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广东
- 精华
- 5
贵宾
阳新仙岛湖水手
   
- 积分
- 12818


IP属地:广东省
|
富水水库,那63个亡灵……
来源:东楚晚报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 (东楚晚报)记者 邹春生 通讯员 陈祖谋 邹晓君
时下,是各地兴修水利的大好季节。但在黄石历史上,有段沉痛的水利历史,虽说过去了近五十年,但那一幕幕如发生在昨日,令人痛心。
阳新富水发源于幕阜山北麓,全长196公里。富水既造福于沿岸人民,也曾给沿岸人民带来灭顶之祸。
1958年7月6日,“湖北省富水工程指挥部”成立。当年8月12日破土动工到1966年富水水库全面竣工。人们以冲天的干劲、大无畏的精神忘我劳动,创造了水利建设史上的人间奇迹。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阳新人付出了沉重代价,仅陶港民工团,1960年1月12日深夜工棚失火,一次烧死63人……
沸腾的工地
阳新县龙港镇副书记王义江称,富水水库内原是一座古老而繁华的市镇—阳辛镇。十里长街,商贾云集,市面繁华。三国至隋代的300多年间,先后为阳新县、富川县县治即县城所在地。隋末,县治东迁至今兴国镇,此城遂更名阳辛。数十年前来自12个县22个民工团近10万民工云集阳辛,开始了八年战天斗地的岁月。
1934年出生的程贤良、1935年出生的程贤浴和现年65岁的程良中,三人都是该县陶港镇官塘村人。《黄石市水利水产志》——大事记:1960年1月12日23时,富水水库工地陶港民工团官塘营女宿舍工棚失火,当场烧死58人,烧伤住院死5人,共63人(其中女42人,男21人),烧伤19人。烧毁工棚9栋,烧毁各种生产、生活用具及衣物等价值4.53万元。程贤良他们三人便是“大事记”陶港民工团官塘营的民工,也是那次惨烈事件的幸存者。
3月1日中午,记者来到程贤良老人的家。老人介绍自己是第一批上富水工地的人,一起同去的有当时官塘营的30位民工。老人还清楚地记得,在家接到上工地的任务,他就整理了行装,有锄头、铁锹,“用竹篼一挑就上路”,老人说是八月上旬天,他的竹篼里按规定装上了过冬的衣物和被子。1958年8月12日破土动工那天,来自阳新各大区的民工和新洲、黄冈、麻城、红安、罗田、英山、浠水、圻春、黄梅、广济、鄂城、大冶12个县的民工,共组成22个民工团,近10万大军以蚂蚁啃骨头的办法,移山填河筑大坝。 程贤良老人兴奋地说,放眼望去都是迎风飘扬的红旗,和来往穿梭的人。口号声、欢笑声、工具取土声,让整个工地沸腾了。
程贤浴和程良中先后于1958年冬、1959年冬上富水工地。他俩和程贤良同住一个工棚。他们介绍,所有民工吃住都在工地,真正以工地为家。“我们根本不讲条件、不计报酬,只想好好的完成上级交给我们的任务”。吃喝拉撒的问题原始而又简单,在离工地六里左右的一个姓肖的村里乱坟岗上搭起工棚,茅草、毛竹、木桩木条木棍是构成工棚的材料,大家知道这就是自己要生活几年的家,所以工棚搭建得很是扎实。每个工棚少则住五六十人,大棚要住一百多位民工。棚顶棚壁被民工一月一月地加厚扎牢,楔入地下的木桩被民工一月一月地加固。再在工棚的四周挖上又深又宽的排水沟,不但能解决雨天的排水问题,而且“拉撒”一并解决。
吃饭对民工而言是个大问题。早餐被食堂的人送到工地吃,中午饭要在下午2时才能落肚,晚餐半夜12点回工棚吃,每餐固定四两米的饭,人均每顿五六片萝卜、几筷子白菜,“每天饿得眼发绿”,程贤浴说,饿得实在受不了,就漫山遍野找野菜吃,甚至连青草也要吃上几口;常在水边找一些洗菜的人丢的白菜梆子,捞起来就往嘴里塞。偶尔附近的村民来工地卖糠粑,往往被民工们抢得一干二净,“糠粑卖到5角钱、一块钱一个,你说贵不贵啊!”
在工地没有天气这个说法,程贤浴说,就是雨雪天,10万民工还是凌晨4点起床上工地,半夜回工棚。“当年到过富水工地的人,都会被那如火如荼的劳动场面所吸引,都会情不自禁的投入到热火朝天的劳动中去。”因为我们有当家做主人的豪情,有为社会主义新中国建设的责任。
烈火中永生
山岗上,一座巍巍的烈士纪念碑,在阳光下默默屹立着。63个亡灵,长眠在他们生于斯长于斯的热土里。
3月1日上午,记者来到阳新县陶港镇,进入官塘村的路口有一高高的山岗,趟过半人高的野草,爬上山岗,那座纪念碑给了记者极大的震撼:约5米高的碑身因年代久远而“惨不忍睹”,水泥一块块脱落,里面的红砖也被风雨侵蚀得失去原来的颜色和形状;葫芦状的碑顶早已没了往日形状,只剩下了半边;碑基是当年农村那种大青砖,三三两两散落在附近的野草丛中,护栏、围墙破烂不堪。
阳新县城关镇前进小学退休的王慧老师,其父亲当年是龙港区的干部,她于1960年1月13日回陶港的家。只要有人提起富水工地“火烧官塘营”的惨烈事件,她就会悲痛万分:“我那次回来,就是坐工程指挥部送遗体的车”,王慧说,车子到官塘路口的山脚下,63个棺木一字排开,闻讯而来的家人和村民还有路过的人,无不放声痛哭,她为此难过好几天,直至现在想起心里还隐隐作痛。去实地采访前,王慧告诉记者:“那里很好找的,连三岁小孩都知道。”
程贤良当时因为病了才逃过一劫。他说那几天他病得很厉害,头痛、肚子痛,但还是坚持上工地,半夜回工棚,病痛折磨得他在床上直打滚。半夜12点钟左右,他被突如其来的大火吓得六神无主,拼命大叫:“不得了哦,发大火了发大火了……”有一部分人被吵醒后赤身裸体往外跑,现场乱得不得了。程贤良也本能跑了出来。只见风助火势,工棚燃起了漫天大火。程贤良慌忙寻找自己的父亲,见逃出来的人群里没有父亲的身影,便大哭着转身扎进火海。随后在工棚唯一的小门前的排水沟里找到掉进里面的父亲。那条排水沟对逃难的人群来说简直是吞人的陷阱,那个每日进出的工棚小门,此刻成了鬼门关。
程贤良痛心地介绍,工棚里面惊慌失措的人一窝蜂往那个小门涌,结果谁都出不去,出去的掉进了排水沟又挡住了小门。往日是家的工棚,几年里添加了数吨茅草、成百上千棵树木,它们经受住了风霜雪雨,却在大火中露出软肋。
程良中那晚因“好吃”而捡了一条命。他告诉记者,饿的滋味不好受,能吃上一口鱼,那简直是一种福气一种享受。那晚他和几个民工商量着弄些鱼吃。半夜光景,他在工棚里躺着等别人送鱼来,自然没有睡熟。迷迷糊糊中,他被嘈杂声惊醒,只见工棚里的人被大火包裹住了,他拿起用来枕头的裤子就穿,没容他穿进一只脚,他被惊恐到极至的人群推到门口。他这才清醒过来,丢下裤子往外跑。他说那个晚上自己蹲在别的工棚外,“身体麻木了,也不知道冷,太可怕了”。大火噼里啪啦声,刮风的呼啦呼啦声,女人的尖叫哭喊声和男人们的嚎啕声,声声让人揪心。程良中跑出来后,闻到了燃烧的柴火味,衣被的焦糊味,“更让人难受和痛心的是,空气中弥漫着我们的兄弟姐妹被烧焦的味道”。有幸从大火中跑出来的女民工赤身裸体在寒风中发抖,急急赶来的工程指挥部人员和附近工棚的民工,二话不说把自己的衣裳脱下来让她们穿上。直到第二天,她们的哭声都未停止过。
程良中告诉记者,那时太穷,无论男女民工睡觉都舍不得穿衣服,以至大火中跑出来的男女民工基本上都是裸体。
事后查明,那夜11点半左右,一袁姓妇女未睡,想缝补一下破旧衣服,擦燃火柴找针线。由于工棚全是茅草搭盖,内壁未糊泥巴,草须四处伸延,加上棚外刮着三级东北风。当燃烧的火柴不慎引燃干枯的壁草时,风助火势,瞬间火苗直冲棚顶。袁某吓昏了,只顾个人拼命扑打,未喊他人救火,转眼大火烧出棚面笼罩了整栋工棚。起火的这栋工棚,中间用竹子隔断,男女各住一半。不到一个小时工棚全部化为灰烬。
亡灵该瞑目
程贤浴、程良中、程贤良于1962年前后离开富水工地回家务农。富水大坝于1960年元月合龙,1966年水库全面竣工。共经历了四期大施工。
“我们是工程的亲历者,提起或想起富水水库,我们从心里感到骄傲和自豪。”程良中又称,只要提起或想起那次大火中遇难的兄弟姐妹,心里还是很痛苦。那些亡灵该瞑目了,因为他们的家乡官塘营,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记者在这个村庄看到,一排排三层小楼拔地而起,男女老少脸上都是幸福开心的笑容。
以富水水库为中心的富水景区 ,位于阳新县西南部,距阳新县城34公里,地处阳新黄金旅游线——国务院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港革命根据地遗址至省级风景区仙岛湖的中端。阳新县龙港镇副书记王义江用诗一般的语言向记者感慨:五百里青山,西向而来;三百里富河,东流而去;八万亩水库,烟波浩渺;两千里国道,蜿蜒南下;势雄景美。王义江称,富水水库为湖北省第二大水库,水面达8万余亩,总库容17.64亿立方米。水库大坝长941米,高65米,雄伟壮观。大坝北端建有富水发电厂,年均发电量1.4亿千瓦时;南端建有8扇钢质弧形闸门的汇洪闸。
记者实地采访,只见坝内碧波荡漾,峰恋叠翠,山影、帆影倒映在水中,宛如一幅泼墨山水画;坝外,田畴万顷,公路纵横,富水如一条银色飘带,熠熠生辉。
王义江说,那次大灾事故的发生,在富水工程建设史上留下了沉痛的一页,我们没有理由忘记这63位为富水工程建设遇难的亡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