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广东
- 精华
- 52
版主
第四届潜江龙虾节
   
- 积分
- 31327
 
IP属地:广东省深圳市
|
雅韵水乡 人杰地灵
——专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剧协副主席裴艳玲
| | 见习记者 谢承威
我十分感谢记者这一门职业,也感谢曹禺故里风雅潜江这样一个“身份”,使我有机会近距离和大师对话。何谓大师,眼前的这位长者令我既陌生又熟悉。初见裴老师,让我十分惊诧:一副苦行僧装束,留着平头,骨子里透着一派京剧武生的范儿,侠气逼人。与她交谈片刻,你会觉得她像像一位长老,平易近人,极重感情,有普渡济世心肠,她又像一位智者,由戏剧,到人生、文化,直至人类共有的那部分东西,侃侃而谈,让人如沐春风。我们的访谈首先是从曹禺先生与裴老师的一段佳话开始的。
记者:裴老师,曹禺先生曾经称您为“国宝”,请问您与曹禺先生有哪些交往?
裴艳玲:从小他的东西我读过不少,他才是国宝呢。他(这样说)应该是对一个晚生后辈的鼓励吧。1985年,我自己承包了一个剧团,到北京去唱戏,很自然会请一些评论家、社会上有影响的人士去看戏。他看完我的戏之后,特别是《夜奔》,到后台、到会议室会见了我们。可能是他出于对戏曲的热爱,还有他的夫人李玉茹女士,是我们京剧界的名人,“四块石”之一。当时,刚刚粉碎“四人帮”,改革开放才刚起步,我自己带一个团上京,很不容易。出于很多原因吧,他说了一些鼓励、激励的话。
记者:裴老师,您多次来潜江,在您眼中潜江有何变化?您如何看待潜江正在努力打造“中国戏剧之都”?
裴艳玲:我至少来了三次,记得第一次来时,这边大楼和前边的湖还没有建好。每次来,看到这里设施越来越齐全,接待服务非常周到,气氛越来越浓。这里民俗风情也好,人杰地灵,和周围的人打起交道来,觉得不愧是曹禺的故乡。
对于潜江打造戏剧文化之都这样一个口号,不光是潜江这一个地方老百姓的愿望,也是我们整个文艺界共同的一个目标。只要提起潜江,提起曹禺,就想到这是我们文艺界的一个象征。也唯有潜江有条件、有理由、有资本,来打造这个戏剧文化之都、文化的先锋。所以,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责无旁贷,在选择合作伙伴的时候,会选择潜江。
记者:您认为潜江与中国文联、中国剧协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戏剧事业发展,双方还有哪有工作可以做,您对此有何建议?
裴艳玲:文艺界上的事一阵接着一阵还有很多。具体来说,中国戏剧界每隔两年都会举行一项很大的活动,还有就是艺术节,全国每个省都会派团来参加,至今这里还没有承办过吧?相信会有很多事情可以去做,办起来又离不开当地政府。伴随着全国各种艺术团体日渐活跃,像中国戏剧梅花奖评奖,现在潜江刚刚开始举办一届小型的吧,将来办起来会更热闹些,我非常看好这个前景。
我想,目前它的影响力还不够大,人气还不够旺。这里非常美,非常好,非常安静。比如说西方艺术节,每一年一些地方、地区,条件普普通通,很简单,也举行得非常火热、非常的好。像文化休闲、文化享受,中国有一个大气候存在。如果潜江每年选择一个最好的时间段,十来天的,所有老百姓都参与进来,相信那样搞起来就非常理想了。国内其他地方的人这个时候就会想啊,潜江有什么活动,有什么新剧目产生,曹禺的剧目演出,除话剧外,还有没有别的形式。还有,潜江的各种艺术门类、艺术形式最好能够辐射到周边,形成一个片,都有这种气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