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上尉
  
- 积分
- 4568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

罗河水域拦网养殖现场。
 | 副坝农庄的污水口。 |
这是一组令人尴尬的数据:漳河水库现有在用船舶77艘,其中办理了船检登记的有50艘(工作船4艘),未办理船检登记的有27艘(工作船4艘),境内货运船舶已未见运输;这77艘船舶中,75艘是燃油船舶,仅有2艘使用清洁能源!
75:2,燃油船舶“涛声依旧”
《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漳河水源保护的决定》(荆政发〔2000〕38号)对漳河库区船舶做出了相关规定:“市交通部门要加大船舶污染整治力度,在2001年底前取缔转运煤炭的船只和煤码头;取缔在饮用水水源取水口附近的旅游码头;督促现有船舶限期安装油水分离器,回收处理残油、废油,在规定地点倾倒生活垃圾;逐步淘汰现有燃油船舶,加快库区船舶更新换代步伐,提倡使用电动和液化气等清洁能源作为船舶动力,将客船数量控制在现有的45条内”——历经12年的光阴,不要说是和千岛湖等规模类似、国内知名的景区相比,就是和省内其他水库相比,漳河库区船舶更新换代接近于“原地踏步”,其原因何在?
2012年荆门环保世纪行现场采访时,面对记者的追问,监管机构东宝区港航管理所地方海事处相关负责人这样回答:荆政发〔2000〕38号文件是市政府的决定,不能作为行政许可的依据,对燃油船舶的监管因此不得不“滞后”,但是,即将实施的《湖北省湖泊保护条例》(2012年5月30日湖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自2012年10月1日起施行)第四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在城区湖泊和具有饮用水水源功能的湖泊从事经营的船舶,不得使用汽油、柴油等污染水体的燃料”,我市如果依据此条例出台漳河保护的相关办法,漳河库区船舶更新换代有望“提速”。
拦网养鱼,家在漳河边没水吃
保护漳河水库“生命之水”,我市一直在行动,且成效显著。但类似于“75:2”的事例,让人们的心情不由沉重起来。
漳河水库罗河水域拦网养鱼较为典型。2007年,漳河水库水产公司在漳河水库罗河水域建立“生态渔业养殖基地”,设440米二道拦网,面积1000亩(证书号为鄂府(淡)养政 [2008]第5漳026号)。同年2月,与其职工袁小军签订了为期8年的租赁经营合同(2007年2月28日至2015年3月1日止)。2010年10月,经公司同意,袁小军将租赁经营权转让给公司职工周健全,租赁经营合同(2010年10月31日至2015年3月1日止)要求租赁人必须实施拦网粗养的生态经营模式,不得向基地内水域投放化肥等任何污染水体的物质。2011年11月2日的监测结果表明:该养殖基地水域中的总磷、总氮、氨氮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类标准;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2.8倍、2倍和0.6倍。拦网内大寨子汊口、却湾汊口、红沙埂子汊口等大片水域水质已降为III类,最里面的长堰包汊口水域(有泵船一艘,船上有自动投料机6台),水质已降为V类。对罗河村一组、二组、七组27户101人饮用水构成威协,周边群众反映强烈。
“家在漳河边没水吃,这让老百姓想不通”,罗河村党支部书记陈文新8月22日告诉记者,相关部门介入后,养殖区域水质基本恢复,村民也得到了免费的桶装水(每户人家2天1桶纯净水),但大家还是衷心地希望水质污染的一幕不再重演,尽快喝上、用上“放心水”。
未批先建,“定时炸弹”变“长期炸弹”
除了拦网养鱼,紧邻水库的农庄(或食堂)堪称威胁漳河水库水质的“定时炸弹”。
在副坝食堂,承包人王红兵向记者现场演示所谓的“污水处理程序”——污水先排到水库边上的菏塘,接着被抽到化粪池浇到菜地里。这一挂着食堂招牌却对外经营的“农庄”产生的污水仅靠如此简陋的设备即可得到妥善处理?旁观者的脸上写满问号,环保部门相关负责人也在现场给出了否定的回答:副坝食堂未办理环评手续,多年来均属非法营业,现在承包人竟变本加厉扩大经营规模,错上加错。
还有未批先建的苏克满农庄。环保部门提供的材料显示:2007年3月,苏克满对位于迎接村三组的一处住房进行改建,12月份建成后兴办农庄(苏克满农庄),2009年承租给他人经营。先后办理了食品卫生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期间,环保部门多次现场制止,要求其停止经营行为,2009年3月,以荆环函[2009]37号函告市工商部门,4月,函告市地方税务部门,建议依法进行查处。8月份,工商部门对苏克满农庄注销了工商营业执照,地税部门对其停止发票发售。2008年、2009年荆门环保世纪行期间,曾对其违规行为进行过采访。目前,该农庄仍在经营。
2009年9月,苏克满在未办理任何审批手续的情况下,又在迎接村三组承包的鱼塘边(距漳河水库约1米),新建占地面积约为400平方米的农庄。环保部门立即对其下达了《环境保护违法行为限期改正通知书》,责令其停止了违法行为。同年10月,又以荆环函[2009]145号函告市国土资源局。尽管相关部门多次到现场制止,但其违法行为时断时续。2010年6月建成后,苏克满将其租给该村村民兴办农庄——8月22日,新闻采访团赶到这家农庄踏访时,欣喜地发现在各职能部门的努力下,农庄已经“人去楼空”,这一危害漳河的“炸弹”有望被拆除。
“75:2”“定时炸弹”等“歪风”近年来一直在刮,且一直刹不下来,令人产生“审丑疲劳”。如何压倒“歪风”,采访中,多位市民建议:保护漳河的行动要引入问责机制,要治理“庸懒散”!(据荆门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