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13
版主
   
- 积分
- 8079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十堰市发展低碳经济若干意见》的通知 十政办发〔2012〕119号
(一)着力构建以低碳发展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大力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加快建立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不断提高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在全市经济中的比重,总体发展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1、坚持生态与经济双赢,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低碳农业技术,着力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工程,实施绿色植保工程,实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实施畜禽规模化、标准化小区建设工程,实施水产健康养殖工程。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合理使用农药技术,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增施有机肥,减少农田氧化亚氮排放。推广应用畜禽养殖废弃物减量化技术及综合利用模式,选育低排放的高产农作物新品种,推广干旱、半旱式栽培技术,采用科学灌溉技术,开发推广微生物技术,有效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和少(免)耕技术,增加农田土壤碳贮存。按照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要求,加快推进农产品园区建设,发展壮大以茶叶、中药材、核桃、山羊为重点的农产品加工业。大力推进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实现高效率、低能耗、低排放、高碳汇农业。(市农业局负责)
2、着力发展新型工业。坚持工业强市,不断提升工业化水平。一是着力打造国际商用车之都。力争在2015年形成120万辆整车、180万辆份零部件的产能,汽车工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二是着力打造区域性高新技术产业高地。进一步促进各类资源要素向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加快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业、生物、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持以工业新型化、高端化和绿色制造为方向,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技术水平。到2015年,全市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3000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200亿元。到2020年,分别达到5000亿元和700亿元。(市经信委、科技局负责)
3、全面发展旅游和现代服务业。按照山水一体、文旅一体发展方向,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大手笔推进,实现旅游经济跨越式发展。力争未来十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到2015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300亿元,到2020年,达到800亿元。突破性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金融、保险、物流、信息、中介等服务业;积极发展生活型服务业,重点促进商贸、房地产、社区等服务业的繁荣发展。至“十二五”末,力争实现服务业增加值达到640亿元,到2020年,达到1250亿元。(市商务局、人民银行、旅游局负责)
(三)积极优化能源结构,切实保障能源安全。
进一步推动节能降耗,不断挖掘节能空间,大力发展低碳能源。“十二五”期间,全市基本完成水电资源的梯级开发,建成潘口、三里坪、龙背湾、小漩、白沙等水电站,推进孤山、夹河关等水电站建设,水电总装机达300万千瓦以上。优化发展火电,淘汰现有小火电机组,积极推进“京能热电”热电联产项目尽早开工建设。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在十堰开发生物质能源项目,建设木本油料基地100万亩,支持房县、丹江等地建设生物质发电厂。探索开发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市政和农村集镇建设中,推广太阳能光伏发电照明;积极发展沼气发电,有序开展风能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太阳能热水器、省柴节煤灶和多功能生物质炉具,提高清洁能源在农村生产生活用能中的比例。适时开展核电项目前期研究工作。通过不断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到2015年,全市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超过10%,到2020年超过20%。(市发改委、住建委、农村能源办负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