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广东
- 精华
- 1
少尉
 
- 积分
- 1293
IP属地:广东省江门市
|

楼主 |
发表于 广东省江门市 2012-8-29 14:26:19
|
显示全部楼层
(3)桥梁和涵洞
本项目沿线共有4座小桥需要新建,共28米,名称见表1
表1 桥梁数量表
序 号
中 心 桩 号
河流名称或桥名
交角(°)
孔数及孔径 (孔× m)
桥宽 (m)
桥梁 全长 (m)
桥梁 面积 (m2)
1
K2+410
张焕小桥
90
1×8
10
8
80
2
K6+620
刑家小桥
110
1×8
10
8
80
3
K12+680
库当小桥
90
1×6
10
6
60
4
K12+970
铁石小桥
90
1×6
10
6
60
排洪、排水要求,对部分地段涵洞漏设的情况,予以增设,本项目新建涵洞23道,利用53道。
(4)路线交叉
项目推荐方案共设平面交叉27处。
(5)其它工程
其它工程包括设置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指路标志和标线等。对公路上行驶的车辆提前预告前方情况,所设标志均采用反光材料。
1.2工程投资与工程进度
项目总长29.4公里,估算总投资为4978.22万元,平均每公路公里169.32万元。计划2012年7月开工建设,2013年12月建成通车,建设工期为18个月。
2 环境影响评价
2.1生态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
(1)生态环境影响
项目永久占用耕地造成沿线地区农作物植被损失13.68t/a。由于公路建设前实行严格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永久占用耕地区域耕地面积会得到一定的恢复;同时,通过优化永久占地区域农业生产结构,种植优质高产的同类农作物品种,提高单位面积农作物单产,将公路永久占用造成的农作物植被生物量损失降至最低。
公路施工占地和施工噪声对野生动物的影响较小,一旦施工结束,随着沿线植被得到恢复,公路沿线两侧附近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会逐渐得到恢复。
施工营地生活污水、施工场地生产废水等处理不当,直接排入附近水体,会造成排污处及其附近水面水质污染,造成其中的水生生物种类组成和优势种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受到影响,但这种影响是是暂时的,且影响有限。
(2)生态保护措施
●对于永久或临时占用耕地,应收集、保存耕地表层土壤,待施工结束后及时对相关区域进行复耕,或作为绿化用土。对工程占用的耕地应按国家相关政策进行耕地占补平衡补偿。
●公路绿化在“适地适树、适地适草”的原则下,树种、草种的选择应对各地区的地形、土壤和气候条件经过详细的调查以当地优良乡土树种为主,保证绿化栽植的成活率。
●提高施工人员的保护意识,严禁捕猎野生动物。施工人员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严禁在施工区及其周围捕猎野生动物。
●工程完工后,做好临近水体施工场地、取土场等场所生态恢复措施,尽量减少因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对沿线水体的污染,减少对水生生物造成的不利影响。
●工程建设施工期、营运期都应进行生态影响的监测或调查。
2.2声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
(1)公路施工期单台机械作业时,在土石方阶段,昼间施工在距离施工机械30m处噪声值可满足《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昼间75dB(A)的标准,夜间施工在距离施工机械300m处可以满足夜间55dB(A)的标准;在结构阶段,昼间施工在距离施工机械40m处噪声可满足《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昼间70dB(A)的标准,夜间施工在距离施工机械200m处可以满足夜间55dB(A)的标准。
公路沿线共19处敏感点,其中居民点17个、卫生院2所。上述居民点或学校均分布在公路两侧17~200m范围内,因此施工期施工机械噪声将对其造成不同程度影响,超标量约2~21dB(A)。主要受影响对象包括郁袁河、大蒋、四望镇区、四望卫生院、袁湾、铁石铺村、铺尔脑村、李还湾、大法寺镇、东畈村、游亭下、西畈村、马鞍山湾、袁家湾、吴要湾、铁石铺卫生院、马口村。
(2)营运期根据预测,拟建公路沿线评价范围内共有17个集中居民点和2所卫生院。根据预测结果,4a类区均达标;四望卫生院和铁石铺卫生院远期夜间噪声预测结果超标;1类区铁石铺村、李还湾、西畈村远期夜间噪声预测结果超标。
(3)噪声防护措施
施工期合理进行施工布置,施工场地尽量远离居民区;尽量采用低噪声机械,在距线位较近且受施工影响较重的敏感点的路段严禁高噪声施工机械夜间(22:00~次日6:00)施工。
营运期针对本项目为二级公路,考虑全线不封闭特点,不适宜采用隔声屏障或者围墙,且敏感点分散。该工程主要采用绿化降噪,绿化林能在降低噪声污染的同时,又可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对超标严重的居民点采用通风隔声窗(约通风隔声窗800平米)措施降噪。通风隔声窗在不影响通风的条件下具有很好的降噪效果,专业厂家生产的通风隔声窗一般都可以降噪12~20dB。工程还需根据工程建成后实际运行情况监测预留一定费用。
2.3环境空气影响及保护措施
(1)公路施工期主要污染物是扬尘。扬尘主要来源于材料堆放、灰土拌合及施工车辆、机械等运行所产生。采取洒水抑尘措施后,对项目沿线区域的环境空气影响较小。
(2)营运期通过工程类比分析,汽车尾气排放不会对周围环境和居民造成污染影响。
2.4水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
(1)水环境影响
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施工作业中的生产废水以及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生产废水设沉淀池收集处理后回用、生活污水设化粪池或利用现有居民设施收集后农用,对水环境不会造成不良影响。
本项目路段新建4座小桥。公路桥梁施工工序为:搭建施工平台—→基础施工—→桥梁上部结构施工。跨越水体桥墩下部结构施工将造成所在水体局部水域SS增大,采用围堰或沉井施工工艺,可有效地防止施工引起的水质污染。
(2)水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处理后排放;跨河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时,施工尽量安排在枯水季进行,以减小污染水质;加强施工管理和监理工作,定期检查施工机械,防止油料发生泄漏污染水体;施工材料如油料、化学品等不宜堆放在地表水体附近,并应备有临时遮挡的帆布;桥梁桥墩基础开挖的淤泥运至岸边指定的位置堆放,不得随意弃置,避免形成局部水土流失及造成水体的悬浮物浓度增加。
2.5社会环境影响及减缓措施
(1)社会环境影响
本项目为区域交通升级改造,属于公益性项目,符合湖北省“十二五”县乡道拟升省道建设规划的要求,改善了区域交通网络,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但是,由于本项目的建设会征用当地人的部分土地,这将使征地户的可耕种土地减少,从而使他们的收入受到影响。
(2)减缓社会影响措施
建设单位对征用的农用地进行补偿时,应考虑因征地带来的农业损失量和受征地影响带来的失业人员安置,严格按根据国家颁布的《土地管理法》及鄂政发【2005】11号文件《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征地管理切实保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的通知》,做好项目沿线征地安置及补偿工作。建议建设单位和拆迁安置部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对国家、地方及工程土地征用补偿相关法规的宣传力度,另一方面根据相关政策制定合理、合法的土地补偿标准,保证征地和拆迁安置住户的利益不因本工程的建设而造成损害。
3 环境质量现状
3.1生态环境
(1)陆生植物资源
项目沿线评价范围植物资源较丰富,植被主要为常绿阔叶林或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过渡、农业植被;评价范围植被类型多为地区常见物种,没有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古树;主要自然植被类型为乔木、灌从、灌草丛;主要树种为马尾松和竹林;主要农业植被植物种类为水稻、玉米和棉花等。
(2)陆生动物资源
评价范围陆生动物主要包括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兽类。
评价区无国家级保护陆生野生动物,有省级保护动物15种,占该地区总数的13.5%。其中两栖类有黑斑侧褶蛙、金线蛙和中华大蟾蜍3种,爬行类有黑眉锦蛇和乌梢蛇2种,鸟类有大杜鹃、家燕、棕背伯劳、黄鹂、八哥、灰喜鹊、喜鹊、乌鸦、画眉和大山雀10种,9科。优势种均为啮齿目的黑线姬鼠、黄胸鼠、褐家鼠、小家鼠和东方田鼠等。
(3)水生生物资源
拟建公路经过的水体主要为武山湖,评价范围内的水生生物资源均为地区常见种,种类数量相对沿线地区不丰富。评价区域鱼类种类和数量均较少,如鲫鱼、黄鳝、泥鳅、黄颡鱼等;浮游植物以硅藻为主;浮游动物主要有原生动物等;底栖动物以以昆虫纲动物最多,软体动物次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