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1
上尉
鸿渐茶馆馆长
  
- 积分
- 7942
IP属地:湖北省荆州市
|
本帖最后由 chutianshu898 于 2012-8-25 09:12 编辑
荆江,长江湖北枝江至湖南省岳阳城陵矶段的别称。荆江大堤是中华第一堤的标志之一,是沿江人民战胜洪水的历史见证;荆江大堤全长360余公里,河道蜿蜒曲折,素有“九曲回肠”之称。荆江以北是古云梦大泽范围,以南是洞庭湖,地势低洼,长江带来的泥沙在此大量沉积。1,600年前的东晋时代开始筑堤防水,围垦云梦大泽,至明代形成北岸荆江大堤。由于泥沙不断沉积,河床已高出两岸平原,成了“地上河”。北岸靠180多公里的荆江大堤保卫着富饶的江汉平原及大武汉部分地区。
新中国成立以前,荆江堤防千疮百孔,水患不断,人民饱经悲患。对此,封建统治者不是采取积极的治理措施,而是极为愚眛地求助神灵的保佑。清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乾隆下旨铸造镇江铁牛九尊,置于观音矶等重要荆堤险段。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又在郝穴江边置镇水铁牛一尊。 铁牛能镇洪水的构想,据说源于兴风作浪的水中蛟龙惧铁一说,且按五行之说,牛属土,土又能制水。铁牛集二者于一身,故用之镇守江堤。 然而十余具铁牛厮守江流,虽夜以继日、任劳任怨,但终究未能制服肆虐的洪魔,且大多在与“蛟龙”的搏杀中折戟沉沙,恪守消亡。
在三峡工程建设之前,据有关论证预测,如果枝城上游发生每秒11000立方米的洪水,在采取了所有可能的应变措施以后,万一在沙市的盐卡发生溃口,即使设想盐卡水位44.6米,溃口冲开的口门可达1500米,最大水量可达每秒5万到7万5千立方米,水头高12米多;第一天进入江汉平原的水量将达45.7亿立方米,10天进入平原的水量约400亿立方米,将有2000平方公里水深达到2米;长江有可能因此改道。 因此,在当时人口密度上,溃口造成的死亡人数,在白天至少50万,在夜间至少在70万。 建国后,荆江的防洪建设受到历届国家领导人的重视。 毛泽东多次对人说:“你们可以轻视任何人,轻视任何东西,但是,你们千万不可以瞧不起黄河,瞧不起长江...”周恩来、李鹏、江泽民、朱镕基、李瑞环、温家宝、回良玉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都曾到这一带视察,指导抗洪。
郝穴铁牛独角,身长3米、高1.8米,宽0.9米,尾右盘长1米,外实内空,重2000余公斤,牛背有铭文126字:其中“…嶙嶙峋峋,其德贞纯;吐秀孕宝,守悍江滨;骇浪不作,怪族胥驯;翳千秋万代兮,福我下民。”铭文虽言简意赅,但历史的结论却是事与愿违。如今幸存的铁牛只剩两具,还有一座伫立于李埠镇江边。两尊铁牛均呈昂首蹲伏状,直视江面,神情专注,威严肃然。 铁牛是荆江防洪史难得的珍贵文物,铁牛所背负的铭文也已成为悠悠长江水患的历史见证。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如今的荆江已是安然无恙,荆州沿江一带风景如画,从沙市江堤下行40余公里,可直达郝穴镇安寺,沿途除可饱览荆江两岸的旖旎风光,更可亲眼目睹郝穴铁牛的铮铮风采。如今,它已卸却历史的重负安然地掩映在杉影丛中,与旁边的江陵抗日战争胜利纪念亭紧邻,使其更添传奇色彩,成为一处新的浏览观光的古迹胜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