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帖子
查看: 2611|回复: 9

沔阳歌腔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24

3276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东湖元老

大中华联邦沔阳州玉沙市市长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22559

东湖元老勋章东湖水王勋章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2-9-20 16:08: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楚风仙韵 于 2012-10-3 19:14 编辑

http://www.tudou.com/v/QO9zgd5TIwo/&rpid=71915768&resourceId=71915768_04_05_99/v.swf

沔阳歌腔

(2011-11-28 12:54:03)

标签:

江汉平原

湖北

沔阳

渔鼓道情

文化

“歌腔”,“渔鼓道情”的一种,流传于“江汉平原”的沔阳(今仙桃市)、天门、潜江等地。此外,在监利、洪湖、钟祥以及荆门等地也有人传唱。“歌腔”说唱相间,既可单独演唱,亦可为“皮影”伴奏配腔。它起源于何时,没有文字记载。

一说,早在公元前208年“楚汉相争”时,就有了“歌腔”。艺人说,当“刘帮”被围困在“荥阳”时,为了激起“楚”人对“项羽”的愤怒情绪,曾利用“皮影歌腔”在城楼上叙述项羽的“罪行”。

一说,“歌腔”流传于唐代。唐王李世民在朝时,常召集大臣们演戏,“后宫娘娘”也想娱乐一番,但又不便扮演男子和大臣。于是,便用纸剪了一些人影,在帐内玩影戏、唱歌腔。

唐王观罢大加赞赏。并说,可以用此“ 打鼓谢神 ”。从此,“歌腔”加上了打击乐器伴奏,逐渐流向了民间。此外还有人说,“歌腔”起源于民间“迎神赛会”。在江汉平原,“歌腔皮影”开演的第一天,艺人必在演唱前加演一个“谢神”的节目。如春谢“土地神”,秋谢“五谷神”等等。“谢神”时,要“三跪九叩”,气氛非常庄重。

“歌腔”源于何地,流传于何时,虽无确切的文字记述,但早在杜佑《通典》中即有了与此相类形式的记述:

歌舞戏有大面,拨头、踏摇娘……人以戏,善歌舞。本丧乐,

汉末始用于嘉会,今闾市盛行焉。

据说,公元733年,降生于复州竟陵西湖之滨,成长于竟陵“西塔寺”的“茶圣”陆羽,就善“木人之戏”。《全唐文》四三三“陆羽自传”说:

陆羽在天宝前,曾加入伶党,“以身为伶正,弄木人、假吏、藏珠之戏”。

从上述记载可知,这种说唱形式大约早在唐代就已在民间流传了。它的唱词多为七字句式与十字句式。唱腔高吭、粗犷,地方色彩浓郁。

因演唱风格的不同,在“歌腔”中又有“南腔”、“北调”与“懒翻身”之分。汉水以北,较注重旋律的起伏跌宕,称之谓“北调”;汉水以南,较注意节奏的张弛变换,人们称之谓“南腔”。

此外,还有一些人,由于噪音条件的限制,创造了一种起伏较小的“平腔”唱法。民间戏称之谓“懒翻身”。为了表达不同的人物、不同的内容,在各类唱腔中,又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板式”与“支腔”。如:[起板]、[起板帮腔]、[汪后台]、[梗子]、[落头]等等。“歌腔”的演唱形式通常有两种:

一为“独角”,一为“多角”。当“独角”演唱时,一人手拍渔鼓筒,自拍自唱;“多角”演唱各类民间故事与神话传说时。一人演唱之时,“歌腔”与其它“渔鼓道情”相类:多人演唱时,一人唱“上签子”(以唱“正面人物”为主),一人唱“下签子”(以唱“反面人物”为主),两人伴唱并帮腔(俗称“汪后台”)。

说唱时有打击乐有鼓、云板、锣、钹、小锣、马锣等伴奏。说表时有时也用“惊堂木”(即“醒木”)。由于“歌腔”地方色彩浓郁,因而受到人们的欢迎。

“歌腔”的传统曲目大体可分作两类。一类是演唱历史故事的“朝戏”(又叫“朝本子”):如《乌江逼霸》、《过五关》、《罗通扫北》等;一类是反映生活、爱情及民间传说的“花戏”(也称“花本子”):如《双巧合》、《八美图》、《白蛇传》等。新曲目有《金花治》、《铁算盘》、《柜台新兵》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4

3276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东湖元老

大中华联邦沔阳州玉沙市市长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22559

东湖元老勋章东湖水王勋章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2-9-20 16:15: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歌腔”也叫“歌腔皮影”。曲艺曲种。流行于湖北“沔阳”、“天门”、“潜江”等地,约于清·道光、咸丰年间形成,初为独立的曲艺形式,后与“皮影戏”合流。
        歌腔源于东周时期楚国之民歌“鸡鸣歌”。随着岁月流传到明朝时期,鸡鸣歌与皮影戏相结合,演变为《鸡鸣腔》。江汉平原皮影艺人用“舌生花”、“口生香”、“脸生色”、“目生光”的演唱技艺,不断地修改,后与《薅草歌》相融才变为歌腔,成为江汉平原皮影戏的主要唱腔,并形成了独具江汉特色的歌腔皮影戏。以后被民间人们称“黑哇子腔”和“哗哗咿腔”。歌腔搬上皮影舞台后,民间人们每年在春秋两季以迎神赛会的风俗,接请皮影戏班活跃人们的文化生活,增添一些乐趣。
         歌腔一般为二人演唱,其中一人以表唱“正面”人物为主,一人以表唱“反而”人物为主。另有二人击锣鼓并帮腔。抗日战争时期渐趋衰落。
      解放后有不操皮影专唱歌腔者,并在演唱形式和音乐唱腔上作了改革。曲调有“男腔”、“女腔”、“丑腔”、“高腔”、“八不救”等。
     歌腔的特点是吐字清楚,每一句词唱完后才拖音,它的起腔和尾音全靠演唱艺人用假声发音。歌腔的起音是根据江汉平原乡村人们赶鸡调而来的。乡村人们拿起赶鸡篙大声叫“啊”!皮影艺人用“啊”这种声调为歌腔开头的起音,又名“定调”。歌腔是自由放腔,每段唱词发音的高低全凭“啊”字定调。唱词尾音以雄鸡的叫声为甩腔,每只雄鸡的叫声不同,艺人利用多只雄鸡的声音在演唱时变化多端,吐字真声,拖腔假声的演唱艺术来表达给观众。
      歌腔的尾声帮腔是皮影艺人采用通顺河两岸民间流传的《薅草歌》所改编。薅草歌的主音以“哟咳嘿咿哟咿”贯通整个曲调,艺人们在薅草歌的基础上修改成两段曲,配上击乐分两次帮腔,也有艺人把两段曲连结起来一口气帮。
      歌腔中四大主腔以七字、十字为准,多字或者少字要影响唱腔的板式。男歌腔除了《纪信替死》一段词用字不限,其它唱词格律非常讲究。
    歌腔板式是按照薅草歌移植而成的。薅草歌唱词结构为十字句,分开头、正文和煞尾三个组成部分。开头一般为两句,扼述故事的发端;正文为主要篇幅,提示主题;煞尾一般为两句,概括全篇,与开头相呼应,开头和煞尾帮腔。歌腔唱词结构是十字、七字句,和薅草歌一样分为三个部分组成。开头为四字,正文词句不限,开头和煞尾一般是四个字甩腔后帮腔。皮影戏歌腔、渔鼓腔的帮腔,源于民间民歌中“领——合”的艺术形式,帮腔带着浓厚的乡土风味,以造成强烈的艺术魅力,使其地方特色显得更加浓烈。
      《女腔》是在《男腔》的基础上形成的。女腔的板式与男腔板式基本格律相同,主要是起调、吐字、拖音等方面与男腔有所不同。演唱女腔全靠演唱艺人用假声发音,因旧时皮影艺人均为男性,旦角由男声以尖声(假声)演唱,起调与拖音要比男歌腔稍长一些,音调要高,唱腔板式为一板一眼,它的发音要柔和、幽雅、婉转、缠绵,使人们听得津津有味。
        《女腔》起调节奏用薅草歌的“口也咳啊啊咿呀”起腔定调,演唱时要利用离合悲欢的情感交替运用,报字准确、依字行腔、字正腔圆,让人听个清楚明白。重在欢快时节拍要强,悲哀时节拍要弱的显著特点。
    《丑腔》是由男腔演变过来的。它的唱腔词格独用七字句,其它长短词句不适应丑腔演唱。丑歌腔起调用“嘿、嘿咯嘿”定调,拖音要有猫叫之音。它的腔调简单难学,特别是上句拖音要有鸡、猫叫的高亢声音才能唱出丑角的风味,从而形成自身富有腔调。此腔在男歌腔的基础上有着以共同语音为基调的相似色彩,富有较强的表现力,但它们之间又存在着互相区别不同的风格。
        演唱丑腔时,要影随音动,或激动或悲伤、兴奋或忧愁,丑腔中只有这一种唱腔,演唱时要抒情、叙述两者互相兼顾。欢快时艺人要随影人的情感,面带笑容可掬,哭时也要面带哭相,观众们一见丑角上场就眉开眼笑。丑腔尾声的帮腔与男腔帮腔一样。
      《杂花腔》又名“黑哇子腔”,男腔和杂花腔是歌腔皮影戏中的主要唱腔。皮影戏中的净角色(红脸、黑脸、豹眼杂花脸、狡丝奸脸)的唱腔全用杂花腔演唱。杂花腔的发音与男腔、女腔、丑腔的发音不同。为什么江汉平原人们把杂花腔称为黑哇子腔?皮影艺人演唱净角杂花腔要嗓音宏亮,起调用“啊”字就像雷声一样震耳欲聋。杂花腔发音用“哪哇哇、呐哇哇”而拖音,下句尾音与男腔相同,尾声的帮腔与男腔、丑腔的帮腔一样。
      《天官赐福腔》又名“大天官腔”,是古代皮影艺人创作流传到今的一种喜调。地方风味浓郁,文雅有致,板式为一板一眼,唱腔悠扬婉转,吐字清晰,此腔全凭艺人口头相传。天官赐福腔仍然原始状态比较明显,与《薅草歌》的音调基本一致,未有多大改变。皮影戏每到一个地方演戏谢神,天官赐福腔是谢神的独唱腔调,其它剧情概不用此腔。演唱不用起腔定调,在帮腔时加“清风明月”四字,台词不分长短句和上下句,如“一愿风调雨顺,二愿国泰民安,三愿人口清吉,四季有财,五子登科,六合同春,七星高照,八月科场,九久长寿,十全十美在华堂”,要一口气唱完才帮腔。
        天官赐福腔有两种帮腔音调,一种用薅草歌改编的音调,另一种用飞硪歌和薅草歌混合帮腔。第一种帮腔起音用“口也咳咳咿”音调,第二种帮腔是“呀嗬嗬伙嗨”音调帮腔,同击乐随起随落。目前,天官赐福腔已走向绝境,很难寻找唱此腔调的皮影艺人。
       《八不就腔》是皮影艺人采用江汉平原民间流传的《丧鼓腔》、《道士腔》综合改编而成。八不就腔起调比较低沉,用“唉”字起腔定调,起腔是丧鼓腔的音调,拖腔是道士腔音,它的尾声帮腔用薅草歌的高音反翻成低音后,又与道士腔相结合,在原有唱腔的基础上稍有改变。
      歌腔的唱腔比较单调,只有生、旦、净、丑四大主腔,在无其它唱腔参合演唱。男歌腔与杂花腔相似,皮影艺人采用丧鼓腔、道士腔、薅草歌三种音调揉为一体,改名《八不就腔》,成为歌腔皮影戏生角色的哭泣之腔,其它角色一律不用此腔。以后,歌腔借用地方民间小调《骨髅打锣腔》代替了八不就腔。
      《八不就腔》要有缓慢而抒情的特点,其唱腔结构依然在《道士腔》的基础上稍加变化而形成的。《丧鼓腔》和《道士腔》演变成《八不就腔》后,前两种腔调在民间中很少流传。改革开放后,歌腔的《八不就腔》无人会唱,加上民间民俗大兴,《道士腔》和《丧鼓腔》在潜江西南一带和监利、江陵等地到处流传。《道士腔》成了《八不就腔》的替身,《八不就腔》就失传了。
      传统曲目分“朝戏”和“花戏”两类。前者多演唱历史故事,如《孙庞演义》、《鸿门宴》、《乾隆皇帝游苏州》等;后者多演唱民间传说,如《白蛇传》、《百灵鸟》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4

3276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东湖元老

大中华联邦沔阳州玉沙市市长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22559

东湖元老勋章东湖水王勋章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2-9-20 16:23: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北纬30度中国行仙桃篇之沔阳皮影戏中卢才军有鸡鸣腔表演,很好听,真像公鸡打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4

3276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东湖元老

大中华联邦沔阳州玉沙市市长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22559

东湖元老勋章东湖水王勋章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2-9-20 23:52: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能展示沔阳语言文化魅力的,恐怕非皮影莫属。皮影也成为沔阳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形式,一般的老百姓都能唱上几句,据说,皮影已经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说、学、逗、唱,在皮影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皮影中的悲腔,恐怕是绝无仅有的,许多悲腔能让听众或观众流泪。男声女唱更是一绝,后来也有女声真唱的了。这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应该得到尊重和发展,网络也提供了这种难得的机会。现在远在他乡,也能通过网络重温这种儿时的记忆,要感谢圈内的老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4

3276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东湖元老

大中华联邦沔阳州玉沙市市长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22559

东湖元老勋章东湖水王勋章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2-9-20 23:52: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能展示沔阳语言文化魅力的,恐怕非皮影莫属。皮影也成为沔阳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形式,一般的老百姓都能唱上几句,据说,皮影已经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说、学、逗、唱,在皮影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皮影中的悲腔,恐怕是绝无仅有的,许多悲腔能让听众或观众流泪。男声女唱更是一绝,后来也有女声真唱的了。这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应该得到尊重和发展,网络也提供了这种难得的机会。现在远在他乡,也能通过网络重温这种儿时的记忆,要感谢圈内的老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4

3276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东湖元老

大中华联邦沔阳州玉沙市市长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22559

东湖元老勋章东湖水王勋章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2-9-20 23:52: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能展示沔阳语言文化魅力的,恐怕非皮影莫属。皮影也成为沔阳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形式,一般的老百姓都能唱上几句,据说,皮影已经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说、学、逗、唱,在皮影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皮影中的悲腔,恐怕是绝无仅有的,许多悲腔能让听众或观众流泪。男声女唱更是一绝,后来也有女声真唱的了。这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应该得到尊重和发展,网络也提供了这种难得的机会。现在远在他乡,也能通过网络重温这种儿时的记忆,要感谢圈内的老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4

3276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东湖元老

大中华联邦沔阳州玉沙市市长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22559

东湖元老勋章东湖水王勋章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2-9-20 23:52: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能展示沔阳语言文化魅力的,恐怕非皮影莫属。皮影也成为沔阳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形式,一般的老百姓都能唱上几句,据说,皮影已经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说、学、逗、唱,在皮影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皮影中的悲腔,恐怕是绝无仅有的,许多悲腔能让听众或观众流泪。男声女唱更是一绝,后来也有女声真唱的了。这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应该得到尊重和发展,网络也提供了这种难得的机会。现在远在他乡,也能通过网络重温这种儿时的记忆,要感谢圈内的老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4

3276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东湖元老

大中华联邦沔阳州玉沙市市长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22559

东湖元老勋章东湖水王勋章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2-9-24 11:15: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传承好,发展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桃源隐者 该用户已被删除

IP属地: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

发表于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 2012-9-24 23:2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桃源隐者 该用户已被删除

IP属地: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

发表于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 2012-9-24 23:2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