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byht 于 2012-10-7 18:23 编辑
.
恩江河的清风 恩江河西起潜江县杨市,东至沔阳州的贾家潭。关于流经仙桃市西南,谢场境内的“恩江”其河名的来历,以前的《沔阳县志》好像没有具体的文字描述,阅览其它纪事,只是在《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一》有过这样记载: 湖广荆州府潜江县知县敖钺疏请开浚淤洲以弭水患但沿江一带淤洲尽属皇庄未敢擅兴工作户部覆议江洲原非额田税入无几苟可救一县之民何惜于此请令巡抚湖广都御史行守巡官亲诣县治相度地形水势果为民患即及时并工疏浚淤洲新增子粒悉蠲勿徵从之 敖钺开挖恩江河。明嘉靖元年,江西高安举人敖钺来到潜江当知县,为消除水患,带领官民开挖的一条河。河竣工后官民要求给河取名“敖江”。敖钺闻之,说:“此河与我有什么关系呢?恩惠来自朝廷,就叫恩江吧”。这大概就是“恩江”河名真实的来历了。 恩江河从潜江东部缓缓地走下来,逶迤着向东南悠去,穿越潜江、沔阳两县的交界地,经谢场境内,流入陈场镇北端,与剅河镇的光湾、西岭、刘小等村毗邻的泗河口村,在村东端的贾家潭口与洛江河、余河、王家河汇集,心甘情愿地注入到排湖、或溢泄至通洲河。贾家潭口也称为“泗河口”,这四条河是:洛江河、恩江河、余河、王家河。 后来,恩江河竟被荒废了?想起来,大约是从泽口分流至仙桃(沔阳)的通顺河代替的因素。如今泗河口村1—5组的后面仍有一条干涸可辨的河道,那就是古老的“恩江河”。 教我高中的语文老师的老家住剅河镇的光湾村,那时,他常给我们讲起恩江河。几十年过去了,然而,唯有经常在我睡梦中流淌的,故乡的这条见证沧桑和变化的小河,令我一直难以忘怀。 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季节,早晨我打开窗户,感到一阵风吹来,竟然是一阵穿窗越户来的清风。这样的清风,似老师那亲切的话语,在我耳边回响,一起飘向那远方的故乡,那清清的恩江河。 年少时,我曾经多少次到过谢场、到过恩江河畔。都说“水至清则无鱼”,可清得见底的恩江河却偏偏养育了许多鱼虾蟹蛤。沿河两岸的孩子们,在恩江河畔割猪草、打鼓泅、捉鱼摸虾……田野的清风,吹散了他们的头发,放飞着他们快乐的心情,欢歌笑语,一起飘向无穷无尽的远方。 他们都很能抓鱼,三五个小伙伴,来到恩江河畔田坝的一条沟里,在发现有鱼地方的上游筑起一道坝,把水堵住,用捕鱼工具把住下游合适的地方,然后到沟里将水搅浑,泥鳅、鳝鱼和其他鱼类就会乖乖地游到捕鱼工具里。抓到的鱼穿满了几根树枝,一张张湿漉漉的小脸上,漾起笑窝。一阵阵徐徐的晚风,伴随他们走在回家的路上。 夏日的夜晚,他们早早吃完了晚饭,早早的到恩江河里洗完澡,早早躺在用几条板凳并着的、或竹床上纳凉。在习习凉风中,绿柳簇拥的村庄,水塘,月光下,泛着一片美丽的青光。浩瀚的天空,满天的繁星,听着“清风半夜鸣蝉”和蟋蟀的叫声,就不知不觉地睡着了。无风的夜晚,孩子母亲手中的蒲扇,左一扇右一扇的,为他们驱赶着蚊子,为他们送来阵阵清凉的风。 秋高气爽的风,那是金色的清风,孩子们在这个季节则是最快乐的。每当这个时候,到处都棚满芝麻、还有那大小的谷堆。他们捉迷藏,玩捉小鸡游戏,打谷场也成为了孩子们的乐园。秋的意蕴、秋的景色、好风如水、清景无限的画面,在秋天清冷的意境中。 恩江河,只是一条普通且宁静的小河,有着些曲折,婉转的一直流淌到远方,流到太阳落下的地方。回想起听老师讲的这条小河,好似想把我也带向另一个世界似的。 一条河,一条生命的脐带。虽说恩江河是谢场人民的母亲河,河水世世代代地滋润着大地、哺育着人民,但已失去了她以往的青春和美丽,没有了往昔的欢歌笑语,变得日渐衰老和丑陋了。 干涸可辨的河道,犹如被儿女吸干了心血的母亲,如泣如诉地叙述着远不知年的故事。而如今的恩江河又如同一位老者,在我的记忆里沉思流逝,那润甜的回味,那永不会再来的清冽,还有那平畴沃土田野的清风……此时,不由得让我唱起邓丽君的《小村之恋》来: 弯弯的小河 青青的山冈 依偎着小村庄 蓝蓝的天空 阵阵的花香 怎不叫人为你向往 啊问故乡 问故乡别来是否无恙 你常出现我的梦乡..... 2012.10张才富于昌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