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对普通老百姓来讲,真是很遥远。一座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GDP总量与普通民众有密切关系,但不是成正比的,并不是说GDP高,老百姓就绝对富裕,打个比方一个城市有千亿GDP,但他都是重工产业,原材料都是来自外地,它与老百姓生活没有多少直接联系呢?,虽然创造出千亿GDP,但老百姓除了能在这些重工产业企业做一份工作外,基本上与其发展的原材料,产出品都没有多少直接关系,城市有漂亮的GDP数据,但老百姓依然很穷。对于一粮食主产区普通老百姓来说一个千亿的钢铁企业不如一家百亿的粮食深加工企业,不如它来的直接,来的实惠!指望这些企业的税收用于民生,能有几何?在当今中国,考核官员成绩唯GDP论英雄,GDP成为官吏升迁的梯子,很难做到既兼顾GDP又兼顾民生,当然,又有GDP,又有民生产业,那这个城市一定是成功富庶的,一定是和谐幸福的! 十堰有近千亿GDP,现在也同样有类似问题。老百姓依然很穷,所辖五县一市皆是国家级贫困县市,这也不得让我们思考这个问题,十堰新的战略性产业选择是否要以民生为基础?现在网络上有这样一个热议话题,就是“浙江模式”,所谓的“浙江模式”就是“藏富于民”的模式,浙江的老百姓普遍都比较富裕,据说人均个人财富超过中国的GDP老大省份广东,这些都得益于浙江的温州的小商品市场、海宁的皮革市场、永康的五金市场,等一大批浙江市场的功劳,这些市场都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摊点小、市场大,资本小、品种多,正是这些小摊点,所需进入资本不大,适合家庭作坊式工厂发展,适合全民创业。有了这些市场,老百姓很容易参与进来,自然很容易富裕起来。所以,要让民富,得找贴近民生的产业。 回头看我们的城市,一个二元结构分化十分突出的城市,大多数是农业人口,而城市的主产业是汽车行业,试想一下,汽车行业是高资本行业,准入门槛也相当高企,离老百姓创业或者投资都相当遥远,能从汽车产业分一杯羹的普通老百姓能有几人?老百姓获利也基本上是间接获利。十堰地区民穷的局面根本在于没有发展十堰特色,贴近民生的产业。解决十堰民穷的问题主要要兼顾城乡,统筹发展,搞好城乡产业分工,发展贴近十堰民生的产业!发展民生产业一是为民谋生的产业,二是贴近老百姓生活,便于普通老百姓发展,与老百姓民生息息相关的产业。让老百姓在产业链条上直接获益,只有这样,十堰的大多老百姓才可以富裕起来 十堰被列入秦巴山区成片扶贫区域,今后的发展也是一机遇。如果能在此次国家扶贫战略中寻找到一个或者几个适合十堰发展,适合十堰特色,贴近十堰民生的支柱产业,那十堰又会迎来新一轮腾飞,十堰老百姓贫穷落后的状况必将得到根本改善!我们呼唤投资,更需要贴近民生的投资,寻求引进产业,更需要适合普通民众创业发展的产业,有了这些,十堰的民穷局面才会得到根本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