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5946|回复: 4

针对就近入学,国务院重申:是政府的法定责任!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4

205

主题

589

帖子

1001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1001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2-9-14 12:2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廖长勇 于 2012-9-14 12:30 编辑

“撤点并校”
              闲置小学成了羊圈



       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所“撤点并校”闲置小学成了羊圈。

  9月3日,全国各地中小学纷纷开学。然而,记者在内蒙古、江苏、上海等地走访发现,在农村,由于学校被撤并,一些孩子上学要赶几十公里路程;在城市,一些家长为了孩子能上名校,也是不辞劳苦、长途跋涉。

  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重申,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是政府的法定责任,要求村校撤并听取家长意见,务必保障儿童就近入学。新学期开始了,孩子就近上学还有不少困难,如何办好家门口的学校方便孩子就学,成为家长们的期盼。       新华社发




欢迎访问:http://blog.sina.com.cn/liaochangyong88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4

205

主题

589

帖子

1001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1001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2-9-14 12:2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华

  视点

  9月3日,全国各地中小学纷纷开学。然而,记者在内蒙古、江苏、上海等地走访发现,在农村,由于学校被撤并,一些孩子上学要赶几十公里路程;在城市,一些家长为了孩子能上名校,也是不辞劳苦、长途跋涉。

  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重申,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是政府的法定责任,要求村校撤并听取家长意见,务必保障儿童就近入学。

  新学期开始了,孩子就近上学还有不少困难,如何办好家门口的学校方便孩子就学,成为家长们的期盼。

  村小变成羊圈

  皆因生源减少?

  走进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新营子镇张全营村小学,四排校舍20间教室的门窗大多已经破碎,教室里传出的不是学生琅琅读书声,而是此起彼伏的羊叫。几年前,这个村小因“撤点并校”被闲置,今年3月,村委会把校舍租给村民养羊。

  “这块地方如果给村民办成其他文化设施还说得过去,本是书香味的地方却变成臭烘烘的羊圈,太让人生气了。”今年61岁的退休老师李俊义说,村小有近40年的历史,最初建校时有六七百人,前几年搞集中办学,说撤就撤了。现在全村2000多人,连个幼儿园都没有。

  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为整合农村教育资源,我国农村地区开始大规模“撤点并校”。十几年间,全国减少小学37万多所,其中农村小学减少超过30万所。

  记者在内蒙古走访发现,有的小学成了工厂,还有的被开发成酒店。在内蒙古西部某县城的一所中学,崭新的教学楼空荡荡的,小操场成了集市,不远处“情人专场”的帐篷外,宣传图画上的女模穿着暴露。

  国家对农牧民子女实行免费义务教育。记者在内蒙古采访发现,一些学校撤并后,有的新学校在50多公里外,交通成本急剧增加。如果家长跟着陪读,各项开支大大抵消原有的优惠政策,教育开支再次成为不少农村家长的头等负担。

  专职的陪读妈妈石永红告诉记者,原来村小学就在家门口,撤并后学校远了,孩子太小放心不下只好陪读。儿子4岁上幼儿园开始她就陪着孩子到县城上学,已有7个年头。“丈夫在外跑车赚的两万来块钱几乎都用在全家人每年在城里的房租、吃喝等各项开支上。”

  除了增加费用,远距离上学还增加了安全风险。张全营村68岁的村民刘效悦告诉记者,村里小娃娃们每天早上都要挤两辆校车上学,“村里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留下一些老人负责看孩子,他们每天都在担心,生怕出点事。”

  校际师资不均

  无奈舍近求远

  新学期开学了,南京家长秦泰荣开始为每天两小时接送儿子上学、放学而发愁。秦先生告诉记者,儿子今年上一年级,原本想上家门口的一所名牌小学,无奈几番努力都没能报上名。后来,在一个朋友的帮助下择校上了一所离家很远的名牌小学。“以后每天要来回折腾两个多小时,都是择校闹的!”

  记者调查发现,在南京、上海等城市,校际教育资源的差异明显,催生了年复一年的择校热。为了追逐优质教育资源,不少家长宁可放弃家门口的公办学校,不惜让孩子长途跋涉,一些热点民办学校成为使用校车的“大户”。

  上海新普陀小学六(2)班学生家长顾娅告诉记者,孩子每天从家往返到学校都要花一个多小时。“有时天还没亮就要出门,看到孩子站在公交车上靠着柱子也能睡着,真心疼。但是想到能接受好的教育,又觉得值得。”

  江苏退休教师陈建中说,近年来,各地通过教师流动、招生改革等方式促进教育均衡,有一定效果。但和社会期待相比,还不能从根本上扭转教育资源的不均衡。

  在一些大中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也是一个难题。临近开学,在呼和浩特市打工的刘国华很是头疼。“就近上学简直是奢求!”刘国华告诉记者,他们这几年总是在孩子能进入的学校附近打工租房子,可是能进入的学校多半是高收费的民办学校。

  上海市浦东新区紫罗兰小学校长陈国华表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本市居民子女集聚,加重了城郊结合部教育资源的紧缺。此外,社会劳动力使用和工作模式发生变化,劳动密集型产业较多,家长没空接送孩子,催生校车需求。

  实现就近上学

  办好家门口的学校

  上学“舍近求远”现象突出反映当前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有关部门应该提高学校布局的均衡性和科学性,方便孩子们就近上学。

  “自古以来,我国儿童皆就近认字读书,当就近上学不能满足需求时才外出游学,过去草原上的马背小学,不是照样可以教育孩子?”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苏浩认为,就近上学本不难,问题出在对政策的理解和执行的偏差。

  苏浩指出,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的小学校说撤就撤,导致一些家门口的学校弃置或改做他用。

  “教育要按规律办,不符合实际的作法要纠正。”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副教授殷飞认为,很多被撤掉的农村小学,基本条件具备、当地群体需要,荒废和滥用是极大的浪费。当前,有必要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对已经撤并的学校或教学点,进行重新规划,按程序予以恢复。

  “恢复就近入学还要加强对公办学校的投入,实现中心城区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办好百姓家门口的学校。”全国班主任工作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高级教师陆少明说。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会会长徐承博认为,在校际办学水平差距客观存在的情况下,应建立健全学校办学硬软件设施均衡配置,加大优秀校长、教师轮岗力度;同时,还应科学引导家长的择校需求。“对于不同学业基础、兴趣爱好、发展倾向的学生来说,好学校的标准是不相同的。要让更多的家长认识到适合自己孩子的学校才是好学校。”      (新华社北京9月3日电)

欢迎访问:http://blog.sina.com.cn/liaochangyong88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4

205

主题

589

帖子

1001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1001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2-9-14 12:2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南日报:
                 撤点并校不是一味减少 应根据民意动态实时调整


      昨日,本报推出调查报道《村小学撤销六年级 未听民意遭质疑》,重点关注撤点并校所引发的学生上不好学的问题,引起巨大反响。
  但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撤点并校是否必然带来上学难、学生辍学的负面效应呢?这两天,南方日报记者走访肇庆四会,却看到了一个个完全不同的样本。
  记者走访发现,四会撤点并校的内容很多元,有撤并的、有因民众反对保留的、有撤并之后再恢复的,不论哪种形态,学生、家长普遍都比较满意。
  四会市教育局局长梁晨告诉记者,做好撤点并校工作,关键是科学布局、先建后撤和以人为本,充分尊重民意。
  今年9月,四会市将两间教学点改设为完全小学,以适应当地生源增加。“撤点并校并不是一味地减,而是根据民意动态实时调整。”
  
       调查样本一:江谷镇青云小学先建新校再作撤并
  把村民代表请到学校参观,让他们亲身感受学校的优良设施,现场召开意见征集会,满意度达98%
  9月初,四会市江谷镇青云小学。
  教学大楼内,电脑室、美术室、实验室一应俱全,教师授业解惑的工具从传统的粉笔黑板更替为多媒体教学平台。青云小学六年级学生曾令轩很清楚,如果不是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她还是会继续待在那个全校只有100人的“麻雀小学”里,接受着没有电脑课、美术课的教育。
  这一切,还得从2005年说起。
  2005年4月,斥资千万元的青云小学建设工程已进入尾声,江谷镇召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会议。当时,江谷镇19所村级小学,大半是“麻雀学校”,一所完全小学的学生往往不足100人,在人数最少的水库小学,六个年级加起来仅有55人。布局调整,迫在眉睫。
  “把当时的村级小学称为‘麻雀学校’都不贴切,因为它们不仅小,而且连‘五脏’都不全。”青云小学校长张国森介绍,当时村级小学的教学设备可以用“四个一”来概括:一间小教室、一块黑板、一根粉笔和一台录音机。除此之外,连个像样的操场都没有,更别提运动场和篮球场。不少学校的窗户还是老式的木窗,玻璃破了就用纸皮糊上,“每逢刮风下雨,孩子就遭罪。”
  “调整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我们还得征求村委、学生家长的意见。”四会市教育局局长梁晨说,为确保撤并工作顺利进行,2005年6月,政府相关工作小组开始召集村委开会,发动村干部向村民宣传撤并的好处,并到各村走访,面对面地解答疑问、征求意见。
  2005年8月,青云小学工程竣工。“我们把佛仔塘、水库、马岗等需要撤并到青云小学的村民代表、家长带到学校参观,让他们亲身感受学校的优良设施。”张国森告诉记者,在家长参观学校时,他们还在学校的多功能会议室现场召开意见征集会,向家长发放意见征集书。工作组向村民承诺,撤并学校不是强制的,如果希望留在原地上学,也会提供师资、物质的支持。“意见收集后,满意度达到98%。”
  “这里什么都比村小学好,不来这里读书就是傻子。”佛仔塘村距离青云小学5公里,距离学校最远,但一位姓李的家长回忆起当年的决定,仍然觉得是正确的。
  “这里上学的环境更好,而且孩子可以享受到更优质的资源,成长得更快,我们做家长的不可能不支持。”曾令轩的父亲满脸欢喜地说。
  看到撤并学校之举乃民心所向,镇政府决定分三个阶段启动撤并计划。
  2005年,佛仔塘小学、水库小学、马岗小学、榄岗小学撤销,300余名学生集中到青云小学就读。随着附近15所村级小学逐步被撤并,青云小学现有六个年级20个班,共800余名学生。
  
       调查样本二:邓村镇邓村学校尊重民意保留学校
  学校布局调整不能“一刀切”,假如群众反对声音大,而且不撤确实比撤更好,那就不撤
  四会市教育局坦承,并非每个乡镇的撤并学校都开展得如此顺利。距离四会市区仅有10公里的邓村镇,在收到市教育局的撤并建议时,反对声一片。因为各方的反对,邓村学校在撤点并校中被保留了下来。
  时间回到2010年。当时的邓村中学背山面河,位于地质灾害带,时刻都有遭受山体滑坡冲击的风险。出于安全的考虑,该校的布局调整被提上日程。
  “考虑到当地的教育资源,我们初步决定将邓村中学并入距离稍近、公交车直达的周开泉中学,那里具备住宿条件。”四会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初步方案出台后,便向村委、村民、学生家长征求意见。
  “邓村中学原有600多名学生,如果并到周开泉中学,那就意味着学生需要步行或骑车10公里上学,路途太远了,不安全。”白龙村村委会书记张火元和代表们算了一笔账:按照教育局的初步方案,每个学生每学期起码要花费3000元才能解决住宿和伙食。虽然知道调整邓村中学十分必要,但村委和代表们还是不同意教育局的方案。
  邓村中学将教育局的初步方案以信件形式发给600多名学生的家长,反馈显示,近80%的学生家长不同意将邓村中学并入周开泉中学。
  “邓村中学距离邓村小学很近,能不能将中学并到小学里,办成九年一贯制学校?”村委和代表们将这一意见与四会市教育局的负责人进行沟通、研究。
  通过对比和再三斟酌,四会市教育局决定采用村民的建议。“我们认为,学校的布局调整绝不能‘一刀切’,需要先充分征求群众的意见,假如反对的声音大,而且确实是不撤比撤后更好,那我们就不撤。”梁晨说。
  邓村学校校长温建强说,“科学撤并是一件好事,当时我们还担心学生家长可能对原有学校情结太深而不愿撤并,现在看来是多虑了,撤并时我们看到很多家长参与到学校搬迁,和我们一起搬桌搬椅,十分感动。”
  确定邓村中学布局调整的最终方案后,教育部门将决议上交四会市政府,由市财政下拨600多万元建设学校。
  邓村中学和邓村小学合并而成的邓村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近1000名学生,24个教学班,80多名教师,学生和师资队伍得到了很大的扩充和优化。
  邓村村民杨伯告诉记者,他的孙子现在正在邓村学校读初二,离家不远,很方便。“政府很民主,当时很多人反对撤销邓村中学,结果就保留下来了。”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一到三年级的学生能就近入学,该校在距离主校区3公里处仍保留了一个分教点,现约有50名学生,教学点日常的课程和师资,统一由主校区调配管理。
  调查样本三:大沙镇榄岗小学实时调整恢复小学
  改设为完全小学需要更大投入,但学校应该满足小孩读书的愿望,不能因为他们是外来工子弟就不重视
  8月27日,四会市教育局同意将马房小学榄岗分教点改设为完全小学。这是榄岗小学自2010年9月被撤销四、五、六年级后,时隔两年,再次成为完全小学。
  “撤点并校并不是一味地减,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有必要恢复的就按程序予以恢复。”四会市教育局副局长钟丹说。
  榄岗小学临近榄岗工业园,学生多为外来工子弟,流动性很强。大沙镇中心小学校长赖锦全介绍,2010年时考虑到榄岗小学的生源不稳定,就将该小学四、五、六年级撤并到马房小学,保留榄岗教学点。
  “由于两间学校距离很近,不到3公里,而且生源大部分都是外来工子弟,所以并没有加重学生家长的负担。”校长赖锦全说。
  今年7月,距离大沙镇不到1公里的佛山三水基塘小学被撤销,由于学生家长多数在大沙镇居住,该校学生被迫流回居住处。
  老家在河南的陈先生来四会工作已经10年,10岁的孩子之前一直在基塘小学上学。“现在学校被撤了,只能寄希望于榄岗能接收四年级的学生,否则就只能送他回老家了。”陈先生回忆起2个月前为孩子上学而到处奔波的情形。
  “基塘小学规模比较大,有将近500名学生,撤并后,三水区政府发函到四会市政府,四会市政府第一时间又转交给大沙镇政府,要求榄岗小学做好学生入读的工作。”
  赖锦全向记者介绍,榄岗小学7月底起安排工作人员登记学生人数,并将情况反馈给有关部门,希望能妥善解决外来工子弟的上学问题。
  “出于安全考虑,孩子应该就近读书,如果分流到大沙镇其他学校,有将近10公里的路程,非常不方便。”钟丹告诉记者,针对榄岗小学是否要改设为完全小学这件事,大沙镇政府和教育局多次开会讨论,最终得出同样的结论。
  “改设为完全小学需要投入更大的资金,但我们更应该满足小孩读书的愿望,不能因为他们是外来工子弟就不重视。”
  今年9月,榄岗小学开学后共招收到140多名四、五、六年级的学生,其中85%为外来工子弟。为满足榄岗小学恢复办学的师资需求,四会市教育局在城区调派6名教师,以支教的方式援助,大沙镇政府则从其他学校调来3名老师。
  “虽然已经同意批复恢复为完全小学,但学校建设任务还很重,要抓紧建设,使其达到规范化学校标准。”据赖锦全介绍,榄岗小学将会在原教学楼前面的空地建新的综合楼,以达到规范化学校的标准需求。
  与榄岗小学同期恢复为完全小学的还有贞山街道柑榄小学,原因是教学点学生人数增多。
  如何根治撤点并校“后遗症”
  
       公交校车齐上路
  化解学生上学难
  延伸调查
  “布局调整优化了教育资源,但同时也会造成学生上学路途变远,在公交车覆盖范围之内的,我们用公交的资源来接送学生。如果不在公交的覆盖范围之内,我们则通过校车接送学生。”梁晨向记者介绍,四会市投入380多万元购置了10辆标准校车配给10个中心小学,解决农村学生上学难的交通问题。
  龙甫镇龙甫学校6年级学生陈碧心住在城区,距离学校4公里,由于父母工作繁忙没法接送,她选择自己坐公交车上学。
  “以前车少人多,很难坐到车,有时候等到没车了还在学校,就打电话叫爸爸来接我。”陈碧心回忆3年前坐公交车的情形。
  据龙甫学校校长蓝剑华介绍,龙甫学校目前共有学生1500人,其中一半以上是外来工子女,大部分都是居住在城区。“距离学校4公里远的学生超过600人,怎么保证学生的交通安全,是学校的头等大事。”
  2010年,龙甫镇政府和龙甫学校的相关负责人亲自找到当地的运输公司,希望运输公司能根据学生上学路线开设相关班线,并在上学放学高峰期增开班次。“相比以前,现在上下学时间段的公交车增加了5个班次,平均每15分钟一班。”
  多名学生向记者证实,比起以前,坐公交车更加方便,也更加便宜了。“年纪小、路途近的学生1元,其余学生1.5元,比正常价格2元便宜。”
  此外,学校还实施了小学和中学放学时间错开的办法。中学学生比小学学生晚放学15-30分钟,极大缓和了学生放学交通高峰期的拥挤。
  蓝剑华指出,使用公交车虽然较大程度上利用了公共交通资源,但监管程度上没有校车那么细,这是以后努力的方向。
  和陈碧心每天坐公交车上下学不同的是,下茆镇东霖小学的5年级学生薛秋慧则是每天坐校巴回家。
  由于学校没有设立食堂,薛秋慧中午需要回家吃饭,因此她每天要坐校车来回跑四趟。早上6点50分上学,中午11点05分回家吃饭;中午1点回校上课,下午5点放学。“每趟车都有两个老师接送,很安全的。”薛秋慧说。
  在东霖小学,像薛秋慧一样需要校车接送回家的学生共有62人,为确保不超载,分两批把学生送回家。
  东霖小学校长刘建章告诉记者,一般家庭每年需要支付的校车费用约在880元,一般困难家庭在400元左右,特别困难的家庭免费乘车。
  据悉,四会市财政去年为撤并学校的学生家庭设立了校车补贴专项资金。按补助方案,市教育局下拨给每镇5万元,补助被撤并农村小学因路途远而坐车上下学的贫困学生。
  从“麻雀学校”的教师,跟随着撤并校调配来到了青云小学任教,从教14年的邱森好老师感触良多。“布局调整后,教师也尝到了优化教育资源的甜果。”
  这位基层的语文老师,7年前仍每天骑20分钟的摩托车,到不足百名学生的新屋小学上课。“那时学校校舍相当破旧,教学设施很落后,很多学科的教学都无法开展,有的老师还得一个人教几门课。”邱森好说,如今在这个面积达52亩的现代化校园里工作,让她有一种“走进了花园”般的愉悦。
  她告诉记者,为了给老师们提供更优越的教学环境,学校还建有崭新的教师宿舍。学校还为他们提供了众多学习“充电”的机会。“我曾经到过南海、顺德、广州等地参加各种交流学习活动,学校还会邀请华南师范大学的教授过来给我们讲课,这些在以前的学校都是不敢奢望的。”

欢迎访问:http://blog.sina.com.cn/liaochangyong88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52

主题

1924

帖子

2087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087

IP属地:湖北省

发表于 湖北省 2012-9-16 09:2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撤点并校,强化教学硬件和师资,但也增加了部分家长的教育成本和学生上学路途的风险,有利有弊,应尊重民意,合理调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9

主题

136

帖子

276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276

IP属地:湖北省神农架林区

发表于 湖北省神农架林区 2012-9-16 10:4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也是应该尊重民意,合理调整。每次看见好多乡下的孩子上学,天不亮就起来,并且家长也不能做别的工作了,成天就是接孩子,送孩子。一个学生,乡下的学校拆了以后,孩子从幼儿园起,就等于有一个家长在陪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