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2180|回复: 2

宜昌探索“2+1”模式救助重症贫困精神病患者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393

主题

1353

帖子

2115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115
QQ

IP属地:湖北省荆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州市 2012-9-16 16:0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病保险政策解读:医保结余、报销比例问题
       来源:人民网  2012年09月04日

      ●大部分地区都是有一定医保结余的
  ●高保障的模式可能在各地参照时会有所调整
  ●保险公司应该说是薄利,亏损倒也不一定
  大病保险正以罕见的力度向前推进。
  在大病保险的指导意见发布后第5天,9月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保监会等六部委在北京联合召开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贯彻落实《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启动和部署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
  由于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这项医改新政引发了公众的强烈关注,但同时,由于对这一模式的生疏,很多疑问也显现出来。
  医保结余是否够用?
  目前,这一大病保险的保障对象是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的参保人,所需要的资金从城镇居民医保基金、新农合基金中划出,不再额外增加群众个人缴费负担。尽管从群众个人的角度看,并没有新增缴费负担,但医保结余资金是否够用呢?
  天津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昨日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分析,从前期的调研情况看,大部分地区都是有一定结余的,这方面不用太担心,一方面未来城乡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缴费会有一个自然增长,而对于结余不足或没有结余的地区,《指导意见》中则规定,在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年度提高筹资时统筹解决资金来源,逐步完善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多渠道筹资机制。
  记者注意到,《2011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末,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累计结存497亿元;《2011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度新农合筹资总额达2047.6亿元,人均筹资246.2元,全国新农合基金支出1710.2亿元。记者初步测算,2010年、2011年,新农合基金两年累计结余为457.9亿元。另有专家指出,截至目前,城镇居民医保基金结余与新农合基金的结余汇总已达1300亿元。
  “之前大家可能比较担心中西部落后地区的资金问题,但实际上,结余还是很高的,因为这些地区的医疗需求不是特别旺盛。”朱铭来指出。
  报销比例上无封顶?
  大病医保是否可以突破报销封顶?这是多数最关注的问题。从此次医保新政的蓝本——“太仓模式”中可以清晰看到类似的具体做法。
  据介绍,去年7月,江苏太仓大病补充医保启动,按职工每人每年50元、居民每人每年20元的标准,从基本医保统筹基金中直接划出一部分建立,委托商业保险公司经办,为个人自付医疗费用超过1万元的参保人员,提供上不封顶的累进比例补偿,职工和城乡居民享受同样保障待遇。
  分析人士指出,太仓大病保险的特点在于,突破了病种和报销封顶线的限制,按个人实际支付的医疗费确定补偿标准。此外,医保目录外的自费部分也被纳入了报销基数,大大提高了实际报销比例。
  但“太仓”这种相对高保障的模式可能在各地参照时会有所调整。按规定,开展大病保险可以市(地)级统筹,也可以探索全省(区、市)统一政策,统一组织实施,提高抗风险能力。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建立覆盖职工、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的统一的大病保险制度。
  朱铭来告诉记者,实际上,对于要不要封顶这个问题,业内一直有着不同看法。虽然实施大病保险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但从防范风险的角度,还是要适当控制一下,将来还会有大病救助机制进行对接。
  此外,记者注意到,近日,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局长张欣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北京已有初步设想,在参保人员已经缴存的社会保险基金中拿出一部分钱,形成一个基金,去购买保险公司的商业医疗保险。患有重大疾病的参保人员医疗费用超过起付线之后,首先享受基本医疗保险的报销,减轻一部分负担,再通过商业医疗保险进行“二次报销”。目前正在调研的重大疾病包括恶性肿瘤、肾透析、白血病、血友病等11种特殊病种。这项政策有望于明年出台。
  保险公司风险何在?
  这项对普通民众而言绝对有利的政策为何酝酿多年才出台?这其中,除了筹资之外,给付风险也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尽管社会医保此次向商业保险公司敞开大门,也被保险业视为一次重大的契机,但业内人士多认为,这并不是一个高利润的项目。
  “应该说是薄利,亏损倒也不一定。对于参与的保险公司而言,项目的利润率、管理费用率等,都需要有一个限定。”朱铭来分析说。
  按照政策规定,符合基本准入条件的商业保险机构自愿参加投标,中标后以保险合同形式承办大病保险,承担经营风险,自负盈亏。
  但对于这一点,朱铭来认为,如果赔付率过高,超过预期,就应从基金中划拨资金来弥补。一定要防止再出现像“交强险”那样的状况。随着未来支出的加大,基金应作为最后的补偿。
  值得注意的是,朱铭来告诉记者,一旦这一大病保险制度建立起来,在短时期内,医疗需求可能会有爆发式增长,因此,这一制度在定价、报销的比例、门槛等方面要充分考虑,使其具有长期性。
  此外,与城镇职工大病医保比较相似的一点是,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能否长久运行下去,也取决于医院医疗费用的控制。在个人医疗保障水平提高的情况下,更要控制过度医疗行为的发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393

主题

1353

帖子

2115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115
QQ

IP属地:湖北省荆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州市 2012-9-13 20:47: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大荆州酒楼 于 2012-9-14 11:42 编辑

                           宜昌探索“2+1”模式救助重症贫困精神病患者
                          2012-09-12 07:14:09 信息来源:宜昌市人民政府网

       “儿子的病治好了,我们却一分钱没花。”近日,看到生活能够自理的儿子,长阳资丘镇天池口村一组覃真桂的母亲高兴地合不拢嘴。
    覃真桂多年饱受精神分裂病魔的折磨,生活不能自理。去年8月,当地民政部门将覃真桂送至市精神卫生中心精心治疗,一个多月后,覃真桂顺利出院。覃真桂的母亲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治疗总费用4500元,新农合报销2600元,残联救助700元,民政部门救助1200元。
    覃真桂不是特例。近年来,宜昌市各级民政部门逐步加大对贫困精神病患者的救助力度,2006年,率先在城区启动了贫困家庭重度精神病患者免费集中收治工作;2008年贫困家庭重度精神病患者免费集中收治工作在全市推开;
        2009年,宜昌市又将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中患重度精神病需要多次住院治疗困难的对象纳入二次救助范围,将城市低收入困难家庭患重度精神病需要住院治疗困难的对象纳入一次性救助范围,并将一次性救助标准提高至6000元/年,同时提供一年的免费用药。6年来,民政部门累计投入2500多万元,救助贫困重度精神病患者5846人次。
  今年,宜昌市再次同各部门协商,达成贫困重度精神病患者救治费用由卫生或人社、残联、民政部门共同承担的共识,探索出卫生或人社按比例报销、残联应急救助和民政兜底救助相结合的“2+1”模式,继续为贫困重度精神病患者减轻生活负担。
   (记者杨婧,通讯员黄燕、实习生周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393

主题

1353

帖子

2115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115
QQ

IP属地:湖北省荆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州市 2012-9-16 15: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宜昌发放大病重病关爱救助金300万元 76人获得救助
                               2012年09月13日09:23   三峡商报叶小梅

          “感谢党的政策,谢谢社会对我们的关爱……”昨日,来自猇亭区磨盘溪七组的陈远龙,捧着刚领到的两万多元“大病关爱”救助金泪流满面。2011年5月2日,陈远龙的妻子不慎坠楼引起颅内损伤,治病花去6万多元,家中负债累累,这笔救助金对于这个农村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近一个小时的爱心激荡,让76位患者及他们的家人,再度升腾新的希望。昨日下午,市慈善总会城区第六批大病关爱救助金在市民政局五楼会议室发放,市慈善总会、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卫生局相关领导出席了发放仪式。此次大病关爱活动共救助76人,发放善款300万元,救助金额最高达6万元,最低的为2万元,这是继2009年大病关爱政策实施以来,救助人数最多、救助金额最大的一次。
            据了解,从今年4月我市城区第六批大病关爱活动正式启动以来,历时3个多月,共受理200多名患者申请。依照《宜昌市城区大病关爱救助实施方案(试行)》文件规定,共有90名患者进入救助范围。7月中、下旬,市慈善总会及相关部门对进入范围的90名患者进行了专项入户调查。8月初召开评审会,对入围对象逐一进行了审定,最终确定了这76名救助对象。
发放仪式上,市慈善总会会长李泉希望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继续关注弱势群体,奉献爱心,帮他们渡过难关。

          现场特写:“女儿又有希望了”
          昨日,在“大病关爱”救助金发放现场,受助对象朱书婷的妈妈黄玉巧失声痛哭。“婷婷终于又有希望了,这些钱又能维持一段时间的输血费用了。”黄玉巧边擦眼泪边笑着说。
家住伍家岗区的黄玉巧夫妻两人曾经是双职工,家境殷实,还有一个可爱乖巧的女儿婷婷。2004年,不幸的事情降临了。5岁的婷婷检查出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每年至少要花五万多元的治疗费用,黄玉巧夫妇努力地支撑着。
         婷婷的病情去年恶化,一年就花了17万多元的医疗费,家中变得一贫如洗。婷婷的爸爸为了挣钱来支付医疗费用,辞去了原本稳定的工作,一个人做几份兼职。
        为了医好婷婷的病,黄玉巧夫妇给婷婷生了个妹妹,希望妹妹的脐带血可以移植给婷婷。结果天不遂人愿,因为脐带血太少,未能移植成功。婷婷的病情还在继续恶化,现在每个月都要住院,每次输血的量也越来越大。“虽然我经常鼓励女儿要坚强,但是有时候我自己都有些绝望了。  
      ‘大病关爱’的救助金让我看到希望,希望在社会的帮助下,婷婷可以等到奇迹的出现。”黄玉巧说完这些,带着近4万元的救助金匆匆离开了,因为急剧降温婷婷最容易感冒了,她要急着回家照顾婷婷。

        编后 温暖的措施实在的关怀
     “看病贵”是群众十分关注的民生问题,也是一个仅凭地方政府难以解决的难题。
近年来,国家不断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各项工作逐步进行。正如市民陈远龙所说,党和政府的帮扶也是有限的,我们深知解决“看病贵”这个难题还需要时间。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重大疾病对于生活困难家庭无疑是雪上加霜。市委、市政府在有限的财力下,及时出台这项惠民政策,是关心困难群体的一种态度,更是帮助困难群体、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的具体体现。这一行动,足以让困难群众感受到,困难来临时自己不再是孤单的。
       正如拿到大病救助金的陈远龙所说,一笔救助金固然无法彻底解决困难群体的所有困难,但它却是一份实实在在的关怀,点滴之间,更温暖着受助者及广大市民的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