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3
少尉
一鸣则已,不求惊人
 
- 积分
- 1573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
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各省区市降低80家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通知显示,继高速公路小客车可在国庆、中秋假期免费通行实施细则出台后,降低部分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的惠民举措也陆续推出。
据统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一批降价的游览参观点80家,平均降价幅度为37%,其中13个游览参观点实行免费。(2012年09月21日中国新闻网)
近年来,国内各大景区门票无视汹涌民意,纷纷搞涨价竞赛的做法,备受公众垢言,民众一再惊呼“游不起”,祖国的大好河山“爱不起”,成为很多人出游之痛,期待景区别再公开拿刀子宰人。终于,在今年中秋佳节与“十一”“黄金周”即将来临之际,一向以涨价闻名遐迩的发改委,居然破天荒地下发如此“惠民”通知,着实值得给予掌声。
可是当笔者怀着欣喜和期待心情仔细查看哪些景区门票降价,这些景区降价幅度到底多大时,越看越觉得大失所望,如同只涨不降的油价一样,发改委此次高调“下调”“部分”景区门票,尤其是“免费”13个游览参观点,玩的不过是“逗你玩”的愚人游戏罢了。这是因为,这些“下调”的景区,没有一个是公众认可的知名景区,简直就是发改委为其精心策划的“软广告”。
如果对发改委此次“下调”所谓景点价格稍作分析,更让人觉得,这些并没有得到公众认可的景区不是降价,反而是公开涨价,是借口碑一直不好的发改委之名“合法”涨价。笔者发现,在这80个“下调”门票价格的景区中,超过100元的尚有8个,占此次“下调”景区的10%;另有超过50元的景区31个,这还不包括“政府指导价”下“浮动”的4个景区。常识告诉人们,发改委“下调”的这些所谓景区门票价格,估计本来也没有这么高。
现在,公众越来越清楚地看到,早已被坊间更名为“涨价委”、“发财委”的发改委,在将油价“调整”到世界领先高度之后,现在所做的,就是极力再拉景区这个“兄弟”一把,只能让人相信,发改委“下调”景区门票是假,千方百计掏游客的口袋才是真。所以,对于发改委此次“下调”景区门票,在理智的公众看来并非喜讯。
据2012年09月22日光明网消息,根据已公布的调价信息显示,未来数月内,全国将有超过20个知名景区门票涨价,涨幅从20%到60%不等。从今年4月起至7月,河北省赵云庙景区、赵州桥、隆兴寺、江西省井冈山核心景区等旅游景区门票价格都宣布上涨20%以上。部分景区门票价格还呈“报复性”上涨趋势,一次性涨价幅度达60%!
大凡有过旅游经历的人都知道,多年来,一方面景区门票定价机制呈无序状态;另一方面,景区宰客机制却日益显现“八仙过海”繁荣乱象。例如,一些知名景区通过剥离门票中交通费或提高索道交通费,降低服务质量等,变着花样提高景区门票价格,令游客大呼上当受骗,但又投诉无门,人家自有“周瑜打黄盖”的说辞和理由,尤其是由发改委赐给的“尚方宝剑”,不宰白不宰,宰了也白宰,这跟如今盛行的“留下买路钱”的公开剪径又有何异?
当然,一些地方政府不惜斥巨资开发旅游资源,借此发展和提振地方经济,本来无可厚非,无可指摘。可是一些地方为何将旅游经济狭隘地理解为就是“门票经济”呢?说白了,这绝对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旅游经济,而是典型的“脑袋经济”,是抓了芝麻丢了西瓜的“短视经济”,是杀鸡取卵式的“一锤子经济”。无疑,这些“经济模式”,对于地方和游客来说,最终还是“双输经济”。
据2012年05月17日人民网报道,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副司长张吉林说,国家旅游局一贯反对景区涨价过快,反对景区重复收费和乱收费。他同时给出了这样一组数字:“国家旅游局政法司公布的2011年城镇居民散客出游花费比重来看,购物占23.7%,城市间交通占21.6%,景区游览7.2%;2011年农村居民散客出游花费比重来看,购物占44.7%,城市间交通17.5%,景区游览占2.1%。可见花费比重最高的依然是购物和城市间交通。”
由此不难看出,国家发改委此次名义上“下调”部分景区门票之举,看似“惠民”,以为此举能够赢得“民心”。可是愚以为,发改委一直公开或变相在提高门票这些芝麻粒小事上做表面文章的实质,还是在继续误导公众,是在将庞大的中国旅游市场继续推向“门票经济”的泥沼。假若发改委真的想要“惠民”,激发整个旅游经济活力,那就不妨动点脑筋,尽早与世界“接轨”,免费或象征性收取门票,以此带动和促进全国旅游经济的全面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