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254|回复: 0

工作,可以更诗意

[复制链接]
来自
广东
精华
0

33

主题

46

帖子

170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170
QQ

IP属地:广东省深圳市

发表于 广东省深圳市 2012-8-22 09:3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北京大学公布全国28个大中城市“烦恼指数”。28个主要城市白领普遍“比较烦”。其中,“比较烦”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工作压力,多数白领认为现在从事的工作很累、很烦。
  工作很烦,工作很累,以至于人人都把“干我们这行太累了”挂在口头上。每一行都在说自己很苦,工作成为了一片苦海,扎进去就成了“祥林嫂”。究竟是工作变了,还是人们的观念变了?
  被工作异化的人们
  工作为人们带来什么?回望过去,改革开放之前,如果抢到一个铁饭碗,人们宁愿为工作抛头颅洒热血;改革开放初期,下海、创业的热情让无数人像打了鸡血般为事业奋斗。然而现在,中年人开始教育孩子们:别干老爸这行,太苦了。年轻人满嘴抱怨,把工作看得苦大仇深。
  话说,几十年前的人们做什么能不枯燥、不辛苦?一样是一辈子如一日地开足马力坚持着。那时候,一份工作带来的物质满足和责任感,足以让人们抵挡辛劳。当然,几十年沧海桑田,铁饭碗早已砸了,工资能者多劳了,大学不包分配了,下海的人赚了,百万富翁见惯了,成功是必需品了,工作的美好也不在了。
  利益驱动了中国人的工作积极性,也让中国人成为工作奴。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促使人们不断拓展自我,逐利而生的行业规则加剧了工作中的尔虞我诈,对金钱和成功的社会崇拜让人们为工作卖身,这都让工作变得疲累。
  卓别林主演的电影《摩登时代》中,工业时代的流水线生产带来人的异化。然而,当今中国,富士康、华为的工厂工人也成为一个个被异化的工作机器。 
  工作的本真是幸福
  必须承认的是,饿着肚子永远不会是一件幸福的事情。罗素曾在《工作的快乐中》说:“大多数人都是为生计才将自己的才能出卖给连自己都认为有害无益的事业。然而,我无法对这些人做指责,因为温饱是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尽管现实如此,但抱怨、逃避和消极面对无助于你找到工作的乐趣。罗素在看到工作的现实后,仍然毫不掩饰自己对工作的喜爱。他认为,无论如何人们应当想尽办法在工作中创造建设之乐。所谓的建设之乐,即是在工作环境中创造条件,发挥自己的才能,并获得满足感。这种满足感足以抵抗无聊、罪恶和匮乏,让人们感受到工作的幸福。
  幸福是工作的本真,然而很多人沉溺于对利益的追求,开始变得盲目,被工作的重复性遮蔽双眼。于是,干一行怨一行成为了口头禅。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在《工作颂歌》中曾经以旁观者的角度,用近乎诗意的笔触描写了蛋糕师等十几种人眼中再普通不过的职业。
  审美是需要距离的,人们正是缺乏这种“旁观者”的视角,跳出机械的操作层面,来看一看工作究竟带给了自己什么?是财富?荣誉?还是被工作流程机械化的灵魂?
  找回工作的价值
  当你真正成为旁观者,你或许能够冷静看清对于工作的种种误解。从本质上来说,工作不仅仅是维持生计的工具,它还象征着一个更高层次的平台,等待着人们去实现自我的价值。
  在这个平台之上,人们尽情挥洒自己的天赋、经验与智慧,在劳动中获得交流与成果,并因为这些创造的价值而获得社会认同与尊重,在付出与回报中体味到快乐;同时,它也承载着人们的价值观,是人天性与个体的自由表达,是一种充满热情的生命体验。
  雕塑家罗丹曾说:“工作就是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欢乐,也是幸福之所在。”人的内心深处都在寻找与实现一个远大于自我的目标,唯有这样的目标能激励我们达到自己从来料想不到的高度。
  然而,工作的价值并非仅仅在于实现自我,个人的完美与人类幸福的是无法分割的,马克思曾指出:“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起来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
  这个时代呼唤着个人与社会的互相认可,人们只有为了同时代人的完善,为了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自己才能达到完善。正如在诗人纪伯伦眼中,你工作为的是要与大地和大地的精神一同前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