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初夏的一个午后。汽车沿白杨公路南行,在快接近东荆河大堤的地方,向左一转,便到了我们今天采风的目的地——大家慕名已久的杨林尾镇兴隆村。
村头,一块巨幅广告牌悬挂在路口,上书“全国文明村兴隆欢迎您”,十个鲜红的大字格外醒目。我们一下车,等候在此的村支书谢长清立马迎了上来,热情地与我们握手寒暄。这是一位身材高大的中年男子,他宽阔的眉宇下,一双笑眯眯的眼睛沁透出当代农村干部的淳朴和精明。
参观路上,大家兴高采烈,赞不绝口,有的说兴隆村像一座美丽的“都市花园”,有的说真没有想到我们仙桃有这么漂亮的乡村。你一言,我一语,说得陪同我们的谢书记眼笑眉舒。我静静地跟在人群后,心里也喜滋滋的,有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因为我是杨林尾人啦!
走进兴隆村,最惹眼的还是那一排排整齐明亮的小楼房。有人说它的设计新颖别致,其实单个的来看,也没有什么大的特别之处。这样的“灰瓦、白墙、黑脊、灰角线”,在别的地方并不少见。但是全村数百户人家都统一成这样的样式和风格,并把所有的房屋都排列得这么整整齐齐,这就显示出了它壮观的气势和迷人的风韵,让人眼睛一亮。那挂在各家各户檐头的大红灯笼,圆滚滚的,在微风中轻轻飘荡,它与门前景观带的那一缕缕碧绿艳红相映在一起,将缤纷的影痕投入清澈的小河,更是增添了平原水乡的清秀和妩媚。这么美丽的风光,怎么能不让人陶醉呢?当你置身其中,你定会感觉到恍若梦幻。
而让我印象最深的,却是村前的荷塘。塘不大,约摸30来亩。过去,这里曾经污水横流,杂草丛生,现在经过整治,成了村民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塘的周边,用各家各户换下来的旧瓦,重叠成阶梯式的护岸,显得匠心独具,古朴古香。在塘的中央,修建了精致的小桥和亭阁,村民们把它们分别取名“幸福桥”、“和谐亭”。这里的一切,无不传递着这里的主人对新农村建设的惬意与感激。
刚入夏天,满塘一片绿色,风吹过时,卷起片片新荷,水面便在丽日下闪亮出一些细碎的波纹。间或有几株先开的荷花,亭亭立在水中,骄傲地展露着自已的风姿。虽不多,却也能让人嗅到缕缕清香。
行走在塘边,我碰巧遇到了我在这里驻队时的老房东谢百振老汉。老人今年76岁了,依然身板硬朗,声音洪亮。他告诉我,说他在城里工作的儿子今年又来接他,他还是不想去。我说:“谢爹,您怎么不去呢?您这把年纪,该进城享享清福啦!”老人听了,仰头哈哈一笑,爽朗地应道:“我住在家里才享福哩!你看我们这里空气好,环境好,又安静,又方便,城里哪里比得上哟?”老人的话,着实让我回味,直到老人走远,我还望着老人的身影陷入沉思。
安排的活动很快结束了。不知是在谁的提议下,我们兴致勃勃地登上了村前的东荆河大堤。放眼望去,绿荫掩映中的兴隆村,横卧在广阔的原野,就像一幅色彩鲜明的画卷铺展在眼前,美不胜收。
人们常说,好风景会带给人好心情。这话一点不假。你看,大家在一起谈笑风生,怡然自得,似乎全然没有了尘世间的纷扰和烦恼。风也柔,阳光也柔,让自已的心宁静片刻,就这么在美景中悠闲地漫步,随意看看,这也是一种很惬意的享受啊!有位弟兄,过去老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今天也乐哈哈地合不拢嘴来。在这难得的美好时光,伶俐乖巧的阿菊,不时举起相机,抓拍了不少精彩的镜头。或许她是要让美丽成为永恒,或许她是要将快乐与人分享,我们都在无意中满足了她的心愿。
此时此刻,我们真的是流连忘返!直到夕阳西下,我们才匆匆踏上归程,脚步虽然轻松,却又分明注满了依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