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24
东湖元老
大中华联邦沔阳州玉沙市市长
  
- 积分
- 22559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
说“沔”触“痛”情谊长
作者: 夜雨小巷
本帖最后由 浅浅 于 2012-5-31 16:47 编辑
说“沔”触“痛”情谊长
熊泽民
2012年4月5日仙桃日报副刊登了一篇文章:《沔阳人的“沔沔”之痛》(作者:陆令寿)。我看后爱不释手,不断地回味,收藏了又拿出来看、品味。
文中提到了沔街,在朱书记办公室,说到这篇文章,朱书记说,不久前省旅游局是有人来过,是和市旅游局领导一起来的,是省旅游局副局长。
作者写沔阳改仙桃的传闻,富有机趣。而对沔阳的历史,作了深层挖掘。娓娓道来,很是服人。作者写历史,注意“史”,注意“源”,并非臆断。在行文史,又富于色彩,“沙鸥翱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引自《岳阳楼记》),能感到一种音响。在写沔韵中把排湖作为一个音符,自然提到碧野先生的《静静的排湖》(始见于《人民文学》)。该文发表后,影响很大,流传至今(市委办公室编过一个小册子,收了两篇文章,一篇是碧野先生的《静静的排湖》,一篇是我的《排湖这个湖》)。笔者把笔墨集中在“痛”字上,又散发开来,让人看到仙桃的美好风光,风土人情。记“史”而不虚,表“情”而不俗。一篇千来字的文章写透了沔阳,写活了仙桃。可见功夫之高深。文章是写给人看的,只有爱看才算好文。我们是不是感谢这位不是仙桃人(亦不是沔阳人)的外乡人。而外乡人在成为“仙桃人”、“沔阳人”。我们未必能写出这样的文章。——一次调研,就能出此佳作,实属难得。
我在想,搞旅游的人,一要懂点历史,二要学会写文章(我自己的历史知识很差,所以对那些谈起历史纵横捭阖的人,特别敬慕),这样对自己有好处,对工作有好处,千万不要认为写文章是“不务正业”,那大错特错,一篇文章,抵得上百来场演说,对工作的促进是非常有益的。
“沔沔”之痛,促人深思。陆局长的文章,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审美上的愉悦,还有思想上的思考,而这架起了一座桥——友谊的桥梁,“之痛”化着绵绵之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