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在全国首推“电视问政”,市长、局长纷纷走到前台成为考生,接受市民的诘问和面试,市民“考官”的现场提问辛辣尖刻,火药味十足,让一些官员面露尴尬、如坐针毡、直冒冷汗。“电视问政”背后折射的是什么,值得我们思考。
领导干部要有责任心。领导干部本身就是“人民公仆”,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有一些领导干部官僚主义、个人主义严重,生活贪污腐化,作风不纯,工作上搞“形式主义”多,使得群众让群众极为反感。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在“电视问政”现场直冒汗,说明底气还不足、办法还不多,适应还很慢。如果领导干部能做到问心无愧,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忧群众之所忧,始终做到勤政爱民,又何必害怕“电视问政”。
领导干部要提高执政力。一些领导干部在会议上谈到抓落实时头头是道,述职述廉的报告材料是洋洋洒洒几万字,但真正落实的事情有哪些,办了些什么实事,群众有质疑也没有机会向领导当面反映问题。“电视问政”让群众和领导面对面交流,同时把交流的场面公开,体现了对市民知情权、话语权和参与权的充分尊重。领导干部的个人魅力、谈吐风采、应变能力、形象气质也让市民也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政府要有变革创新的胆识和气魄。发展要靠创新引领,创新才有活力,守旧则会死水一潭。当前,抓领导干部的能力建设,抓政策落实的作风转变,需要在常规做法上有非常之举,在已有成绩上力求突破。电视问政的意义不在于他真正解决了多少问题,而是开风气之先,掀起了对政府问能、问效、问责的又一次破冰之旅。“电视问政”令我们认识到,政府要有所作为,在破解难题过程中要敢想、敢试、敢于担当,以引领风气之先的豪气和迈开大步改革的锐气寻求突破口。革新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次次细微摸索的累积,是一次次无畏创新的叠加,要以自省、自强、自信、自励的精神状态,在攻坚中发展,在创新中超越。
总之,“电视问政”既不是秀场,也不是会场,而是实实在在为民办事的一个平台。坚持“政府百姓共抓整改,打造阳光高效洛阳”这一主题常抓不懈,必将提升广大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