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市区十方庵有个张忠义,一手绝活不简单。在朋友的启发下爱上石刻后,他一干就是26年。2006年起,他又爱上了竹刻,开始潜心琢磨将一根竹子锯成一节节的筒,然后一分为四,通过水泡凉晒到打磨,最后上漆刻字。就这样,今年52岁的张忠义由棉纺厂的一个普通下岗修理工,摇身一变,转型成了一位荆州石刻、竹刻名人。
讲起自己的第一块竹板臂搁篆刻,张忠义认为给自己带来了好运。当时,市政府招集荆州民间艺人,要推出一种荆州手工艺品,送给外地客人,而张忠义的竹板臂搁篆刻就被选中了。随后,他就一口气雕刻成了40套梅、兰、秋、菊,装入精美的礼盒内,作为荆州的一种民间文化礼品送给省内外的客人。
这之后,张忠义的名声就渐渐传了开来。张忠义告诉记者,竹板上用刀工篆刻分浅刻和深刻,而他在开始从事这项工艺时,经常划伤手,刻坏的竹子也不少。刚开始,一幅作品至少要二三天才能完成,如今只要一天就可以成功了。 据张忠义介绍,竹刻艺术横刻容易,直刻难,关健是还要讲究立体感。现在市场上卖的一些用电脑雕刻的作品,与人工手刻的作品完全是不能比的,因为手工雕刻的深度和拐角区别很大,内行一看就知道。6年来,张忠义共雕刻竹板臂搁包括唐诗、宋词以及一些名家对联共300多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