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9
版主
   
- 积分
- 9017

IP属地:湖北省荆州市
|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里,首次加入黄金周铁路运输的汉宜铁路成为国内铁路客运专线的一大亮点。铁道部的一则新闻稿称,汉宜铁路、龙厦铁路和京广高铁郑州至武汉段,有效带动了沿线客流增长,受到旅客热捧。三条新线中,汉宜线运送客流量居首。汉宜铁路荆州站的火爆,更是显现出荆州巨大的辐射带动潜能。在不久的将来,另一条贯穿南北的国铁——北煤南运大通道也将取道荆州。荆州,成为铁路建设的一个热点城市。
从一年前未见一寸国铁,到两条国铁将在荆交汇;从长江水道“独挑大梁”,到“经济通道”与“黄金水道”形成“黄金交叉”,这是中国现代交通史上长江中游地区物流网络的“黄金交汇”,对于复兴大荆州、打造湖北经济增长“第四极”,具有里程碑意义。
牵动7省、12个地级市的“北煤南运”大通道,开工在即。
2012年8月28日至31日,铁道部在京召开新建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三门峡至吉安段可研评审会。这次会议,是“北煤南运”大通道建设立项以来,铁道部召开的若干次会议之一。但对于荆州而言,这次会议意义非常。会议带给荆州的惊喜,一是确定采纳荆州提出的荆州城区段“绕城方案”;二是明确荆州至岳阳段,因为具备了良好的开工条件,可于近期先行开工建设。
线路方案明确,开工条件具备,开工进入倒计时。这条巨型煤龙,正挟雷霆气势向我们急驰而来。
荆州城区绕城过
经过评审,会议最终确定采纳荆州市提出的荆州城区段“绕城方案”。将可行性研究报告中下穿汉宜铁路、318国道、汉宜高速公路方案改为上跨方案,即煤运铁路跨越长湖进入荆州,直到荆州东站的线路,均以高架桥通过。具体走向为:从荆门蛟尾镇前进村——以桥梁跨越长湖——进入荆州市沙市区观音垱镇杨林村——再连续跨越汉宜铁路——318国道——汉宜高速公路——接荆州东站——经江陵站——荆州长江二桥。在荆州段,将在沙市岑河新建荆州东站,新建江陵火车站和新建荆州长江二桥。
该线路方案,对于荆州的最大利好在于:将下穿汉宜铁路、318国道、汉宜高速公路方案,改为了上跨方案;过荆州城区线路,明确为了远离中心城区的东侧取直方案。
荆州线路走向方案的确定,对于荆州的意义何在?
市铁路办主任龚道远介绍,线路的具体走向,关乎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关乎民生大计和施工方式。“改下穿为上跨,就很好地解决了318国道下挖问题,工程实施难度更小,也更节约用地。同时,线路在荆州城区绕行,对我市城市规划和发展有利。并且,将在荆州东站设置客、货车站,且预留多条支线接入条件,这为荆州未来发展预留了空间。”
线路走向之暗战
蒙西至华中地区煤运通道,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北煤南运大通道,是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最主要的煤运铁路大通道。
该项目的功能定位为:连接蒙陕甘宁能源“金三角”地区与鄂湘赣等华中地区,是“北煤南运”新的国家战略运输通道,是衔接多条煤炭集疏运线路、点网结合、铁水联运的大能力、高效煤炭运输体系和国家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1年9月14日,国家发改委、铁道部在长沙举行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建设座谈会。座谈会上,江西、湖北、湖南三省主要负责人阐述了对修建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的认识与建议。
如果荆州能纳入其中,将是真正意义上纳入了全国交通运输网络,在全国的交通枢纽地位才得以形成,而这一工程,也将是促进荆州加快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性交通工程。基于此,从那时起,荆州市委、市政府及市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开始了一场坚持不懈的冲刺。
最初,这一煤运通道经过湘鄂赣的方案主要有三个,分别为:西线方案,三门峡——十堰——宜昌——石门——长沙——株洲——南昌;中线方案,三门峡——荆州——岳阳——吉安;东线方案,三门峡——襄阳——随州——武汉——九江——南昌。
作为煤炭消费地的湘鄂赣三省,对铁路线的争夺,尤为激烈。沿线城市,对线路走向也都在暗自较劲。因为不论是哪套方案,都涉及一些市县的切身利益。但这是一种基于渴望发展、渴望破解能源瓶颈的竞争。
位于湖北省中部的荆州,因其位于江汉平原腹地,承东启西,历来是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农产品主产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去年以来,荆州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承接好这个项目,荆州的发展将事半功倍。于是,从去年开始,荆州但凡与基建和铁路相关的部门,开始与时间赛跑。
在湖北境内的线路走向,原存在经过襄阳、荆门、荆州或襄阳、荆门、宜昌的争议。经过多方调研,荆州明确了自身的比较优势:荆州接荆门线距离更近,且荆州为平原地带,施工难度更小。不仅如此,此时的荆州更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前期荆岳铁路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前期可研报告也已经过评审,工程已完成前期招投标。如果能将荆岳铁路纳入北煤南运大通道之中,荆州的竞争优势将愈加明显。
在向铁道路副部长陆东福的汇报中,荆州阐述了北煤南运大通道取道荆州将带给地方的机遇、荆州在湖北境内线路各城市间的比较优势,并提出了将荆岳铁路纳入北煤南运大通道建设中的建议。
2012年1月30日,国家发改委以发改基础[2012]199号文件,批准关于新建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工程的项目建议书,同意新建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批复指出:已批复项目建议书的运城至三门峡铁路、已批复可研报告的荆州至岳阳铁路纳入本通道统筹建设,其中,荆州至岳阳段工程等如基本具备条件,可先行开工建设。
依照最终确定的线路走向,一条以煤运为主的重载铁路,将从河南的三门峡而来,由北向南,依次经过襄阳、荆门、荆州,再到湖南的岳阳。
城区走向之抉择
大的走向既定,具体的线路规划和场站设置,如何争取最有利于荆州城市发展的方案,荆州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征程。
在项目原先的预可研报告中,利用了批复的荆沙铁路扩能改造和荆岳铁路项目研究成果,将单线改为了复线,由于该线路穿越荆州中心城区,加之煤运铁路与荆岳铁路无论
是功能定位,还是运输能力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我市城区有较大影响:从中心城区穿过,分割了主城区、沙北新区和荆州开发区,制约了城市向东、向北发展;造成一定噪音污染和粉尘污染,对城区环境影响较大;改成复线后,将从正在规划建设的国家南方大遗址保护区核心穿过,不利于大遗址的保护和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
经过多次论证,就铁路经过荆州城区,荆州提出了绕开中心城区的两个比选方案建议:东侧取直方案和小绕方案两套。
小绕方案,能部分利用既有的荆沙线,但对大遗址保护和城市发展有影响。就荆州城市发展而言,东侧取直方案远离中心城区,既不会分割主城区、沙北新区和荆州开发区,制约城市向东、向北发展,又可以带动各县市整体发展,更合理更完美。
如何说服相关单位,选用东侧取直方案?使命责任,催生“风一般”的速度。荆州开始了长达数月的奔走。在国家发改委,在铁道部,在省发改委,在武汉铁路局和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进行无数次地细致沟通。
这样的功夫并没有白费。
如今,城区线路走向已尘埃落定。线路正是保证了荆州城市发展的、荆州所希望的最佳方案。
走向方案及优缺点分析
东方案:线路自荆门北站起,先后上跨长荆铁路、二广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公路、乐山水库、省道107、引江济江工程、长湖、汉宜铁路、汉宜高速公路、豉湖渠后,至荆州东站。
西方案(部分利用既有线方案):线路自荆门北站起,上跨长荆铁路后,并行在二广高速西侧,上跨沪蓉高速公路,西绕斗笠500KV变电站后,至荆沙铁路五里站接轨,沿既有荆沙线增建二线,于楚纪南故城东南侧上跨引汉济江工程,下穿汉宜高速公路、汉宜铁路及襄荆高速公路,之后沿汉宜高速公路南侧向东,跨越东方大道后折向东南至荆州东站。
从线路上看,东方案线路长度更短,为89.805公里,西方案为103.201公里。
从城市规划看,东方案绕避了荆州城市规划区,减少了对城市发展建设的影响。
从环境敏感点看,东方案绕避了长湖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及大遗址保护区相关区域;
从拆迁情况看,东方案于荆州、荆门两市均距城市较远,拆迁较小;西方案荆门段靠近城区,从二广高速公路西侧通过,拆迁较大;荆州段沿线密布房屋建筑及鱼塘,拆迁工程巨大;
从上跨新建立交情况看,立交以铁跨公为主,立交难度较小,也无需开挖土地。
从工程投资情况看,东方案主要工程静态投资为448743万元;而西方案主要工程静态投资为525437万元。
综上所述,东方案线路长度短,工程投资省,与荆门、荆州两市城市规划结合较好,环保、拆迁、立交等控制因素较少。
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项目,被称为北煤南运大通道,是我国第三条煤运通道,也是我国目前第一条贯穿南北的煤运通道。采用国铁Ⅰ级、双线、电气化标准。始于内蒙古浩勒报吉,经山西省运城进入河南省三门峡等市,并经过湖北省襄阳、荆州等市,湖南省岳阳市后止于江西省吉安市。全长约1837公里,投资估算1539.7亿元,2017年建成投入使用。通道规划设计输送能力为2亿吨,建成运营初期输送能力达到1亿吨。
将于近期开建的荆州至岳阳段,为国家Ⅰ级铁路、双线,设计行车速度每小时120公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