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6557|回复: 14

【灵秀鄂州】 西山之山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30

3037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28344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2-8-28 12:4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苏白 于 2012-8-28 12:52 编辑
澜湖渔夫 发表于 2012-8-28 12:35
呵呵~
松风阁序?
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手迹,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是中华民-国的国宝级文物。

唐尧时代有个“樊国”,其辖地即今之鄂州一带。

唐尧时代,中国有信史,既有文字的历史从商代开始。

现在夏、商、周断代好像还没搞清楚吧。

你要我研究夏以前的唐尧时代的鄂州,樊国。

我日,我到哪里去研究,哪里找资料??

民间传说??口头文学??民歌??儿歌??

夏朝都是传说中的,不一定存在。

尧舜时代,劳资哦,他们存在不存在,还是个问号。

或者组织挖掘、考古,唐尧时代文化,那也没文字,怎么研究??

有文字才有文化,唐尧时代的樊国,估计都是原始人,他们有么裸文化??
穿个兽皮打猎??拿一块石头去砸另一块石头??或者跳到河里捉鱼??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百度 现代印象 到达本人主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1

68

主题

1203

帖子

2212

积分

贵宾

打渔杀家麻雀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2212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2-8-28 12:4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你说一个文化人,怎么一下就露出一副奸商的嘴脸~~{:soso_e1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0

3037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28344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2-8-28 12:41:4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樊山樊水话渊源
2007-06-04 8:09
西山、长港、梁子湖,鄂州的这几处一线串珠之自然景观,都曾共姓一个“樊”字,并由此衍生具有鄂州特色的“樊”字系列地名。

梁子湖曾曰“樊湖”,至今,鄂人仍通称梁子湖周围地区大小18湖为樊湖地区,称梁子湖水系为樊湖水系。长港谓之“樊港”,亦名“樊水”、“樊川”、和“樊溪”。滨临长港、紧傍西山的雷山,又叫作“樊山”、“樊岭”、“樊岗”或“樊山”。也有人说,“樊山”包括今天的西山和雷山。至于“樊口”,则古今皆此一名。就连繁衍于梁子湖中,经樊港过樊口出入长江的武昌鱼,因其常樊口一带被渔民的捕捞起来,也得了个与“樊”字沾亲带故的别名—“樊口鳊鱼”。

纵观鄂州历史,从鄂国、鄂县到鄂城、鄂州,“鄂”史悠悠4000年;横看鄂州地名,由樊湖、樊港至樊口、樊山,“樊”史也是源远流长。鄂州历史上出现这么多的“樊”字地名,决非偶然。

有人认为,鄂州的“樊”字系列地名与“樊”史有关。据史书记载,唐尧时代有个“樊国”,其辖地即今之鄂州一带。所以有人推测,鄂州的“樊”字地名可能直接来源于樊国。罗泌《路史国名纪》有“帝尧时有樊仲文,今武昌有樊山”的记载,即是此论之佐证。若依此说,则“樊”史较之发端于夏朝的“鄂”史还要早。鄂州又有“樊楚”的称谓,这是因为西周时,楚有西楚、东楚之分,鄂州当时地属东楚。为了与僻处荆山、建都丹阳(今湖北南漳县附近的西楚相区别,人们便把西楚称之为“荆楚”,而的马樊水之滨的东楚叫作“樊楚”,故史家又称鄂州地区为“樊楚”。《名胜志》有“鄂渚樊楚”的廉洁。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也称“江之右岸有鄂县故城,旧樊楚地”。据此有人推断,“樊”字系列地名发端于“樊国”。

也有人认为,“樊”字地名与鄂州古代祈雨的民俗有关。古人认为天旱是鬼神作崇,因而祈神求雨。各地求雨的作法不一,古鄂州人求雨的方法是放火烧山,古语称作“燔山”。《搜神记》就记载了鄂州祈雨这一风俗,并称“天若亢旱,燔山则雨”。鄂州城附近最高的山唯有西山和雷山,两山逶迤相接,北临长江,西滨长港,特别是雷山脚下的樊口港,是梁子湖通长江的咽喉,港阔潭深,水急流险,古人疑为藏龙之所;西山东麓的江浒又有“龙蟠矶”,人称“龙蟠凤集之乡”。在这一带燔山火,大概最易于激怒蛰伏于长江中或深潜于樊口港里的卧“龙”,因此易收到起龙致雨之神效。所以,每遇旱灾,古鄂州人必在西山、雷山一带燔山求雨,久之,把“燔”叫作了“樊”。苏轼谪居黄州期间,经常过江游览樊山,并对樊山之名的由来进行过考证,在《樊山记》中作过“樊山,或曰燔山。岁旱燔山,起龙致雨”的记载。考之鄂州历代州府县志,历史上确有不少的郡守县令曾到樊山祈神求雨。河港因此亦名樊港,由之上溯又有樊湖,也就是顺理成章之事了。

苏东坡在考证樊山山名之来历时,还注意到另外一种说法,即“或曰樊氏居之”,意思是,樊山之所以姓樊,是因为曾有樊姓居民聚居此山。按中国地名最基本的命名规律,乃移“人”之姓名于“地”。虽然,苏东坡对此未作肯定的结论,只是将这种廉洁和前面曾经提到过的“燔山”之说客观地并提,表示“未知孰是”,但当时民间有这种说法,则是可以肯定的。今鄂州确有不少“樊”姓居民,且多聚居于长港两岸。也有人认为,樊山之“樊”确系移“人”之姓而来,不过,开始很可能不是“樊”,而是 “袁”。如庾仲雍《江水记》云:“谷里袁口江津,南入历樊山上下三百里”。这里的“袁口”指的就是今“樊口”;《九洲记》、《水经注》都说,鄂县城南有“袁山”;宋代武昌县令薛季宣作过一首《袁山春望》诗,有“密雨作春社,袁山暂登临”之句,其“袁山”皆指“樊山”。随着历史的推移,“袁”系地名逐渐湮没,而“樊”派地名则幸运地保存下来并延续至今。还有文字记载说“樊山”又曾叫作“来山”,“来山”从何而来,就不得而知了。

如果说,“樊山”这个地名确因樊氏居之而得名,那么,这个“樊氏”窨指的是谁呢?据说,汉高祖曾给其爱将樊哙一块封地,这块封地即在今之鄂州一带,樊山即在其封地辖内,并因此而得名。这个说法是否可靠亦不得而知。不过,史书记载,鄂州有两处景点直接与这位樊大将军有关。一是樊山路旁有一石,石上有窟,世传樊哙磨旗于此,并得窟,故名“磨旗石”;二是樊山脚下怡亭边有一石,其石势如今之沙发椅,相传樊哙率军渡江候船时,曾憩息靠背于此石,因名“靠背石”,《搜神记》也记载了一个与樊哙有关的故事:三国时,吴王孙权驻军鄂州,到西山打猎时,遇见一老媪,对他讲:“我是汉舞阳侯樊哙的母亲。魏国将要攻打你们吴蜀二国了,我将帮助你打赢这一仗。”言讫不见。果不其然,不久,曹操亲率83万大军大举进攻,孙权与刘备合作,赢得了赤壁之役。孙权感念樊山奇遇,特立庙祭祀樊姆,名“樊姆庙”。《武昌记》也记述了一个大同小异的故事,说是孙权在雷山打猎,黄昏将归时,遇一老媪,问他有何收获,孙权兴高采烈地回答:“刚刚猎到一只豹子”。老媪便讲:“为什么不把豹尾竖起来呢?”汉制,天子出巡,队列中应竖豹尾以示威仪。老媪言“竖豹尾”,自是寓意孙权有帝王之兆。孙权闻此言,当然非常高兴,便命人在西山为之建“大姥庙”。这个故事很有可能是孙权或其手下人编造出来,为孙权登基称帝作舆论准备的,但立庙于樊山却是事实。苏东坡的《樊山记》也提到了这座庙,不过名称变作了“圣母庙”,他叙述十五年前自己第一次来武昌时,曾在庙墙上见到过“得一豹”三字,当时字迹比较模糊,这次再来,三个字已经见不到了。可见,至迟在宋元丰年间(公元1080年前后),这座庙还是存在的。清代县志也有关于这座庙的记载,并称庙在樊山之南的。上述两个故事至今仍在鄂州流传,并且收进了《鄂城民间故事集》。

樊山、樊口、樊港、樊湖一带,又通称“樊上”。但“樊上”所指甚广。唐代诗人元结因避难隐居“樊上”,实际上是在樊山之中。宋代浙江酒商潘大临一家寓居的“樊上”则是“樊口”,潘家所酿名噪一时的“潘生酒”因之又名“樊口春酒”。元代丁鹤年亦栖居“樊上”,但他的栖居处却在昔之南浦、今之洋澜湖畔。

鄂州之“樊”,古今皆有不小影响。特别是苏东坡,对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怀有极其深厚的感情,对山中水畔的野叟渔樵,更是久久不能忘怀。离开黄州好多年后,他还在一首题画诗中深情依依地回忆:“君不见武昌樊口幽绝处,东坡先生留五年。”并发抒自己由衷的感慨:“山中故老应有招我归来篇”。十分有意思的是,苏东坡对樊口、樊山的和赞许推重,对后人产生了很大影响。明朝黄冈人占谨之在鄂州任职,受东坡先生影响甚深,后来干脆弃官归隐,徙家鄂州樊上,每暇辄育“武昌樊口幽绝处,东坡先生留五年”两句诗,真是地地道道的“樊痴”了。

由于樊上地区山川险要,地理位置特殊,“左控淝庐,右边襄汉,插御上流,西藩建”,因而成为历代军事家争锋之地。樊山襟江带湖,拔地而起,沿江一面陡峭险恶,成为扼守江面的自然屏障,素称“楚东门户、吴晋重镇”。汉高祖刘邦为巩固其疆土,曾派灌婴筑城设防于山下。三国时,孙权除大兴土木、营造城池外,还特地在樊山设烽火了望台,派兵驻防,称为“樊山戍”。此后,历代一直沿袭下来,唐称“樊山府”,南唐则叫作“樊山砦”。樊山脚下为樊港通长江之河口,其地背山临水,扼长江,锁樊川,镇武昌,是驻扎水军停泊战舰的天然避风港。《三国演义》写道,赤壁之战前,刘备曾派大将关羽、张飞、越支等率水师屯兵樊口,与周瑜会师西目,配合孙权控制长江中游。据《读史方舆纪要》载:“汉建安13年,刘备败于当阳,用鲁肃计,留夏口,进屯鄂县之樊口是也。”清末,洪秀全、杨秀清等亦率太平军,利用樊上地区特殊险要的地形,在樊山、樊口一带与清军周旋。

由于樊港隔绝东西,樊口一直与鄂州市区隔港相望。1949年以前,樊口叫樊川乡,属黄冈县管辖。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鄂城后,为便于管辖将樊口划归鄂城县,一度为县政府所在地。后来相继设樊口区、樊口镇。自1958年起,鄂州人民配合水利和交通建设,先后建成了樊口铁桥、新河铁桥、樊口大闸闸前公路桥、樊口电排站公路桥和薛家沟公路桥,五道彩虹飞跨樊口新河老港,勾通了武汉至鄂州、鄂州市区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1983年樊口成为鄂城区辖的街道办事处,也是全市工业发达、商业繁荣、教育兴盛的地区之一。今日新樊口,处处盎然生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0

3037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28344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2-8-28 12:3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澜湖渔夫 发表于 2012-8-28 12:35
呵呵~
松风阁序?
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手迹,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是中华民-国的国宝级文物。

包装三国文化干嘛??有钱钱么??

又没人给钱我。{:soso_e122:}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百度 现代印象 到达本人主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0

3037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28344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2-8-28 12:3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苏白 于 2012-8-28 12:38 编辑
澜湖渔夫 发表于 2012-8-28 12:35
呵呵~
松风阁序?
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手迹,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是中华民-国的国宝级文物。

我没时间,没精力。老兄。

那需要研读鄂州方志,鄂州地理、鄂州历史类图书。
市政府应该有地方文史办吧,让他们去搞嘛。

鄂州市也有博物馆、文化局、文化馆嘛,让他们去研究樊楚文化吧。


或者你来搞嘛。。。。。。。{:soso_e113:}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百度 现代印象 到达本人主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1

68

主题

1203

帖子

2212

积分

贵宾

打渔杀家麻雀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2212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2-8-28 12:35:33 | 显示全部楼层
苏白 发表于 2012-8-28 12:03
松风阁序是国宝级文物,真迹现藏于台湾。文中松风阁那里掉了个字,应为松风阁序。

呵呵~
松风阁序?
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手迹,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是中华民-国的国宝级文物。
至于《松风阁诗卷并序》乃清道光举人柯茂枝所题,与黄庭坚手迹不在一个层级。随便掉字可不应该哟~~
俺一没水平,二没心情,三没时间研究这些劳什子文化,文化是楼主这样的文化人搞的。三国文化只是用来包装的,我的意思是让你多了解一些鄂州的文化根基,好更利于三国文化的包装。既然不领情,当我没说。
骄典文化传播工作室(摄像、企划、文宣)
QQ:530213776   电话:139729651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0

3037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28344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2-8-26 23:34: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苏白 于 2012-8-27 00:02 编辑

【灵秀鄂州】 西山之山
邹剑川
    很多城市都有西山,我的城市也不例外,西山不过是因为位于城市西面得名。
    远望去,西山并没有任何雄奇之处,平淡无奇,甚至很多人一提起西山就会摇头,一生去个一次就够了。
旅游者爱好四方行走,因为不同之处有不同之风景。本地人大多去过西山若干次,再说西山原本就在那里,去或者不去,一抬眼,它就在那里。想去,坐个车,甚至步行,很快就能到达。
风景总是在远处的,诸如我省的著名风景,我总是想,不远不远,很快就可以达到,下次再去,下次复下次,下次何其多。二十多年下来,本省著名风景如武当山、三峡、神农架我竟未曾踏足。而外省风景,我几乎跑了个遍。这和老婆老公总是别人的似乎是一个道理。因为潜意识中,我们把西山当成了自家的东西,自家人说自家东西,总是带着挑剔眼光。
但西山也有其不寻常之处,北纬30度一线下来,长江经过江汉平原后,在这里受到西山阻挡,拐了一个弯,这就是为苏轼所感慨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那一段江面了。如果没有西山,鄂州城区现在应该是长江的河道,地球自转产生偏向力,这种力使得运动、流动的物体总是保持偏移。例如,一个人如果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前行,如果不修正方向,一直直线,最后其实走的是一个圈,会回到起点。这也就是地理学上所时候的地球偏向力。鄂州人应当感谢西山,没有这段山,鄂州城区根本就不存在。
一座城市的兴起必然依托于水,河流、湖泊,而河流的泛滥成灾,自古是人类要面临的大问题。西山解决了这个问题,让长江往北偏了那么一些,而西山的余脉沿长江一线展开,因此长江鄂州市区段,地势低于鄂州市区。这比长江荆江河段、长江临江河段抗洪压力要小得多,更比黄河开封一线的悬河,看着河流悬在自己头顶上,要有安全感得多。
孙权选择了鄂州,西山也起了作用。鄂州襟江枕湖,在古代军事作战中,河流湖泊是天险,是天然护城河。而西山更是厚实的天然城墙,在冷兵器时代,鄂州城是一座难以攻克的坚城,易守难攻。而且依照中国传统风水学,背山面水,此为绝佳之地。孙权选择了鄂州,有西山的因素。
西山拔地而起,突兀而出,这是西山的奇特之处。武汉沿长江一线,属于平原地带。湖北、江西沿线的幕埠山到了黄石、鄂州一线,海拔最高的四峰山也不过400多米,已经是余脉了。西山在鄂州城区一线可谓傲然独立,巍峨而出。自古有湖泊之处,必然地势低洼,而有大江之处,必然地势较低。西山位于长港、新港、长江,三水交汇之处,洋澜湖畔,理论上应是地势极低之处,但在这里突然有一座山,简直让人有些不可思议,叫西山飞来峰、飞来山也不为过。三江汇流,周遭有黄州东湖、遗爱湖,鄂城南湖、花湖、三山湖,三江五湖之地,飞来之雄奇山峰,可谓一绝。
西山是一座文化之山,西山与大文学家苏轼有不解之缘,苏轼客居黄州之时,常过江来西山游玩,访僧问道,林间泉下,徜徉其间,贬居生活是寂寞的,中年的苏轼远离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时,西山给了他莫大的安慰。他在山间寻访野梅,在半山思考人生,在庙宇与和尚谈禅,西山的松树应该记得千年之前那个飘逸潇洒的身影。西山的顽石应该记得千年之前,东坡先生发出的沉重的叹息。一个伟大的诗人、作家,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文人之一的苏轼与平地而起的西山精神际会。他是当时最出色的书法家、画家、诗人、散文家,他的光芒让同时代的文人黯然失色,他的风采让众多的官员无声无息。他是一个人格近似于完美的人,风趣、豁达、幽默、开阔。但他的周围充满了猜忌、流言,在封建时代的污浊官场,一个个小人向他射出了恶毒的暗箭。终于苏东坡注定要与西山相逢,山是沉默的,山是博大的,西山用自己的傲然耸立,吞吐大江的气势,包容了苏轼,不动如山,沉默如山,山不言自高,千年时光流传,山还在那里,水还在那里。苏轼的文字成就了中国历史的丰碑,在中国文化中放射夺目的光彩。而那些小人们,那些庸人们的身影,早就被历史荡涤的一干二净。
西山上还有屈原乘鄂渚而反顾兮的足迹,有黄庭坚写下松风阁序的遗址,有彭玉麟的梅花石刻。西山脚下还有怡亭铭,它和松风阁都是国宝级的文物,在中国书法史上有重要地位。
西山是一座军事之山,更是一座与三国结下不解之缘的山。孙权曾在西山建有樊口戎,是为军事要塞,西山上有石门开,与一段高二十多米的悬崖,相传为孙权行军时开凿。西山脚下的樊口,为关羽水军驻扎之处,《资治通鉴》有明确记载,著名小说《三国演义》中庞统献连环计一章中,有孔明在西山庵中行走,到了西山庵,忽见灯光,内中有人读书,见到奇丑之人,即为庞统云云。小说描写庞统当时在西山读书,在此和孔明商议好连环计,赤壁之战,让曹操八十万大军溃败的计策。《三国演义》是小说,但其影响力超过了正史《三国志》,在日本和韩国拥有不少粉丝。传说清朝入关钱,军事将领们人手一册《三国演义》。人家后金是把《三国演义》当作军事教科书来读的。所以庞统在西山读书,献连环计,更为老百姓、一般读者接受。
按此推论,《三国演义》中说庞统连夜过江找曹操去了,说明曹军当时在黄州。正史也说关羽驻军樊口,那么赤壁之战到底是哪里打的?演义里有三江口,三江口,西山脚下,长港注入长江处,有一沙洲,名洲尾,将长港隔为两段,加上长江刚好是三股水流,应该就是小说里说的三江口。按照小说记载分析,曹军驻扎在黄州,不会跑几百公里去上游的嘉鱼和孙权交战。另外华容这个地名,鄂城往武汉方向30公里处有一镇名华容。关羽从樊口跑30公里到华容拦截曹操,很好理解。总不至于关于从樊口行军400公里到湖南华容去拦截曹操吧。曹操怎么深入到长江南岸那么远地方的?
苏轼写“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个周郎赤壁其实是西山,不是黄州文赤壁,苏轼的学生黄庭坚有一首诗,武昌赤壁吊周郎,寒溪西山寻漫浪。 在武昌的赤壁追吊怀念周郎。宋代的武昌就是鄂城,结合下文和地理分析,周郎赤壁其实就是西山,而黄州赤壁呢,其实是苏轼赤壁、东坡赤壁。故垒西边,方向很明确,西山。黄庭坚的诗也写的很清楚了武昌周郎赤壁。而且西山是有铁矿的,含铁之山赤红色,这是个常识。
西山有吴王孙权的宫殿,有他大宴群臣的广宴楼,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也曾在西山的雷山峰上阻击日军,辛亥革命首义烈士彭楚藩葬于西山,对越自卫反击战烈士赵怡忠埋骨西山,西山也是一座军事之山。
除此之外,西山是一座佛教名山,是净土宗的发源地之一。西山也是一座风景之山,山上植被众多,有溪流、泉水、瀑布,号称“小庐山”。有着众多美誉,有着文化内涵的西山,曾承载着军事重任的西山,文人墨客的笔墨风流浸染了它,武士们金戈铁马的硝烟洗礼了它。它有秀美空灵之貌,有书墨琴弦之韵,它有吞吐江湖之态,它有逍遥红尘之姿。它不说话,它不发言。本地人提起它,觉得没什么了不起。从城里望过去,它甚至有些灰头土脸,其貌不扬。
它是一位智者,它是一位隐士,它是一位高人,它接纳那些欣赏亲近它的人们,李白、元结、丁鹤年、张裕钊。它对着万丈红尘,对着俗世洪流,默然千年。
那些嘲笑它的人都不在了,几千年过后,它还是在那里,厚重安详,巍然不动。山因包容而高,山因开阔而大,山因岁月而永恒,山因沧桑而深沉。
智者爱山,许多城市都有西山,但我以为鄂城西山是所有西山中的西山。西山之山,因其秀而美,因其智而骄,因其文而雅,因其武而傲。
西山之山,它那么平淡,又那么悠远绵长,它与我们朝夕相伴,我们几乎感觉不到它存在,不认为它神奇,不以为它耀眼,正所谓大隐隐于世,这座闹市中的山,真可谓智者。
至人无己,神人无名,圣人无功,西山之山,当为神山,神山无名。
20120818日初稿
3027
中国现代印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文学散文《灵秀鄂州》系列
《西山之山》
全系列510
目前可能不会写其他的
2010年构思,2012年动笔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百度 现代印象 到达本人主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0

51

主题

2958

帖子

4089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089

IP属地:浙江省绍兴市

发表于 浙江省绍兴市 2012-8-27 09:3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同感,从小就知道鄂城有个西山,一直无缘攀登
后来因为要买房子,户口不在鄂城,无法贷款
那个观湖新城的房子冇买成,当时还跟我老头吵了一次
没想到,一次在网上看房子,看到西山下的房子,所以从浙江跑回去看看,当走到武昌大道的时候,感觉很失望,怎么会这么脏。当我上坡之后,感觉空气一下就变了,地面也干净不少,看看房子,是鄂钢的职工房,虽然不怎么样
但是我就看好这里的空气,房子周围全是树木,所以不管么样就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1

68

主题

1203

帖子

2212

积分

贵宾

打渔杀家麻雀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2212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2-8-28 13: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苏白 发表于 2012-8-28 13:00
你直接把我读就完了,我懒得到处找撒。

书卷与女人,概不外借,
不过这是电子版的,留个常用的邮箱,我发给你。
骄典文化传播工作室(摄像、企划、文宣)
QQ:530213776   电话:139729651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1

68

主题

1203

帖子

2212

积分

贵宾

打渔杀家麻雀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2212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2-8-28 10:5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鄂州仅有的国家二级文物保护单位:一是观音阁,一是怡亭铭。松风阁是上世纪80年代重建的,算不上文物了。至于黄庭坚的《松风阁诗并序》的手迹原件,现存台湾故宫博物院,想当年老蒋从那么多的文物中精挑细选的文物,自然都是无价之宝中的无价宝。松风阁内正厅墙上的是复制品。
赵怡忠安葬在团山公墓,不在西山。
说起来,西山古时叫樊山,这是鄂州的樊楚文化的根基之一。貌似现在都热衷于“打造”三国文化,对于樊楚文化却已经几近淡忘、淡漠了...建议楼主对樊水樊山以及樊楚文化做点研究,对你的《灵秀鄂州》系列或许有些帮助。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 收起 理由
农夫三拳 + 1 你好温柔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