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听说九华山,便是那安徽的那座名为九华山的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了。殊不知,其实我们一直都被蒙蔽了。因为这九华山竟然是有“东九华”和“西九华”的分别的。而当年在传说中地藏菩萨用自己的袈裟所覆盖的那九十九坐山峰,其实是如今被称为西九华山的河南固始的九华山,而所谓的东九华山,便是如今最富盛名的九华山了。只不过因为名气太大,所以拿掉了前面的“东”字罢了。但是要论正宗,其实还是西九华山才是正牌的“九华山”。 正因为这样,再加上听说如今的河南西九华山也开发得很是不错了,因此便动了去转一转的念头。何况据说那上面还有当年地藏菩萨真身在此修行的千年古寺。所以便毫不犹豫的出发要去看上一看了。过了由前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题写的“河南固始九华山旅游风景区”的流金地标之后,西九华山便在我们的眼前了。不过可惜天公却不作美,路上便淅淅沥沥的下起了小雨,虽然后来停了一段时间,但是到了山上的酒店时,这雨似乎又大了一些,难道要白走一遭么?这时友人提议说,那就不妨带上伞来个雨中游九华山吧,反正也是有景区的游览车接送的。 一路上,满眼都是一层一层绿得格外妖艳的梯田,种得貌似是水稻!! 路上巧遇刚刚下班的水牛母女~ 沿路除了梯田、茶园、就是绿意浓浓的竹海~~ 山上的天气就好像孩子的脸,变得还是很快的,时而雨大一些,时而小一些,有时候甚至会停雨,我们也随着游览车的路线,沿着蜿蜒崎岖的山间公路,看着一路上的被细雨冲淋过的墨绿竹林和阡陌梯田,先后走过了西九华山景区的留梦河谷、白鹭湖、茶园、民俗文化村、鹿鸣庵和唐人寻根楼。最终停留在了目的地——千年佛寺妙高禅寺的山门之前。 从下向上望去,竹林阴翳,很难看到寺院。只能看到眼前的这掩映于翠竹之中的六百六十六级的“天梯”。我们不由得兴致盎然。开始一级一级地攀登,随行的导游也讲解起了这寺院的历史。 据说,这寺院其实始建于隋朝,到现在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原本有房舍百间,几经战乱,只剩区区30余间了。好在得以被投资修复。否则这当年地藏菩萨的讲经修行之所,恐怕就会香消玉殒了。所以说这投资修复寺院的怡和公司可是做了一件积德行善的大好事。 爬过台阶,便看到了“妙高禅寺”的四个镏金大字。进了寺院,再登上四十余级台阶,绕过写有“佛光普照”的照壁,便看到了供奉着观音像的放生池。八角的池塘配上雕刻着精美的汉白玉栏杆。典雅清新,中间的观世音手里握着的净瓶还不时有圣水滴出,不禁让人概叹作者的用功。 沿着台阶向上走,再两旁功德杯的映衬下,便到了“天王殿”。两侧是钟楼和鼓楼——所谓“晨钟暮鼓”也正是由此得来。再向后进,那便到了核心的“大雄宝殿”!据说,大雄宝殿所供奉的三尊大佛全部为香樟木雕刻而成,有着“中原第一大木佛”的美誉。看着大佛的双眼,四目相对,让人尤感亲切。大雄宝殿两侧分别是地藏王殿和观音殿,到此求子和消业之人也是络绎不绝。 整个妙高禅寺的建筑可谓是金刹梵宫,琼楼玉宇,再加上香客进香的烟雾缭绕,梵音阵阵。不由得让我想到了当初地藏菩萨真身转世的金乔觉的那句“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末空,誓不成佛”的含义。恍然间,竟然有种穿越时空聆听佛法之感,这恐怕是在安徽九华山的地藏菩萨道场也未必会有的感受吧?游览至此,似乎已经要告一段落了。不过此时我却不由得诗兴大发。就把这首自创的《雨中登西九华》七言律诗作为此文的结束语吧: 好雨如丝洗豫南,平明登临九华山。 留梦河谷无穷碧,白鹭湖畔天水连。 万亩青竹知茶趣,青灯半盏鹿鸣庵。 寻根楼上极目眺,十面埋伏妙高禅。 最后再补张烟雾缭绕的茶山图~~相机不行了~烟雾太大~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