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13
少尉
 
- 积分
- 1698
IP属地:湖北省十堰市
|
本帖转自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2-09/18/c_113119940.htm
特写:深山里散落的明珠——丹江口库区移民内安诞生近250个新村落
新华网武汉9月18日电(记者黄艳、袁志国)经过一段崎岖的山路,转过一个山头,在青山环抱中,一处白墙黑瓦的明清式建筑群陡然进入眼帘。行走其间,有一种时空穿越感。
这就是千年均州古城的复建“版本”,也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内安移民工作唯一一个整体搬迁的乡镇丹江口市均县镇。
新的均县镇为了恢复均州古城的风貌,由北京的规划院和本地规划局联手规划,聘请我国著名建筑设计家吴良镛的团队设计,按照“古镇即景区、民俗即景观、民居即酒店”的理念打造这座城镇。
记者在新的均县镇看到,民居都是复原建筑,小学、综合服务中心、幼儿园、邮局、文体活动中心、医院等公共设施则是富有艺术气质的现代建筑。均县镇复建规划设计获得了“2011中国人居经典方案竞赛规划金奖”。
均县镇党委书记柯林青介绍说,复建的原则就是依山就水,不大开大挖,形成与丹江水库、武当山自然融合的景观,打造“问道武当山、养生太极湖、旅居均县镇”的旅游目的地。
均县镇实际上是千年古城均州,古均州处于连通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的汉江源头,在道教圣地武当山下。古时商贾如云、问道香客众多,是秦巴山区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要塞。
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建设丹江口水库,1968年前后,水库蓄水,最终将均州古城淹没在数十米深的水下,当时生活在古均州的居民进行了移民搬迁。56岁的叶明成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搬迁的情景,“大人们驮着行李,一边走一边哭”。
2009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工,170米水位线以下和172米风浪线以下的居民都需要搬迁,叶明成一家再次成为移民,需要后靠内安。
新的安置点在附近的水塔移民安置点。一片模仿古均州城的风格修建的安置房就是叶明成他们村子。村头一座两层楼房就是他的新家,上个月刚刚搬进去。
183平方米,临街而居。“均县镇要搞旅游了,我以后开个民居旅舍,给南来北往的人们一个歇脚的地儿。”叶明成说,很多乡亲都有这个想法。
像叶明成这样住进仿古均州建筑的民居总计有2628户。他们分散在36个和水塔一样的集中安置点以及复建的均县镇集镇。据湖北省移民局介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湖北内安移民总计10.5万人,建成了249个新的移民安置点,也就相当于诞生了近250个新村子。
记者从丹江口市复建的均县镇到郧县柳陂镇的卧龙岗社区,一处处内安移民安置点焕然一新,各有风格。它们犹如颗颗发亮的明珠,散落在秦巴山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