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设施被私人占用 
如意轩里堆放着破烂物品,种着藤蔓蔬菜。 
“钓鱼台茶楼”的生活污水直接流入护城河。 
全媒体记者 李德荣 文/摄 读者来信 阳春门公园成了大杂院 古人常把襄阳古城的东门称作阳春门,东门附近的阳春门公园因此得名。该公园经过整修建成开放式公园后,名字改为文园,但绝大部分市民仍习惯称之为阳春门公园。 近日,市民宜斌给本报编辑部来信,反映阳春门公园成了大杂院,强烈要求管理部门清理整顿该公园公房私用,影响市民游园问题。 来信内容如下: 值此全市上下紧锣密鼓精心筹备诸葛亮文化旅游节之际,特向贵报反映一个问题。阳春门公园在建成之初,曾以其设计的“巧、透、雅”为市民广为赞赏。而近些年来,该公园管理者把公园的楼、堂、亭、廊道,出租给私人开饭馆、茶楼,或租给私人住。这些租用者将楼、亭、廊道按自己的要求砌墙,增加一些与公园格格不入的设施,还有住户在围墙上用蛇皮袋或塑料布进行遮挡,搞得像棚户区。小观园中的塑像被疯长的杂树掩映,整个公园被糟踏得像个大杂院,与魅力襄阳称号极不相称,游客在公园里有门不能进,有楼不能上,有亲水平台不能亲水,这公园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广大市民希望公园管理者不仅要还园于民,还要以崭新面貌迎接即将到来的诸葛亮文化旅游节,让八方来客在公园里有玩头,有看头,而不是失望和扫兴。 接到读者的来信后,记者前往阳春门公园采访调查,发现几年前风景宜人的阳春门公园确实有了较大变化。公园走道两边,过去春夏秋都有各种时令花草,如今已看不到花草。正如读者宜斌反映,公园公益设施被私人占用后,严重影响到景观,市民对此意见较大。
紧邻公园前门的水上景观亭原本有自己的名字,后来改成“钓鱼台茶楼”。茶楼为了方便经营,在面向环城东路的一面,把公园围墙拆开一个口子,成了茶楼大门。 不仅水上景观亭改成茶楼,十几米外与茶楼相连的一个几平方米的小景观亭和廊道,也被人用铁栅栏封闭占用。记者看到,小景观亭里有几个女子正在打牌。而在茶楼一侧,一个自来水池设置在茶楼走廊边,下水管直插楼下水面,一眼就可以看出,生活污水直接流向了护城河。 在阳春门公园南面,有一个叫临江仙的酒店,规模比钓鱼台茶楼大,门前和环城路边经常停满各式小车。有居民反映,该酒店的生活污水也直接排放到护城河。
入阳春门公园南行,护城河边有小桥流水、宽大的木制亲水平台,这里曾是市民游玩赏景、拍照留念的好地方。 如今,这里完全变了样。亲水平台岸边建有一个开放式门廊,过去市民只需进入门廊就可上亲水平台,现在门廊被人占用,正中竖起一块牌子,写着襄阳护城河景区游船价目表和娱乐须知等内容。亲水平台上放置了桌椅,木质桌椅和亲水平台可能由于长期无人使用变得乌黑,显得凋零破败。 一位在此游玩的市民告诉记者,以前有外地朋友来,他喜欢带到阳春门公园走一走,“可现在公园景观越来越差,加上亲水平台被人占用,想到上面转一转、看一看、照张相,都不行。你说,花那么多钱建的亲水平台,难道就是为了出租吗?” 正在公园带孙子游玩的张先生夫妇说,他们根本不知道还能到亲水平台上游玩,还以为那就是游船码头,只有花钱租游船才可以进去,“再说,这些游船做得太粗糙了,满满当当地拥挤在亲水平台周围,莫说上亲水平台去玩,就是一眼看过去,也觉得影响心情。”
如意轩也应是一个开放式庭院,但记者看到,庭院门口守着一条黄色家犬,见人走近就狂吠一阵。半开的大门里,放着一些矿泉水瓶、废纸和废旧杂物,围墙窗口被人用布条封起来,透过缝隙望去,里面搭上架子,种上了苦瓜之类的藤蔓蔬菜。 如意轩的右边,是通往护城河的水道和景观池,但景观池已失去观赏价值,水池里挤进了两艘旧木船,而且长满绿藻,显得衰败而零乱。 市民胡先生就住在公园附近,经常到公园游玩,说起阳春门公园的变化,他的情绪十分激动:“阳春门公园是顺护城河而建的,全部景观和建筑均围绕亲水这一主题修建,可是这些公益设施被占用后,有人修起围墙,把亲水景观与市民隔离开来。比如小观园有一个钟楼,因为有人建起围墙,把它圈在庭院里,游客来到这里想看也看不成。还有许多的亲水景观也被人为隔离,成了个人开酒店挣钱的工具。” 偌大一个阳春门公园,记者发现,只有两处建筑没被人租用,分别是水上景观亭红菱榭和小凉亭故知亭。 记者随机采访了在公园游玩的市民。他们普遍认为,公园本应是游客和市民的乐园。人们到这里游玩,图的就是陶冶情操、放松身心。由于缺乏管理或管理不规范,阳春门公园如今成了私人杂院,更有许多经营者用公园公益设施牟利,已经影响市民游玩和城市文明形象。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对公园公益设施的出租使用情况进行清理和整治,还市民一个清静优雅的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