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2211|回复: 1

“铁御史”陈光亨

[复制链接]
来自
广东
精华
1

1774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少校

阳新上将

Rank: 8Rank: 8

积分
13084

IP属地:广东省汕尾市

发表于 广东省汕尾市 2012-8-26 22:55: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5

1493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阳新仙岛湖水手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2818

东湖服务奖章

QQ

IP属地:广东省深圳市

 楼主| 发表于 广东省深圳市 2012-8-26 21: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陈光亨(1797-1877),字衡书,号秋门。兴国州兴教里漆家坊人(今阳新县枫林镇漆坊村)。清道光年间监察大臣,“起家翰苑,官至御史,守正不阿,直言敢谏”,人称“铁御史”。

一、生平简历

1797年(嘉庆二年),陈光亨出生于兴国州东南边陲一个殷实之家。其曾祖父经商起家,祖父曾入国子监学习,贡生出身,父亲陈晓泉,死后被加封为中宪大夫。


1811年(嘉庆十六年),十五岁,应童子试,补弟子员(俗称“中秀才”)。


1822年(道光二年),二十六岁,由廪生举于乡(俗称“中举人”)。


1826年(道光六年),三十岁,参加会试成进士(俗称“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1829年(道光九年)奉谕留馆教习修书武英殿。


1832年(道光十二年)授翰林院编修。


1837年(道光十七年)提拔为御史(主管纠察官吏)。


1838年(道光十八年)补山东道监察御史。


1839年(道光十九年)改掌贵州道监察御史,巡视西城(职掌西城治安)。同年,监试顺天乡试(顺天府乡试主考官)、协理京畿道。


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升户科给事中(辅助皇帝处理户部政务,并负监察户部、纠弹官吏之责),巡视北城。派充考翻译中书监试官。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巡视西城。任礼科给事中,不久改任户科掌印(主事或掌权)。


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仍官给事中。


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3月,陈五十岁,告养还乡。


1858年(咸丰九年)钦赏四品卿衔。


1877年(光绪三年)7月去世。


二、仕宦生涯

1826年三十岁的陈光亨顺利通过会试,成为进士。此后,他虽一直在翰林院任职,且担任过翰林院编修,但并无实职,因此也谈不上建树。直到1837年他被提拔为御史后,其才华得以发挥。从这年算起,到1846年退养,共9年时间,是他大有作为的时期。

9年中,他主要担负两方面的职责:第一,监察(监督考察,监督检举)。从留下的奏章看,其监察主要内容有二:一是针对时弊,向皇帝提建议。其不少奏章,引起了道光皇帝重视,经皇帝御批后,直接进入国家决策。如1839年,他针对官场中内外臣僚竞相拜认师生这一弊端,上了《奏请禁臣僚拜认师生》奏折,详细分析了当时臣僚互相拜认师生的种种现象,提出了“人臣之义,公而无私”的观点,一针见血地指出竞相拜认师生的实质是“以势利为结纳”,主张坚决禁止。道光皇帝御批:“所言甚是,嗣后内外臣工总当分励品节,不准借师生称谓,以为攀援上进之阶”。又如,他有感于州县官吏调动频繁,上了《奏请定州县调繁年限》奏折,提出了州县官吏任期未满三年不准调动的建议,道光皇帝朱笔御批:“吏部议奏”。二是弹劾贪官污吏。如针对狱卒番役凌虐人犯的现象,上了《奏请禁狱卒番役凌虐恶习》奏折,道光帝御批:“著各直省督抚认真查禁”。再如湖北候补知县孙楚鏞私创刑具,搞刑讯逼供,他闻讯后当即上了《奏请饬查知县创造非刑》的奏折;四川广安知县刘有仪、内江知县吴勤邦“贪酷殃民”,他上了《奏参四川州县贪酷殃民请饬查以肃吏治》的奏折,道光皇帝御批:“著该督复奏”。他的奏章不仅内容详实,建议具体,且颇有文采。

据《陈秋门先生年谱》(以后简称《年谱》)载:其奏章“凡所指陈,皆国计民生之大事,谏草一出,人争传诵”。第二,巡城,即负责京城治安。从1839年到1843年,他两次巡视西城,中间还巡视北城。巡城期间,他秉公执法,尽职尽责。

据《年谱》记载:“公性直心慈,闻民间疾苦,必思拯救,遇人诉冤苦,非申理之不安。巡城时,不妄押,不积案,不轻传妇女,不多送刑部,一年之内,结案五百余件,民咸德之”。

在任期间,他除监察、巡城之外,还从事了监顺天乡试、监翻译考试等公务。无论职位如何变换,他最大的特点是铁面无私,刚正不阿,因此权贵见到他“莫不深自敛抑”。

三、乡居事迹

1846年,陈光亨刚刚五十岁,同僚均认为其升迁有望,但他毅然决然辞去公职,回到故里。据《年谱》记载,告养还乡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在担任御史以及担任监试民期间,为人坚持原则,刚正不阿,招致权贵忌恨,有急流勇退之意;二是念及家中双亲年事已高,欲尽孝道;三是弟弟春谷来京城参加会试,患了重病非常思家,因此他坚辞公职,陪同弟弟回到故乡。

回乡后,三十余年,他一直以造福桑梓为已任,四处劳碌奔波。乡居岁月,他非常繁忙,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赈灾。

1848年(光绪二十八年),兴国州遭受严重水灾,他多次向省督抚写信,反映实情,还亲赴省城,申领赈灾银两45000两,并在汉口购米运回州城,与知县一起设立赈局,在城隍庙中发放赈粮,无数饥民受益。为了表示济人洁己之心,他在庙中悬挂一联:“半点徇情难逃神鉴,分文入已自有冥诛”。

除此以外,他还多次给湖北巡抚胡林翼写信,要求裁减钱漕规费,减免各小镇厘金,千方百计为乡亲减轻负担。二是热心公益。1851年,主讲富川书院。

1855年,开始编修《兴国州志》,该志直到1874年成书,刻本12册36卷。此外他还主持了文庙、考棚扩修工程。三是帮办团练。

1853年太平军攻克武昌,他奉命帮办兴国州团练,与太平军对抗。

1855年,兴国州被太平军占领,其入江西避难,正值曾国藩办理江西军务,受邀入曾国藩幕府,出谋划策,并一度统领水军。

1857年返回兴国州,应湖北巡抚胡林翼之请,总办团捐事务。此外还曾为过境清军筹措粮饷。1858年因胡林翼极力举荐,咸丰皇帝为其赏加四品卿衔。

1877年农历7月初1陈光亨卒于家中。享年八十一岁。主要著作收入《养和堂遗集》。目前,故居尚存。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0 收起 理由
tanliesha + 1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阳新论坛Q群:27866596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