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麻城顺河镇3000名自带课桌上学的事被媒体特别是网上就这么一报道,麻城市政府决定,在地方财政原已投入400万元的基础上,再筹措500万元专项资金,一次性解决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的课桌问题,同时号召全市党员干部开展“健康课桌”认捐活动。此外,积极整改,举一反三,确保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用上标准化课桌椅。截止9月7日,全市党员干部共捐26万余元,为学生购置新课桌。其他乡镇学校也将在近两个月内全部更换成标准化的新课桌椅。 假如没有新媒体,湖北麻城顺河镇3000个孩子不可能这么快就趴上新课桌,坐上新椅子?令人后怕的是,没有了网络,没有了媒体,这个社会到底又会怎样! 多次陪领导下乡调研,见“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斗大的字刷在农家校舍的墙头上。当与乡亲们交谈时,都苦言孩子上学“交不完的钱啊”!连上学孩子的课桌椅都难以保障的麻城市,这“交不完的钱”都到哪去了呢? 说起教育经费短缺,各级政府往往一言以蔽之:财政困难。余生说晚也不晚,1969年入学,那时的财政困难状况可想而知。县里没汽车,县长下乡蹬个自行车已经很不错了;一般干部连个自行车也没有,两条腿颠来颠去。记得那时交学费只用1.2元,因为那时家庭太穷,1.2元学费基本全免。 现如今,县里、乡镇轿车如蚁;“大哥大”,新时尚,有用无用只管追;办公楼盖得气派,公款宴席永不断,轮到教育就没钱了。《中华工商时报》曾登一幅照片,文字说明颇有意味:“西北某贫困县举行一个2万元助学款捐赠仪式,参加者中有奥迪一部,红旗一部,桑塔纳2000型3部,丰田巡详舰豪华越野车一部,日产途乐豪华越野车一部,三菱越野车一部,切诺基越野车2部,整个车队价值大约300万元。” 正本清源,教育穷孩子苦,是政府教育投入严重欠账。衡量一个国家教育经费状况的重要指标,是“国家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值”,世界发达国家平均为5.7%,中等收入国家平均为4.4%,低收入国家平均为4.1%。我国1992年制定的《中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纲要》规定,到2000年,这一比值达到4%。而正是从第2年起,这一比值持续下降。1992年为2.99%,有关部门公布的最近比值1998年不足2.5%。2000年实现4%目标已经不可能了。这同我国国民经济高增长很不相称。按世界教育经费平均比值来算,我国年教育投入欠账1200亿元。如果有这1000多亿元,教育不会穷到这样子。我国学生总数占世界总数20%,我们的教育经费只占世界教育经费的2%。 众所周知,《教育法》规定,“公民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实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和基本建设投资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筹措,予以保证。”《义务教育法》同时规定,“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兔收学费。”接受义务教育是公民的权利,保证公民接受义务教育是各级政府的义务即责任。 《义务教育法》颁布这么多年了,“免收学费”不仅无落实迹象,而且连基本的教学保障设施都没有,学生还要自带课桌上学。呼吁给孩子添置课桌椅成了新闻舆论的常话,救助失学儿童成了社会声势浩大的“工程”,就连党员干部都要捐款捐物,为孩子添置课桌椅。 麻城居然有钱建“白宫”、居然有钱给杨钰莹……却没钱给孩子添置课桌椅,反映出当地政府“重政绩、轻民生”的体制弊端。“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俨然在麻城成了一句空洞口号? 重视教育,提出“科教兴国”的口号,制定政策纲领,开大会,发文件,固然重要。然而,更重要的是,各级政府不仅要紧跟相应的拨款,还要搞清楚谁不能穷教育、苦孩子,并找出教育穷、孩子苦的根源;不然,就该把“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刷到各级政府大院里,而不是农家校舍的墙头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