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中尉
 
- 积分
- 2244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
近日,卫生部发出通知,收回2011年新增三级医院的牌照,并要求各地规范医院评审工作,防止出现医院争级上等,搞形式主义。
有业内人士指出,医院评审标准和指标中对基础条件的规定成为被评审医院盲目争级上等的主要诱因。在分等标准中,医院规模、医疗设备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硬标准,通过增加床位、扩建用房和购置大型医疗设备,短时间内都能够产生显著的突击效应。卫生部医院评审课题研究小组的调查显示,尤为突出的是:为盲目增收而争购高档医疗设备,并且突击效应失效后的医院管理工作也开始出现滑坡。
在最疯狂的时候,一些县市医院为了评上三甲医院,竟然从国外购买了已被淘汰的二手CT机。当时新的CT机的价格为400万元左右,而二手CT机每台100来万元。一夜之间,几乎所有的县市医院都有了CT机。
有人把医院评审比作一场运动。在达标上等的过程中,医院一般都会上下动员,全面整治,修正规章制度,提高医护水平等,但是评审后,医院未能坚持下去,如一阵大风刮过。评审中建立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名存实亡。虽然有的地区开展过突击复查,但是对医院工作质量的持续改进并没有长期的监管机制。
有的医院在评审中甚至规定“处罚到人”。江西抚州市一位院长明言,如因科室工作不到位影响“二甲”评审,该科室所有人员年终应受到相应的经济处罚。科室负责人不能评先、评优。如果在评审工作中因被查到各种技能、岗位职责、规章制度、三基知识考核不及格而扣分的,对于个人给予××元的经济处罚,是聘用人员的直接解聘。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力主推行的陈敏章也不得不承认,全国评审工作进展极不平衡,评审标准掌握严宽不一,评审质量差距较大,评审队伍过于庞大,工作效率较低,一些医院重“硬”轻“软”,盲目攀比,扩大规模,争购设备,短期行为,弄虚作假,评审后滑坡等等。虽然这些问题与所取得的成绩、经验相比,是支流、局部的问题,但是,它已经给社会和整个评审工作带来了很不利的影响。
在于宗河看来,“经是好经,就是念歪了”。他说,医院分级管理的目的是调整与健全三级医疗预防体系,以增强其整体功能,充分合理地利用我国有限的卫生资源,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质量,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可是,随着商业化的侵袭,这种愿景成为不可能的镜花水月。" 另外,由于评审过程缺乏透明和约束,寻租腐败的滋生也败坏、蛀蚀了制度的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