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老板大陆炒楼 一套房收益超工厂一年
2012年08月20日16:45腾讯房产
“那时候的我心里很伤感,二十多年来辛辛苦苦办工厂,最后还是不能妥当安排好那些一直跟着我的人。”台湾商人苏星(化名)感叹道,今年4月他关闭工厂并遣散工人时,有一对跟着他近10年的夫妇苦苦地求着自己,“老板,我们能不能继续跟你,做房地产,做什么都行。” 苏星投身房地产始于2007年,他回忆,最初只为供养自己的工厂,随后他发现,“一套房子的收益回报比工厂一年的纯利润还高”,今年他终于结束了20年制造业生涯,专心做大陆的房地产投资。 “这是很多大陆和台湾商人迫不得已的选择。”苏星无奈地对记者说,弃实业投资房地产,是很多珠三角企业主普遍的做法。 开工厂不如炒房 台湾商人苏星1989年便到东莞创办玩具厂和电子配件厂,最风光的时候,他曾在珠三角地区拥有5家出口制造工厂,用他的话来形容,“管着几千名员工的口粮。” 但是,工厂的效益从2006年底开始走下坡路,“订单明显开始减少,库存有一部分出不去,现金流十分紧张。”苏星回忆,玩具厂以往每年的订单都能保持在8000万件以上,然而,2007年底,光是库存就有4000万件,“当年的利润被腰斩了。” 眼看着身边众多代工企业倒闭,苏星很快就意识到要储备粮草过冬。首先,他想到银行,“那年头,还可以从银行把钱借出来,虽然不是很多,起码能把资金周转部分都基本解决。” 然而,就在那一年,苏星需要准备近1000多万元为前两年预订的新生产线余额埋单,“不能不要,要是生产提高不上来,厂子今后发展都会有问题。”手里只有600万元现金的苏星正在咬紧牙关四处筹钱,可是那年头谁都缺钱。 于是,苏星想到了卖掉手上的商铺和在广州、深圳的房子,“我卖了5个商铺,资金回收了200多万,然后卖了深圳的3套房子还有广州的4套房子,那时候房价不是很高,总共才卖了不到600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