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4005|回复: 4

【中国汉城】郧阳访古(郧县人、大成殿、大丰仓)‘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13

1800

主题

6411

帖子

8079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8079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2-9-26 06: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郧阳访古
原文见新浪古道斜阳博客(2012-03-26 16:14:04)
       
昨夜很晚了,方志办的潘老师来电话,说有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想去看看著名的郧县人遗址,由于我对郧县熟悉些,尤其是考古这方面的,让我先向郧县博物馆打个招呼。我也很想去看看最近考古发现的新成果,于是次日一早就与郧县的周馆长联系,这样我们八点准时出发。

郧县人遗址位于郧县青曲镇弥陀寺村,离十堰并不是很远,我们上高速公路之后就直接到青曲镇下,再走约一个小时的山路就到了一个小山梁子。这个地方叫学堂梁子,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了一具完整的古人類化石,它的发现震驚世界古人类界,後來命名的“鄖縣人”。约九点半我们到了出土郧县人头骨的地方,这里是一片麦地,麦子约有尺把高,正在长一个节子,青绿,早上的露珠还挂在叶尖上;今天的天气特别的好,阳光很柔嫩,眼前有绿,头顶有蓝天,和麦地下青青的汉江。这春天的郧县人遗址给我们带来了格外的好心情,大家有说有笑,在一百万年前人类生活的地方,寻找着一百万年前人类的脚印。

郧县人遗址位于汉江边的三级阶地上,我们站的地方在一百万前是汉江的江面,由于长期的河岸床上切,致使河面下降,而两岸就相对的高出,导致我们现在看到汉江的江面要高出郧县人遗址约五十米左右,这个高度并不是汉江两岸“长”高了,而是汉江的河面下降了。学堂梁子这块地方和别的地方多少有些不同,不同之处在于这里有很厚的黄土,而其它地方都是石头山;黄土长约五、六百米,宽在二、三百米左右,就这黄土地上出现了奇迹。当时的人类就是生活在这片黄土之上,他们既在这里生儿育女;同时也为了捕获一只动物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奔跑着跳跃着,或许为此还失去了同伴的生命,也会因捕获到猎物,而高兴得狂呼狂叫;当然他们也许是在吃着野果,或是在汉江里捉些鱼;也有可能是睡在这黄土上,看着天上的星星和月亮。他们是没有房子的,困了就和其它动物一样睡在地上,当然可能会有窝,也有可能是在树上,用树枝编上一个巢。总之,郧县人在一百万年前就生活在这里,从现在所出土的文物来看,吃的是动物,喝的是汉江的水,睡的就是这厚厚的黄土,过着天做房地做床的生活。

同行的几个老先生都是第一次到郧县人遗址,同时他们也不是从事考古的,虽然都是当地的文化名人,但对考古还是了解不是很深,所以听说是一百万年的人类生活的地方,他们都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复原郧县人当时是怎么样生活的,大家各抒己见,各有不同,大家也感叹着郧县人会选择地方。我对他们说:今天争取能捡到一件郧县人使用过的工具,让大家能近距离的感受一下我们祖先的智慧。大家更高兴了,眼睛都盯着麦地里的石头,只要看到了石头,都要捡起来让我看看,是不是郧县人用过的石器。事情还真如我所愿,不长时间我就发现了一件用石英打制成的刮削器,个体不大,但打制很精致。这种石器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还是很丑陋的,没有规律,形状也很随意。看这种工具主要看其刃口,如果锋利,加工是否细致,应该就是一件好石器,当然这是专业人员的认识,非专业人士可能是先看它是否受看好看。过了不一会,又发现了一件,但这件个体要大得多,它是一件砍砸器,上面加工更为粗犷些,所以就显得更加原始。大家不免有些怀疑,这是工具吗,它能使用吗,等等问题就出现了,这是正常的,不仅是这些非专业的人士都这样问,就是有些考古人、不是搞旧石器这一段的人也有的表示怀疑。

认识古代遗物就是与古人对话。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有思想,而动物是不具备,所以人类在制作工具时,都会融进他们的思想,记载着制作者的思维过程,这种思想不管是什么时代的人,或是制作什么样的工具,当然也包括其它物品,都会客观在记录在其中,它比语言还真实,还要客观,也更为具体;只是它用的不是文字,而是用物质的形式记录下来的,所以我们在观察这些物品,就等于是在读这本书。当然我们今天的人在读这本书时,要将自己的思想放入当时的时代、情境和氛围之中,这样你才能读懂这本书的真实内容,理解文物的实质所在。如前面我们提到的旧石器,当时人们在制作这件石器之前,人们先要选择能适应做工具的石料,这种石料硬度在七度左右,如果太硬了不便于打制,太软了做出的工具不锋利,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就是打击一块石头时,它也是通过思考之后再进行打击的,他每打一块石片都是从使用的目的出发,其指导思想就是为了使做出的工具锋利,便于使用。我当了一回老师,很认真的给几个老师讲了一堂“石器的打制及使用”课,大家似乎也不再表示怀疑了。之后我们在一片麦地中找到了郧县人出土的位置,上面还立了一块碑,上面写着“郧县人头骨化石出土地”,我们在麦地中留影纪念,之后,我们前往郧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3

1800

主题

6411

帖子

8079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8079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2-9-26 06: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午饭后,我们先到郧县大成殿,这是一座明代建筑,据说这里原来有好多这样的房子,现在仅剩下一个大殿,这次南水北调工程它将会淹没,所以现在正在进行搬迁。我们到时房上的瓦都已揭完,房顶上的梁和檩子还稀稀的排在上面一点也看不出它古老的风采。大成殿也称为孔庙,或是文庙,是古代的学校,过去人称为学堂,郧县大成殿据说是湖北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此类建筑,希望搬迁后的大成殿能显出它那原有的风貌。之后大家说要去看看李泰的家族墓地,但现在被砖场,和其它的一些工厂都占领了,记得去年我去过一次,那天下着大雨,我们去时只能感受一下那块地方,至于看到的,都是现代建筑和建筑垃圾。李泰,李世民的第四个儿子,因与太子争位而被贬到郧县,三年后就死如此、葬如此,加之其家族后人也是死后葬如此,所以这一片称为“李王坟”。我们简单看了一圈就到了一个让人为之仰视的地方,即郧县大丰仓。大丰仓,是第三次文物普查时才发现的一处极为珍贵的明代官方的大食库,它规模大,保存完好,据说是全国唯一一处保存完好的明代官方粮库。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是去年才知道这个地方,一直都想去亲眼目睹这个国家粮库,但没有机会,今天终于如愿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3

1800

主题

6411

帖子

8079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8079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2-9-26 06: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丰仓,位于郧县县城,离汉江大桥的桥头只有几百米远,现在粮食局里面。大丰仓现还有三栋房子,成品字形排列,中间是一个大院子。房子为歇山顶,黑色小布瓦,屋顶处还有一条高高的小屋顶,两侧呈百叶窗。墙均由青砖砌成,白石灰勾缝,房子显得既古老又厚重。房子的外形应该说还是比不上同时期的民宅,或是会馆、祠堂等民间建筑,因为它缺少了一些民间建筑的装饰,如抱鼓石,雕花门窗,或是其它的设施。我们在外面看大丰仓,只有普通的墙体,据郧县的同行介绍,它的精妙之处在于其内部结构,但这几座房子产权现在属于县粮食部门,房子现已出租,我们到时这三栋房子门都锁着,很想进去一目睹其内的精妙,却只是望墙兴叹。

跃然不能进里面,那就只有看外面了,我拉着郧县馆的黄旭初,要他给我讲讲里面的精妙。他先说门,这三栋房子中有二栋的门都还是明代的老门,门虽然很普通,但密封非常好,现在还看不出门缝,我想找个有门缝去看看里面,但找不到可看的地方;除门外就是房底部和顶部的通风设施,顶部的通风就是屋脊上,按正常的情况下,屋脊只是一条用布瓦砌成一长条而矣,而这个大丰仓的屋脊,做成一个缩小的小长廊,有点象江南水乡的风雨桥,高约有一米左右,做成百叶窗状,显然是为了通风、排气之用。下面的通风孔略高于地面,长方形孔,高约有四、五十厘米,宽约十厘米,等距离设制,约三米左右就有一个这样的孔,这些孔是通的,空气可以对流,我用手试了一下,风嗖嗖的,通风效果的确很好。黄旭初介绍,在室内,在这些通风孔上辅木板,木板上再是存放粮食;换句话说,这个仓库放粮食的地方,与地面约有五十厘米左右的空间是用于通风的,这样其效果就是下面这个空间既通风,又能防潮。他说仓里面设计非常合理,他越这样介绍我就越想进去看一眼,那怕就一眼也行,正好此时一栋仓库的门了,好象是一个饮料仓库,我和人家说明意思,他们同意了,但我进去后什么也没有了,因为这个仓库里面完全都改造了,我白和别人说了那么多的好话,只好出来。

里面什么也没看到,只好和他们一起去看刚从别的地方搬来的几块碑,这几块碑上面都是些很好的资料,但一时也看得不是很清楚,我说让他们做个拓片,到时送给我一份,我心里还是在想看仓库里的结构,老天好象是理解我,后面那座房子的门是破的,人可以随便就钻进去,我不由分说就进去了,也叫黄旭初一起进。屋里都是木材,他告诉我说:这就是仓库里面撤下来的构件。我还是看不清白,他指着墙上的痕迹说,那些痕迹就是仓库留下的。在他的介绍中我总算是明白了,其实这个仓库里面并不是一大间房子,而是用木材将这样一个大房子隔成若干个小间,它成两层,每层都是这样。这些小间有点象集装箱,他们根据情况可以随意撤和装,也可以随大随小,一切都按需要决定,它可以根据入库的多少而定,根据入库的品种而定。这种内部结构真可谓的独具匠心,没想到在明代以前就粮库就这样科学,我虽然不知道现在的粮库是什么样的,但这明代的粮库我知道了,我可以用几个字来概括“科学、实用、便捷”,我为我们的祖先的智慧而折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3

1800

主题

6411

帖子

8079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8079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2-9-26 06: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了大丰仓之后,我们就要去南水北调文物保护的整理基地,那里可以有大量的、最新发掘出土的文物,到了之后,很多人都不在,只有二个整理间开着,他们正在忙着,都是老熟人了,他们热情接待、讲解。里面文物确实很多,但大部分尚在修复之中,我们不能影响别人的工作,很快我们就出来。准备往回返,不过我思想还在大丰仓,这个粮仓,这到使是我想到了前年在郧县上宝盖子遗址出土的一件文物。那件东西很小,还不足一元硬币大,但它却与粮仓有很多有关系。它名叫封泥,是古代人用来封锁书信或是仓库时用的,其作用有点象现在的封条。由于粮库装满后,将上锁,再将锁处用这块泥将其封上,在没要求打开的情况下,是不得随意打开的。为了确定是否被打开就看这封泥,如果封泥原封不动,则说明粮库末曾打开过,如果封泥动了,说明粮库已被人开过。这件东西是汉朝的,它告诉我们汉朝人是这样来管理粮库,管理那些看管粮库的人,不知道明朝人是怎么来处理这样的事情的。这件东西出自于上宝盖子遗址,这说明上宝盖子在汉代也是一个官方粮库的。

我们的车已上了高速公路,一路上大家讨论着这次的收获,郧县可看的东西太多太多了,远不止这些。过去这里为郧阳府,郧阳古城是一座非常有名的古老城市,只是现在丹江口水库蓄水后就淹没了,郧县的古老建筑现在只能看到前面提到大成殿,再就是这大丰仓了。不过汉江对郧县是无私的,在汉江两岸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古代遗址和墓地,据现有的资料可知多达数百处,据他们博物馆统计,近年南水北调的文物保护以来,来郧县进行文物抢救工作的考古队多达118家之多,发掘出土的文物现在有数万件,从早到一百万年,再晚到明清时期的都是,郧县的确象是一部通史,一部活的通史,一部文物的通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上海
精华
0

0

主题

607

帖子

1514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514

IP属地:上海市

发表于 上海市 2012-9-26 14:44:2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丰仓里面的粮食加工厂不知道撤没撤出来,外墙还粉刷打广告,另人痛心。
耿家垭子上曾经挂着一把剑(当然这是县政府根据传说复建的),以前我还专门去看过,不过后来也没有了。
老监狱02、03年时候还不算太破,现在破的不成样了。
还有底下一些乡镇的自然景观,现在也都落破了。
不知道这保护是怎样保护的。真让人失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