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重庆市 2012-10-9 12:4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千年古均州因建水库被淹没
丹江口市均县镇地处古均州旧址,位于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库中心,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名城,建城时间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因自隋朝始在此设均州、解放后新中国在此设均县而得名。公元1420年,永乐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北修故宫,南建武当”,役使30万民工仿故宫形式在汉江河畔建造了一座美轮美奂的均州城。
历史上的均州是一个美丽而富饶的地方,汉江绕城流过,终年千帆云集。当年的均州古城素有“纸糊的郧阳,铁打的均州”之美誉。有净乐宫,三阳宫,周福庵等许多道教宫观,以及“方山晴雪、槐荫古渡、沧浪绿水、黄峰晚翠、雁落莲池、东楼望月、龙山烟雨、天柱晓晴”等“均州八大景”。
1958年,国家决定在汉江上游建设大型综和性水库,均州古城开始被拆毁。1959年,均县县城迁至丹江口沙陀营。1967年水库正式蓄水,均州古城彻底淹没于丹江口水库下面。均州人舍小家顾大局,整体后靠重新建立了新家园,也就是现在的均县镇。
均县镇作为国家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库区的源头重镇,随着南水北调大坝工程加高,均县镇全镇将淹没版图面积22平方公里,原有集镇所在地在库区水位上升后将成为一座孤岛,经长江委选址论证,集镇将整体搬迁至5公里外的核桃园村,动迁人口3916人。同时,这也是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库区湖北省唯一一个整体迁建集镇。
据均县镇镇长柯林青介绍,2010年上半年,丹江口市提出将均县镇新集镇建成体现明朝文化建筑风格,融合历史、文化、人文、生态为一体的国内乃至世界一流的均州古镇和现代休闲旅游名镇。并于同年8月,特聘请北京大地风景旅游景观规划院,对《湖北省丹江口市均县镇移民迁建详细规划》进行优化。
新集镇明年6月完成主体工程
按照优化后的规划,均县镇新集镇占地11.5平方公里,外迁之后均县镇将有常住人口2.7万人,镇内规划居住人口为1.2万人,整个工程规划总投资6.3亿元。
整个集镇的建筑将延续古均州建筑风格,分五大功能区,即中央游憩公园、科技教育区、行政办公区、居民生活区、休闲商业区,体现当年明代大修武当山时均州城的建筑文化风格,力争打造成为世界移民安居工程的典范,生态文明新镇建设的样板,重构武当山、汉江水联系的纽带,力争荣获“联合国人居奖”。
集镇复建工程计划分两期建设,一期主要完成移民迁建工程,2012年6月30日前完成新集镇主体工程建设,新集镇已于今年2月20日开工兴建。二期主要完成集镇旅游功能开发。新集镇建设采取政府投资和招商引资相结合的方式,实行政府投入、金融信贷、吸引社会资金相结合的多元化融资体制,使各种资本以合法形式参与市政公用设施、旅游设施建设和经营。
新集镇位于均县镇核桃园村一条长约3000米的条状地带,按照“面水、融山、筑城、生态”的设计理念,从传统民居村落入手,力图体现古均州悠久的历史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力争建成一座自然生态为载体的绿色空间体系,以历史文化纪念为轴线的历史景观节点,以强调功能混用与多重利用为特色的功能空间体系,以完善道路系统为基础的集镇结构骨架,以宗祠、戏台、鼓场、牌坊为主体的公共活动空间,以历史、文化、人文为核心的精神价值理念的体现明清风格的均州古镇。
复建古均州体现大明文化之根
记者在核桃园村看到,大型机械正在平整场地,一个新集镇正在紧张建设之中。
记者在均县镇集镇复建指挥部,路边树起的效果图向记者展示了一个崭新的集镇形象:其龟蛇的造形,仿古的街道,大明文化的风格,亭台楼阁的四合院,穿城而过的江水。水漫起来后,烟波浩淼的江面,自然形成的万岛湖景象,俨然凤凰古城和丽江古城。
唐朝的文化如今在哪里体现?位于西安大雁塔之侧的大唐芙蓉园,是中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展示了大唐盛世的灿烂文明。宋朝的文化又能在哪里找到影子?位于西湖风景区西南的杭州宋城旅游景区,是中国最大的宋文化主题公园。
明朝文化之根又在何处?有着“南刚北虎中原”旅游三大家之“北虎”的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吴必虎提出,均州就是大明文化之根。他认为,明朝时有“北修故宫,南建武当”之说,武当山就是明朝文化之根,而从全国调来的30万工匠,历时18年大修武当,这些工匠就住在均州古城,也就是现在的均县镇,这里就是“大本营”。武当山的“九宫之首”净乐宫也在均州古城。因此,均州古城就是大明文化的代表,均州不仅是大明文化之根,也是武当山之根,更是丹江口之根。
吴必虎对复建均县镇提出了“复建古均州,弘扬大明文化”的理念。他同时认为,复建古均州还有几大载体,这里的山水自不言说,竹房城镇带、汉江生态经济带的支点均在均县镇得到体现,丹江口水库的支点也在均县镇,均县镇位于南水北调渠首和郧县、武当山三个点的中间带,而作为集镇迁建又是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库区湖北省唯一一个整体迁建集镇。
新集镇沿袭古均州城建筑风格
师承中国著名建筑大师、清华大学教授吴梁庸的北京大地风景旅游景观规划院建筑师王钰对复建均州古城进行了规划设计,建筑风格主要体现湖北民居特点,沿袭古均州城的建筑风格。在整个设计理念中,尤其在民宅上将体现低碳、环保、慢生活的理念。建筑以四合院来体现;街道则使用地方石材,同时将移民搬迁之后的旧瓦、古城砖充分利用,再配以石磨、碾盘等,摆放七七四十九盘石磨,极力将均州古城打造成为一个民俗博物馆。
整个建设中将充分利用山体,不大开大挖,利用自然风貌,依山就势。建筑上则承接武当建筑的风格,武当为玄武,而均州古城规划自然形成了龟蛇的形状,形成以“龟蛇”为理念的元素,新集镇头朝向武当,因地制宜营造出一个与武当玄武胜境遥相呼应的新集镇。
柯林青介绍,慢生活则体现在街道主干道上,设计只有9米宽,只能通行电瓶车,支干道设计只有6米宽,随着以后游客量的增加,仅是部分地方设计为12米宽,同时还设计有牌坊,不设计支道,均为弯路,且道路有意设计得有起伏感,体现迂回曲折的慢生活。镇政府集中建在居民区,金融、邮政、公安、学校等镇直单位,打破以往分散办公的传统,统统建在一起,而且畅开式为民服务,集中办公。
建筑则全部使用本地材料,让建筑也体现出文化的传承性,既要有历史的传承,又要有一定的结合,更要体现一定的特色,有的单位建筑使用呼吸玻璃。房顶体现徽派建筑特色,使用本地旧瓦,充分体现古均州的建筑文化,让每一幢建筑会“说话”。新镇的街巷名将恢复古均州时期的街巷名称,保留古城的历史记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