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上尉
  
- 积分
- 4568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
眼看儿子即将离开父母到咸宁读大学,家住枝江市仙女镇的谭女士不免有些犯愁。儿子长这么大,还没有单独生活过,突然独自远出,他是否有这个自理能力,谭女士心里没底。然而面对众多问题,谭女士认为洗衣服是她最担心的。为解决这个“难题”,近日,谭女士为儿子买了30双袜子用来换洗。
今年7月,18岁的小涛(化名)考上了湖北科技学院。从参加高考到最后发放录取通知书,8月中旬,一家三口才真正缓了一口气。“儿子的未来永远是家里的第一要务,只有摸到录取通知书,才能彻底把心放肚子里。”谭女士说,她与丈夫就这么一个孩子,奶奶也就这么一个宝贝孙子,从小被寄予厚望,家人多少有些宠他。
小涛读初中时,谭女士总觉得孩子还小,动手洗衣做饭,为时过早;上了高中,学习压力猛增,谭女士更不想让儿子把时间和精力用在这方面,一切生活起居,都由父母包揽。父母的“大力支持”,儿子的不懈努力,最终结果总算没让家人失望,可眼下,儿子还没来得及学习基本生活技能,就将离开父母,这着实让谭女士有些放心不下。“我本想让他趁暑假多学学,可他却不屑,说洗衣服这类小事,看一眼自然会。”而谭女士认为,儿子不实践,不会知道其中的艰难,日后定会吃苦头。眼看距离儿子报名只剩下一周左右的时间,谭女士担心儿子在外面吃不好,穿不净,辗转难眠,最终决定召开紧急“家庭会议”。“多买袜子是他奶奶的主意。这办法虽然浪费了点,但就目前,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昨日,谭女士专程来到一家超市,为儿子挑选了30双袜子。她说,30双袜子可以让儿子穿一个月,她会每个月去学校看儿子一次,帮他洗袜子,让他慢慢学会了再“放手”。
编后:上大学不只是要做学问,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做人,学习如何走出父母的怀抱后真正地实现精神上的“直立行走”,而独立生活能力的提升正是站在大学门口迈出的第一步。学生家长们,请试着放开自己的双手,给孩子一个独立生活的空间,让儿女们通过自己的尝试不断成长,用他们的双手实现自己的梦想。
记者调查发现——
“家务”二字让少数大学生“头疼”
作为大学生,不会做家务的小涛是不是个例?带着疑问,昨日上午,记者走访了三峡大学、三峡电力职业学院等高校,经过采访,记者发现,少数大学生在生活自理方面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脏衣服,打包送回家
“我知道的同学当中,最夸张的就是住不惯寝室,几乎天天都回家。”三峡大学法语系大三女生小吴告诉记者,她的室友小倩(化名)家就住在宜昌城区,因为住不惯寝室,每天上完课后就回家。“她隔几天就会从家里带来很多水果和零食,很少见她在食堂吃饭。”小吴说,家住本地的学生要比家在外地的学生相对方便些,虽然天天往家跑的情况比较少见,但是多数家住城区的学生每星期都会回家,而且把脏的衣服、鞋子或床单打包好回家洗,下个周一又扛着大包干净的“行李”返校。
换被套,棉絮揉成球
三峡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小陈今年读大二,是寝室长,他说,寝室里的四个男生都不会换被套,每次都是把棉絮胡乱揉成一团塞进去,“有次,我们寝室的小柯(化名)花了一个小时都没换好被套,最后索性就盖着棉絮睡觉。”小陈说,和女生相比,男生在这方面不够灵巧,不过他们对这方面的生活要求不高,只要有东西盖就行,被子套得是否平整,不是很在意。
拼满一桶脏衣送往干洗店
王华(化名)是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大二学生,他坦言,洗衣服是上大学以来最让他头疼的事。“作为男生,我特别不爱洗衣服,总觉得这种事做起来特别别扭。所以不到迫不得已,一般都不去碰那些脏衣服。”王华说,除了少数男生爱干净自己洗衣服之外,大部分男生都是累积之后送往干洗店。“累积的过程通常比较痛苦,寝室的脏袜子堆了10多双,臭味熏到走廊过往的同学,才会集中一下,送到干洗店。”王华说,洗衣店一般都是按桶计算,为了图经济,会有同学到隔壁寝室“征”袜子,直到拼满一桶为止。“通常干洗费则由袜子累计数量多的人承担。”王华笑着说。(三峡商报 记者 毕晓曦 汪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