计21个名次中的20个。2012年中考,全镇大冶一中上线人数达171人,上线率达18.5%,较上年再提高3%,各项指标再次刷新了历史记录。
推行精细化管理
在规范发展上落实均衡
一流的团队只有一流的管理,才能创造出一流的效益。近年来,该镇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创新管理机制和考评机制,注重对各校工作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全镇教育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喜人景象。
该镇中心学校提出“牛奶论”的课堂教学理念,即:课堂教学要以“一杯牛奶”代替“一捆草”,要使内容精、价值高。自2009年起,开始在全镇各校推行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并成立由部分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组成的全镇高效课堂中心指导组,每周随机到一所学校进行教学检查、看课、研讨,加强对学校教学管理的指导。
该镇中心学校坚持有布置、有督促、有检查、有奖惩的“四有”原则,全面实行科学化的教学管理、规划化的德育管理、人性化的后勤管理、协作化的家校管理。全镇六所中学先后荣获黄石、大冶两级“放心食堂”、“文明宿舍”、“放心超市”、“绿色生态校园”等荣誉12项,位列全市第一。该镇还是黄石市首个“家庭教育示范乡镇”,镇中心学校两次被省教育厅评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镇中学被全国妇联、教育部联合授予“十五期间全国优秀家长学校”称号。全镇共有省级示范家长学校3所,黄石市级示范家长学校12所,居全市第一。
在风雨兼程中加速奔跑,在泥泞坎坷中坚强微笑,行走在教育均衡发展的路上,还地桥教育走得铿锵有力,走得从容而坚定……
记者 冯素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