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襄阳 岘山亭耸立于襄阳城南的岘首山之上,巍峨庄丽,分外壮观,可与武汉蛇山之巅的黄鹤楼相媲美。假如说还有一处现存的宝塔可以和它像媲美的话,那就是建于唐代的西安大雁塔,如果说大雁塔是西安的标志性建筑的话,那么襄阳岘山亭就是我们古老襄阳的一张名片,它那恢宏的英姿,古朴的塔身是我心中永远的思念。
小时的我,由于父亲在襄阳城南的习家池干部疗养所疗养,每逢星期日休息,我们总要前往习家池看望父亲。所以,总有机会瞻仰观赏岘山亭。出襄阳城南门,我们兄弟三人一路疾走,不管是炎炎夏日,还是寒风凛冽冬日,只要一过桃林,就可以远眺那耸立在岘首山上巍峨的岘山亭。提起桃林,离城三里地,那是自古就具有极大规模的桃园,它的形成,据说是起于晋。晋朝恒冲北伐时,驻军在此地,时方食桃至春,其核萌生遂成茂林。现在,那片桃林早已砍伐,只见开发的商品房林立栉比。襄阳人的好客至古代集成,告别好友,往往三里一送,七里一别,要不然南朝齐武帝在他的《常林欢歌》一文中直白的写道:“分手桃林岸,送别岘山头。若欲寄书信,汉水向东流。”不是吗?当你沿着一条好长好长缓缓地斜坡爬上岘首山顶时,估计离城已七里许,这里正是襄阳人送别亲友的好地方。
襄阳 岘首山,那是一个不高的小山,山小而险,但是名气可不小。三国时代有名的吴国创始人孙坚,就被黄祖军士射杀于此。因而让世人知道了襄阳有座岘首山。唐代有名的诗人孟浩然家住离这里不远的孟家园,因而他常来此山游玩,他写的诗中曾二十二次提到岘首山。晋羊祜镇守襄阳,“常觞咏于此。”可见此山的确值得一玩。我们兄弟三人顺小路爬上山去,在那野草荆棘中,只见大约七层楼高的形似宝塔的岘山亭愕然屹立山顶。走近岘山亭,抬头仰望,亭带顶共有七层,塔底为正六等边形,每层正面修有一神龛,供有一个身穿盔甲的武将,我走近观之,可惜人面已遭人为砸坏,我知道那是破四旧的功劳,那些武将勇猛的身躯尚存,英姿勃勃,栩栩如生,可惜之至啊。五层塔身砖缝里一棵不大的野树横空出世,飘逸欲飞别有一番情趣。那是小鸟的功劳,要不然,树怎么会长在那上面。亭门敞开着,门早已不知去向。走进亭内,抬头仰视塔内逐层收敛分外玲珑,据放羊的一位老人告诉我们,原来塔内还有楼梯层层可上,也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拆掉,只能站在下面看看而已。站在亭门口,只觉清风徐徐,很是懈意。站在亭子靠江的一旁,远看东方一览无余。江中风帆点点,我的思想顺流直下可直下吴樾各地。难怪我们唐代有名的诗人陈子昂在此,借景生情写下了有名的《岘山怀古》。“秣马临荒甸,登高览旧都。犹悲堕泪碣,尚思卧龙图。城邑遥分楚,山川半入吴。丘陵徒自出,圣贤几凋枯。”这种登高怀古言志的人,我觉得是极有抱负的志士仁人,陈子昂在武则天时代受到重用,官至右拾遗,曾随军到过西北边塞和东征契丹,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壮丽诗篇。他在这里怀念汉臣诸葛亮和晋臣羊祜,很能表达他的志向。诸葛亮家喻户晓就不必说了,羊祜乃是晋朝镇守襄阳的一代名将,他在襄阳的功绩让襄阳人民永远怀念,在他经常公务之余喝酒游玩的岘首山巅,襄阳民众为他建亭立碑,纪念人民心中的官老爷。羊祜,西晋时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字叔子,山东人,可以说是南下干部,镇守襄阳期间,以德服人,以仁义治荆州,他关心百姓的生存疾苦,有效地改善荆州的社会治安,他还让军士屯田开荒,使原来的军粮不足一月,到后来屯粮十年,为进攻吴国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襄阳人的生活也达到和谐安宁。羊祜还具有极其坦荡的胸怀,居功不傲,德高望重,因而死后他的部下和襄阳的老百姓深深的怀念他,在他经常游玩的岘首山建庙立碑,修亭以示怀念。怀念到什么程度呢?老百姓看到山上的碑即哭,这就是后人所说的堕泪碑。我也曾经听说过,在那岘首山上满山寻觅,可惜没有见到。但是,我们曾经在山下一片麦地里看到过几个断腿的石马,是不是羊祜庙门上的石马,我就不得而知了。不过有个老百姓告诉我,这是几匹坏马,它经常偷吃老百姓的庄稼,被老百姓打断了腿,所以它也再不能祸害百姓了。看来老百姓的爱憎标志很鲜明,这就是你为老百姓,让他们安居乐业他们就拥戴,难道说不是这样得吗?
下山之时,望着那巍峨古朴的岘山亭,我想弄清它到底是否是晋朝的老百姓为羊祜修的岘山亭?回家翻了翻历史,查了查资料,才知道此亭非晋朝所修,历史上由于战火、天灾、人祸,岘山亭屡经废兴。最有名的修缮要属宋朝岘山亭特值得一写。北宋光禄卿史君辉守襄阳,他从政廉洁,关心百姓生活,在襄阳留下很高的声望,襄阳人民乐于跟着他,在他执政期间大规模重修岘山亭,学羊祜施仁政,为留名于天下,托北宋有名的大文学家欧阳修写下了著名的《岘山亭记》。由于欧阳修的笔墨极佳,从而《岘山亭记》带着襄阳的岘山亭名扬天下。后清朝道光年间,襄阳知县熊宝志,亦于岘山山顶的旧址,复建了岘山亭,可能就是我所看到的岘山亭了。天有不测风云,谁料到六零年夏初,颇有名气的岘山亭遭到龙卷风的袭击,锡铅合金的亭尖被刮掉,六六年夏更大的一场文化灾难降临,举世闻名的岘山亭竟然让造反有理的造反派炸掉了。唉,让人愧对祖宗啊。唐代天宝年间的十大才子之一的诗人钱起写过一首《江行》,由于他在襄阳期间屡登岘山亭,以至于把岘山亭当做了襄阳人。他这样写着:“江曲全萦楚,云飞半自秦。岘山回首望,如别故乡人。”别了,襄阳岘山亭毁了?当我们要暂别襄阳时,我们还能在哪里回望我们襄阳的父老乡亲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