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3318|回复: 10

文化部长老王没有毁坏文化——读书《老王说事》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85

2494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浪子、樵夫、不化缘的。 ... ...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22714

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湖北省孝感市

发表于 湖北省孝感市 2012-9-3 17:0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化部长老王没有毁坏文化——读书《老王说事》

【林深数树】
我说谁说的这句话有理,“一个文化部长能不糟蹋文化就好了。”我说谁的担心多余,文化部长老王没有糟蹋文化。
我这还是比较而言:改革了似乎要文化,王蒙部长;那一年什么了文化人不可靠了,姓贺的部长。——就要文化是王部长不要文化是贺部长看,王蒙没有糟蹋文化,王蒙就多一点文化。
可是王蒙要的既不是批判文化,像西方的现实主义;也不是中庸文化,如祖宗的行中务庸。王蒙要的是新文化(似乎不是);王蒙要的是姓毛的文化(也似乎不是)。只是扮角诡异了,扮角滑稽了。毛要革命“奋斗无穷”;王要休战做和事佬。次是王忠诚多多;就还想高明一点点,说‘老大你又讲大话套话空话了’。
活耿现实版《红楼梦》。焦大是武骂,王蒙是文骂;焦大是粗骂,王蒙是细骂;焦大是醉骂,王蒙是高明一点骂……结果都是一嘴马粪。
王蒙扮角是曾经的文学新人;王蒙扮角是曾经的文化右派;王蒙扮角是曾经的文化部长……
这么说,王蒙有或者没有——糟蹋文化,还真未可知了。可有一点可以说,在传统的意义和文明的意义里,在人性的意义和理性的意义里,王蒙没有糟蹋也没有建设文化。他的《中国天机》,我还真的不信不读。
反正我是胡说,胡说没有不招骂的。


125_417351_5336af1709c5a22.jpg

“老王”说事
《南方周末》专访王蒙

“如果几个派别用不同的观点在那儿谩骂,两边吵得非常凶,有一个人带建设性、理性的甚至于中庸的态度出来,很平和地说,你们不要这么吵了,咱们坐下来谈谈。也许两边的人会同时骂你,认为你在那儿装腔作势,认为你是一个伪君子。
这个说话建言者冒的风险,比他站在某一面谩骂不见得小,甚至于几派会一块来夹攻。我这一辈子常常品尝夹攻的这种滋味。”

王蒙说他这辈子捍卫的只有游泳和写作的权利。从1980年代起,每到夏天,王蒙都会到北戴河、烟台等地写作,他的《踌躇的季节》、《狂欢的季节》、《我的人生哲学》、《青狐》都是在这里打的基础。
2012年7月30日和31日,年近八十的王蒙两次接受南方周末专访,谈他的新书《中国天机》。书中有王蒙对中国政治运动的回顾和反思,有对当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问题的观察和建言。
图片:王蒙.

林深数树
大道不道,真言无言。何知是知,不文一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85

2494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浪子、樵夫、不化缘的。 ... ...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22714

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湖北省孝感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孝感市 2012-9-3 17: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中国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者、发展者、在场者、参与者、体验者、获益者、吃苦者、书写者、求证者与作证者。我喜欢追忆、咀嚼与研讨中国的问题。不听信各式的信口雌黄,而要痛痛快快地写自己的见解。”王蒙说。
王蒙靠《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震惊文坛,是毛泽东点名保护的文学新人,在1950年代后期被打成右派,赴新疆16年劳动改造,1980年代回到北京后写就《青春万岁》,曾任中央委员、《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文化部长。
“我曾经很欣赏咱们的一个哲学家,就是庞朴教授,他主张一分为三。在拥护与打倒之间,在歌颂与批判之间;在圣人和败类之间,在英明和昏乱之间,都应该允许有大规模的中间地带。”
王蒙自认为“能够掌握住一个在维护总体体制这样一个方针下面,很直白地发表了许多带棱带角的意见。这些诉求是建设性的,但是它也很有尖锐性”。

1950年代,王蒙阅读了中共华北局的内刊,知道一些普通人不知道的事情,他当时想,为什么这个刊物不公开发行?让老百姓都知道共产党在想什么。这些年,他喜欢追忆、咀嚼、研讨中国的问题,不愿听信各式的信口雌黄,而要痛痛快快地写自己的见解,这催生了新书《中国天机》。
[url=http://bbs.cnhan.com/read-htm-tid-18101987.html][/url]
林深数树
大道不道,真言无言。何知是知,不文一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85

2494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浪子、樵夫、不化缘的。 ... ...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22714

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湖北省孝感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孝感市 2012-9-3 17: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深数树】
关于“假大空”,王蒙也深恶痛疾。可原因呢,王蒙认为是官机制使然。可王蒙又是要官机制,不要假大空的。奇了,王蒙是赞美着这个官人,这个官话;忽然说,你不要“假大空”。
关于“文革”,王蒙是不信服不跟随决议结论的;王蒙是不主张回避文革不赞成失语文革的。可是王蒙关于“文革”的结论,是典型的文革语言了。“文革”是王蒙说的是“个人迷信”,是“某种无政府主义”,是“某种民主暴力”吗?背书不犯错,背书也不济事。
王蒙既追求“一定的政治级别”,又想要语言的写实主义、个性主义。那只能说王蒙宿命的是没有组织性原则性性的“自由主义”了。


杜绝“假大空套话”
南方周末:怎么理解你在书里提到的,官场上“假大空套话使政治信誉丧失”。
王蒙:我上初中时,听国民党北平社会局局长温崇信在广播里边讲话,讲话本身那个调子,那个拉长的声音就让人反感到了极点,用的都不是他的声音,是国民党官场的腔调。与此同时,我见到了共产党的代表叫李新(当时叶剑英身边的工作人员),他跟我一讲话,我觉得他那些道理都特别新,说话都特别充满感情,充满了政治的激情。
比如说我在读蒋介石写的《中国之命运》,实际上是陈布雷替他起草的,那文章里头也都是呆呆板板,蒋介石最要命的是他的半文半白。你再看看毛泽东这些共产党人写的文章,多生动多活泼,用的都是自己的词。
包括苏联那些特别富有煽动力的文章,比如斯大林在二战时的讲演,我就觉得比国民党要强得多。共产党没有不敢批评的东西,孔夫子他也敢骂,蒋介石他必骂,美国、日本都骂,当然后来连苏联都骂,而且文风很开放。
现在的官话系统之强大,连儿童都受到影响,我被邀参加我70年前上的小学开学典礼,就连小学开学典礼上,从校长到教师到学生代表的讲话,一律是念稿,一律是陈词滥调。
南方周末:八股式的官话谱系是怎么演变而来的?
王蒙:全是枯燥,假大空、套话、空话,甚至是乏味。怎么造成的?我觉得和历次政治运动,抓说话的辫子有关。“文革”当中,容易抓别人辫子的就是说话,祸从口出。
祸从口出怎么办呢?第一是不说话,但有时候必须说话,那我重复你的话,我要表达对领导的忠诚,你说什么我就说什么。这样的话你没有任何独到的见解,领导对你也就比较放心。
话语也需要空间,你要允许一个人说话,允许他说有个性的话,这样每个人都可以放开了说话。那种统一的、不准每个人发言的那种说法,它是不能够使一个好的思想、有价值的思想流传、深入人心,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的。
南方周末:也就是说,我们要给一些话语“脱敏”?
王蒙:1950年代,由于我到了一定的政治级别,可以阅读中共华北局的内刊,知道一些普通人不知道的事情,我当时就想,这个刊物为什么不公开发行,老百姓就知道共产党整天在想的事,克服粗暴,反对贪腐,不准侮辱少数民族,不准侮辱妇女,遇到有这种行为的人,给这个警告,给那个开除。这些事不但不应该保密,而且应该特别地公开,这才说明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是考虑人民利益的。人民群众知道这些事,会更加拥护党的领导。
南方周末:你呼吁政府要主动,掌握话语权。
王蒙:比如说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共产党走了许多弯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也走过各种不平坦的道路,对这些历史,我们要理解它,又要从里头总结经验和教训。
再比如中国发生过一个文化大革命,这是必须面对的,既用不着没完没了地歌颂,也不能简简单单地把它嘲笑一通或干脆骂一通就完事了。
我们要学会一种面对的精神。就是鲁迅所说的“睁着眼睛看”,就是什么事不能不好看就不看了,你一时不提它可以,但它不会因为你长久不提就不存在了。
我们现在的社会科学的领域,或者文学的领域,不提倡再写“文革”,可“文革”是一个大事,对全世界有很大的影响。毛主席本人也评价,“文革”是他的事业二分之一。
因为自己不研究,话语主导权就被别人拿走了,所以出现一些非常古怪的说法:比如有人认为“文革”是毛主席利用他巨大的威望,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的一个尝试,结果失败了。其实,“文革”是在个人迷信的前提下,它又鼓励某种无政府主义,鼓励某种以民主的形态出现的民主暴力。



林深数树
大道不道,真言无言。何知是知,不文一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89

2607

主题

4万

帖子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39104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2-9-3 17: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重了,你删除一个帖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85

2494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浪子、樵夫、不化缘的。 ... ...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22714

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湖北省孝感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孝感市 2012-9-3 17: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深数树】
  就算是问一问:
  可以问一问能不能“让情况了解领导”,“让百姓了解领导”?怕不行吧?
  既然不行。领导未必要了解情况,领导未必要了解群众。

      当领导不亲睐你,你是为领导挠痒痒没有修好指甲,你是拿到个鸡毛当令箭,焉不知许多好听的就官话炒作,就是好话炒作……变作假大空了。
    其实领导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太容易了,要让实际要让群众贴近领导就难,就领导不舒服啊。
      就说这次人大那个代表的满意度97%,你信吗?我说我们既没有真正的民意测验,也不会有贴近和实情。领导是要体面的实情;不是形容丑陋的实情。这就是领导来了整理市容的原因。哪里不如此?
  王蒙务书,务纸上语言,务虚幻务理想态,是不切实际不近人性的。
  
  【原文转载】
  “让领导了解真实情况”
  
  南方周末:你所理解的舆论是什么?
  
  王蒙:在舆论的问题上,我们必须掌握正确舆论导向;但你要掌握正确的导向,你必须得了解民情,必须实事求是,必须公开基层的造假,让领导了解真实情况。
  
  我认为造假者应该承担政治责任和法律责任,这是一个严重的罪行,封锁真实情况,不让中央领导了解真实情况,会给国家带来极大的危险,实际上是使我们的领导和人民实际脱离。现在中央经常提文化工作“三贴近”,我觉得这个太好了,现在问题是,不光是文化要贴近,希望我们的领导,也能够贴近人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南方周末:你主张“授权一些郑重的媒体,经常做一些民意测验”,你觉得有什么意义,可能实现吗?
  
  王蒙:我觉得这个尝试很有必要。举例来说,这种公开的社会操作,社会政策的辩论,似乎是非常敏感的事情,但往前推十几年,北京电视台曾经大搞过类似的测验,他们找了不太会有什么危险的题目。
  
  当时,北京市对养狗做了很多限制,电视台就“个人可不可以养狗”展开辩论,这种限制好不好、对不对,老百姓的参与度非常高。这说明公开的政策辩论,不一定都是很危险。
  
  比如说廉租房的问题,医疗改革问题,辩论一下也不见得危险。虽然辩论当中,会有错误的意见出现,一开始,也可能会显得很敏感非常严重,但你如果开始慢慢地做,情况就会慢慢不一样,它能够让出台的公共政策更完善。
  



林深数树
大道不道,真言无言。何知是知,不文一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85

2494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浪子、樵夫、不化缘的。 ... ...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22714

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湖北省孝感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孝感市 2012-9-3 17: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深数树】
  这里算是我胡说:
  我说社会矛盾累积时的“杀富济贫”不会慢;我说毛的文革“造反有理”不会慢;我说今天的“发展是硬道理”也不会慢。
  不是慢不了;是慢了,主人,主导人,没有利益呀。是说,没有他要的利益,没有他要的最大的利益。
  个中道理,你懂。至于历史是不是快了,历史是不是按你的阶段和节奏进行,那真是多操心思枉费口舌了。
  更不要说王蒙在设计如何监督和约束;主事人却在设计不要监督和约束,或者说在设计做样子的监督和约束。
  个中原因,是利益。个中道理,你懂的。
  
  【原文转载】
  没想明白,宁可慢一点
  
  南方周末:你在小学三年级的作文中,就宣称“假如我是一只老虎,我要把那些富人吃掉”,如今仇富论再次成为社会现象。你怎么看?
  
  王蒙:从历史上看,仇富的口号非常有煽动性,比如说“杀富济贫”,中国的农民起义者往往认为社会秩序便利了那些优胜者,由此要扭转这种社会秩序。尤其是毛主席,他从中国历史上就是要造反,总结成四个字“造反有理”。
  
  “造反有理”的意思是如果要想造反,必须依靠劣败者,不能依靠优胜者,当然这个劣和胜都是加引号的。优胜者往往主张社会保持适度的稳定,而劣败者希望把它折腾得越大越好,翻天覆地才好。所以所谓革命格局提出来的都是天翻地覆,叫天翻身地打滚,都是这种词。这种心态要是保留到解放以后,很容易就变成所谓仇富的心态。
  
  南方周末:你提到了意大利在各地设监督官的模式,你认为这对中国有什么借鉴价值?
  
  王蒙:我觉得,这个很容易做到。一定得让行政和监督分开,两条线不能变成一条线。据我知道的,中纪委、中组部有一个巡视组,会不定期到各地巡视。我希望干脆有一个中央书记处派的巡视组,不是说哪个部门的巡视组,定期巡视。
  
  中纪委在国家各个部委都派驻有纪检组,可是纪检组长有时候又在这个部委兼职。比如文化部这个纪检组组长又兼任文化部副部长,你又是副部长又是党组成员,你等于接受文化部的行政领导,怎么发挥监督作用?
  
  所以我希望这个纪律检查能够由中央直接管起来。意大利那个模式更厉害,中央部门在地方等于有一个中央代表,对地方监督起到非常好的作用。他的办公室跟地方政府无关,地方政府是选举出来的,这个是中央自上而下派出来的,这样就多一点制约和平衡的关系。
  
  南方周末:你反复强调,中国改革和发展要戒急戒躁,速度太快会有问题,如果没想明白,宁可慢一点也行,怎么理解这个慢?
  
  王蒙:如果要是按别人的看法,包括辛亥革命都有过急、过激的地方,本来还可以缓慢一点。1949年以后更是那样,急急忙忙就要实现社会主义,后来又是大跃进,赶英超美,超越苏联,实现共产主义。
  
  其实要按原来的发展计划,花很长的时间搞社会主义,把长期目标分解成不同的阶段,一个个实现目标,不急于求成,没准中国的发展会更好。后来心态浮躁,急于求成,结果是损害了在群众中的威信。

详情请看:http://bbs.cnhan.com/read-htm-tid-18101987.html
林深数树
大道不道,真言无言。何知是知,不文一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85

2494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浪子、樵夫、不化缘的。 ... ...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22714

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湖北省孝感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孝感市 2012-9-3 17:2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深数树】
       我就想饶舌问一问,要是设“人文院士”,王蒙会是“院士”吗?
  王蒙要是是,够格,人文领域,他有建树吗?——其实他是够的。
  王蒙要是不是,说他不够格,那他怎么当了文化部长的呀?
  王蒙的建议真的不错,“人文学识”是大于“科学学识”的。人文院士要,可正是王蒙们当道,哪里会有“人文院士”。不说别的,就说传统就说《三字经》和《弟子规》,王蒙真的打通了吗?传统文化、古代经典没有王蒙说的那样糟,不是无所可取。倒是什么三个面向什么,早证明内瓤不实,可我们尊敬的王蒙还炒啊,还炒炒能炒出什么来吗?我还感觉我们尊敬的部长贩卖旧货,贩卖假货呢。
  对呀,你自己主张的打头的,要是假了,要是有不实,不是更遭人诟病被人谩骂了吗?
  
  【原文转载】
  为什么没有人文院士
  
  南方周末:你是政协委员,提过很多提案,也当过文化部长,主持工作,你切身感受如何?
  
  王蒙:道理上对的事情,做起来往往受到各种条件限制。
  
  举一个例子,我在文化部的时候就提过,国家对文化事业要有一个荣誉称号的体系,还有一个褒奖的体系。荣誉称号的体系指的是,“人民艺术家”或者“人文院士”,前苏联过去还有“功勋艺术家”,“列宁奖金”、“斯大林奖金”体系,相当于科学家里头的院士。
  
  再一个应该有一个褒奖体系,由国家领导人出面,奖励这些文化上有独特贡献的人。比如说日本的芥川龙之介奖,是由天皇发的。
  
  台湾有一个“中央研究院”,相当于咱们的科协。原来胡适活着的时候是院长。英国有一个皇家学会的评价体系。法国有一个法兰西院士。各国情况不一样,但基本上文化艺术领域都有类似的评价体系。
  
  如果从我担任文化部长的时候算起,已经26年了,中共十七大报告里也讲过,要建立这个褒奖体系和荣誉称号体系,2011年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决议里又有这个内容,但是这个体系操作起来非常困难。
  
  南方周末:为什么非常困难?
  
  王蒙:据我所知,设立这个体系,要报到国务院,国务院有关部门,比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要征求他们的意见,他们又要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这样一来,文化的褒奖体系得猴年马月,你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够实行。
  
  南方周末:你对传统文化复兴热这种趋势忧心忡忡,为什么?
  
  王蒙:这等于把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进步都给取消了。《三字经》和《弟子规》里有一些非现代的东西,只讲尊敬长上,把你培养成特别听话的人,但是它不讲青少年有什么权利,没有讲长上对青少年的要求应该有所尊重。我最反对《三字经》里的“勤有功、戏无益”,就是你不可以玩,你只有勤劳才行,如果玩了一点好处都没有了,这剥夺了青少年的乐趣和创造性。
  
  再比如说《弟子规》里甚至于讲到,如果长上对你不满意,即使是打了你,骂了你,你只能够服从不能够反抗,这些东西太“前现代”了,二十四孝的倒退就更不用说。
  
  鲁迅当年痛心疾首,什么为了孝顺母亲把自己的儿子活埋,什么用自己的肉去喂蚊子,免得咬父母,这种荒唐残酷的观点,现在居然被宣扬,这是历史的大倒退。
  
  所以我有机会就讲邓小平的那三句话:我们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当初如果没有邓小平的这三句话,弄不好我们会走回头路。

林深数树
大道不道,真言无言。何知是知,不文一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85

2494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浪子、樵夫、不化缘的。 ... ...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22714

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湖北省孝感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孝感市 2012-9-3 17:3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深数树】
  这里我要恭维,我要先恭维,王蒙就是文化人,就是文化明白人,怎么也不算日哄,怎么也不会说话现丑露穷。
  他记住了文化部长不能糟蹋文化;他知道文化就是娱乐百姓;他遗憾的是一次可能是最好的演出被他黄掉了。
  可是他曾经说现而今是文化是文学的最好时期,曾经的王部长是开玩笑了。或者是开涮文革开涮延安讲话了……可他那是开玩笑,是开涮了吗?


  【原文转载】王蒙的遗憾

  王蒙做过3年零5个月的文化部部长。
  接任之初,,一位老干部提醒他,“一个文化部长能不糟蹋文化就好了。”王蒙一直记着这句话。
  在部长任期上,王蒙开放了社会歌舞厅,歌舞厅从此有了合法身份,可以对外合法营业了。
  “在我上任前的三四个月,文化部、国家工商管理局和公安部联合发文,严令不准开设营业性的歌舞厅,我上任几个月后,就把它改过来了,这件事情是得到老百姓欢迎的。人们需要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问题不是应不应该开歌舞厅,是如何管理好。”
  王蒙回忆说,当时公安部门反对,说有些流氓地痞的活动往歌舞厅里走。王蒙的意见是,欢迎警察到歌舞厅蹲点。“任何地方都可能有坏人,如果由于怕有坏人就不给老百姓搞文化娱乐消费,这是很可笑的。”
  也在他的任上,开始了文艺院团的体制改革的设想;以礼仪小姐的名义开放了选美比赛;国家“养”作家的专业制度设想出台;终身制专业作家编制被冻结,短时间签约作家制政策出台;提高作品稿费标准,设立文学创作基金,取代“发工资”制度。
  如今,王蒙惟一遗憾的是,当年自己胆子小,日本一家剧团导演千田是野,想在中国演出英国经典剧《猫》的日本版本。负责演出的审查官员不敢同意,球踢到了王蒙那里。王蒙看了不敢拍板,“原因是此剧给人以一种群魔乱舞的感觉”,不敢批准他们到中国演出。
  【原文转载】(今天)文艺的处境是新中国以来最好的
  南方周末:你说,1979年以后对新中国文艺来说,是最好的时期,这句话是基于什么基础上的表达?
  王蒙:目前,中国处于历史上的最好时期,这是曾任美国驻华大使的芮效俭先生提出来的。从中国历史上看,中国灾荒、内战、暴政、造反、民族争斗太多了,像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这段时期,全国上下努力发展生产,提高收入,农民种地,工人做工,作家写小说,虽然它也有各种的问题,这已经是中国最好的发展时期了。我就是这么一个意思。至于说最好的时期是否有最好的文艺作品,这是说不清楚的,中国最好的小说是《红楼梦》,《红楼梦》写得好,也不能说清朝是文学最好的时期。
  我觉得没有必要作过度解读,我没有说过现在文学作品最好,更没有说现在没有问题了,只是说环境比以往要好。
  南方周末:你怎么看中国几次大的文艺座谈会和文艺政策,对中国文艺造成的影响?
  王蒙:不久前,《文艺研究》杂志上和《文艺报》刊登了我在解放军艺术学院的演讲,谈到文艺和时代这样一个话题的时候,我讲到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讲到了文艺与革命、作家与革命的相互选择,还讲到了对于延安艺术讲话也有不同的意见,而且收在中央《文献汇编》里。我认为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里,把作品分为艺术标准和政治标准两个标准,认为艺术性越好,它就越反动,这个提法是不恰当的。
  到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的文艺政策有重大改变,不再提为工农兵服务,而是提为人民服务,不再提为政治服务,而是提为社会主义服务。政治形势已经有一些不同了,原来的某些提法其实是有商榷余地的。
  南方周末:今天,党的文艺政策,政治和文学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王蒙:现在,一般的文艺工作者跟政治的直接撞击越来越少,文艺的面越来越宽泛了,现在的领导层,对文艺里政治上的要求并不明显,不像以前,动不动要求文艺工作者一定要直接服务于政治。
  2012年4月伦敦书籍博览会,中国是主宾国,我看到去的作家,除了像铁凝、徐坤、迟子建、莫言这些人以外,也还有一批年轻的网络作家,什么安妮宝贝、当年明月都去了,政府也非常追求中国作家的广泛性,几乎没有政治上的考虑。
  写小说写诗歌写戏的人仍然不少,但与强势的电视、互联网相比,文学起的作用很小,电视里起作用大的是赵本山,所谓小品和一些表演。
  影像的功能越来越强大,电视和电脑屏幕的娱乐性非常强,娱乐性的东西越来越多,前一阵到处都是谍战片,但这里头没有任何政治上的考虑,这么多谍战片丝毫不意味着我们安全部门为了多培养特工,这些谍战片的出现完全

林深数树
大道不道,真言无言。何知是知,不文一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85

2494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浪子、樵夫、不化缘的。 ... ...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22714

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湖北省孝感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孝感市 2012-9-3 17:3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深数树】
  这是最好的评价伦敦奥运会。没有把自己的说得天花乱坠,没有把人家的说得一塌糊涂一无是处。
  可是他说借开幕式,来展示民族历史,这是自中国始。我看不对。澳大利亚的开幕式不是就有了吗?不是展示了西人来临,外来、本土融合的吗?朋友是不知了还是健忘了呢?
      但王蒙批评我们中国风的恶浊,让球什么的恶浊,一定让主事的不高兴了。
      这样看王蒙到“南方周末”说话,是找对地方了。


  【原文转载】奥运会开幕式
  南方周末:你怎么看伦敦奥运会开幕式?
  王蒙:我发现,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对伦敦这个开幕式有一些影响,比如说它里面出现英国历史、莎士比亚、工业革命、多少个大烟筒在那里冒烟,我过去看别的国家开幕式很少有这个,就是把本国家、本民族这个历史在开幕式集体演出要表现一番,我觉得它这个受到了中国的影响。
  北京奥运会是中国特色的集体主义美学,开幕式是张艺谋的,导演起决定性作用,艺术家和表演者都跟道具一样。伦敦奥运会开幕式里,个体的艺术家、表演者,比如说弹钢琴的、唱歌的,这些人起决定性作用。这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思路,是可以互相欣赏的。
  南方周末:北京奥运咱们金牌第一,拿到第一以后,咱们应该有平常心了吧。
  王蒙:对,这个话我很赞成,中国得一次世界第一,积累、憋着一股子气已经出来了,可以用一种更文明的更友好的态度,对待奥运会了。
  在伦敦的奥运会上,罗格的讲话说,体育道德比奖牌更重要,他这个话很像中国人的思路。
  南方周末: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王蒙:对,“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不是一个错误的话,问题是做得太恶心了,什么让球之类的,那不行。咱们的运动员的表现,这次我也觉得是所有的比赛当中最好的一次。他们比较轻松,得胜了以后非常的愉快,很开心地在那里笑。过去,我们每一个胜利者都是在那里大哭,让人感觉到,我们运动员的压力太大。
  我尤其很感动,易思玲得了首金以后,我们的解说员说她怎么好,同时她也赶上好运气。我觉得这个说法就特别的平易近人,和雅典奥运会的那个金牌完全相反。雅典那次美国人最后一枪打到别人靶上去了,中央台记者问冠军:你这个胜利是不是也有运气的成分?可那个运动员很紧张,非常严肃地说:没有,我靠的是我的努力。
  另外,我发现这次所有得奖的人,不管是胜还是负,都和对手有拥抱,有贴脸,和对手表达一种友好,这说明中国的体育文明也在迅速前进。
  南方周末:中国经济规模第二,就有人说“中国世纪”来了。
  王蒙:太牛了不好,要有自信,不要小气。我们应该成为越来越成熟的国家,不会为了一句话我们就牛气冲天。也不会为了一句话就全国共讨之,包括网络上,一个人说了一句不合适的话,然后全国批判,人肉搜索,语言暴力,然后紧接着这个人,就被清除出什么队伍,我特别不希望我们是这样一个意气用事的国家。包括网络里面很爱用的卖国、汉奸这些词,动不动就用一种煽情、谩骂的态度,用一种和别人拼命所谓血性的态度,这不应该是我们提倡的。
  2008年奥运会以前,我在全国政协全体会议上发言,举了很多例子,一个不要随便政治化,比如中国女排的胜利就是中华民族的胜利,中国男足一败涂地就是中华民族的一败涂地。另外一个,我说你胜利了就胜了,不要牵扯到肤色和洲际,什么黄种人也能跑得快,这什么话呀,在欧洲是要被起诉的。


林深数树
大道不道,真言无言。何知是知,不文一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85

2494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浪子、樵夫、不化缘的。 ... ...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22714

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湖北省孝感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孝感市 2012-9-3 17:4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林深数树 于 2012-9-3 17:43 编辑

【网友回复】
重金属乐队:导致王蒙不当文化部长的  是在反自由化期间发表的那篇短篇小说——《坚硬的稀粥》。   我不知道网上还能搜到不。
哥特有猜:读书时听说过《坚硬的稀饭.》。剧情简介
一家人吃早饭,吃腻了稀饭。有人提议换口味。换来换去,还是老人说了算,吃稀饭。
讽刺老人政治,得罪了矮凳儿吧!


【追究实情】
还是当时要煞,要狠煞文化思想的自由化风气。
特殊环境啦。大家知道的。与具体作品无关。

林深数树
大道不道,真言无言。何知是知,不文一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