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一种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主要有霍乱、甲型肝炎、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其他感染性腹泻等等。这类疾病一旦发作,患者就会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及发热等症状。严重的可发生剧烈的吐泻,排大量米汤样大便,容易造成严重失水,肌肉痉挛,甚至循环衰竭而死亡。 二.肠道传染病的主要表现 1. 突然剧烈的腹泻,随后呕吐,或只泻不吐,少数可先吐后泻,一般不发热。 2. 腹泻多不伴有腹痛。泻后有轻快感。每天数次至数十次,甚至大便从肛门持续流出而无法计数。大便初为稀便,后为水样,多为黄水样或清水样,少数为米泔样或洗肉水样。 3. 呕吐呈现喷射状,初为残食,继而水样,与大便形状相似。 三、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一般是通过被污染的水、食物及日常生活接触而传播。少量肠道传染病可经昆虫传播。 四、怀疑患上肠道传染病后怎么办?
由于肠道病易传播,而引起暴发大流行,因此怀疑患上肠道传染病的病人要应立即到有肠道门诊的医院就诊,实施规范的治疗,以免耽误病情。为了有效的控制肠道传染病的发生,目前在各医院均设立了“肠道门诊”。对所有腹泻病人进行大便送检,以便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早期治疗。
五、怎样预防肠道传染病?
(一)搞好家庭和个人饮食卫生。
1、不喝生水。
2、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
3、不用脏水漱口或洗瓜果蔬菜。
4、碗筷应煮沸或消毒碗柜消毒,刀、砧板、抹布也应严格消毒。
5、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
6、消灭苍蝇。
7、饭前便后洗手。
(二)搞好饮水卫生。
1、保护水源、禁止排放污水
2、高层楼宇二次供水池要定期消毒监测。
3、饮用河水或井水要净化和使用漂白粉消毒。
(三)煮透海鲜食物(河海鱼类、虾蟹、贝壳类等)。
由于河水、湖水容易受污染,如果进食了受到肠道致病菌污染而又未经煮熟的食物,就极容易受到感染,加上海鲜保鲜期短,且在运输途中诸多环节易受污染,因此,人们在购买海鲜食物时,首先要检查是否新鲜,加工时要清洗干净,然后煮熟透再吃。
(四)搞好环境卫生,加强垃圾和粪便的管理。
搞好环境卫生,加强垃圾和粪便管理,是预防肠道传染病传播的另一个重要措施,必须加强这方面的宣传,以提高人们对环境卫生、垃圾、粪便管理危害的认识,要及时清理卫生死角,加强垃圾清理和粪便消毒管理,以减少肠道传染病的传播。
(五)尽量不举行聚餐活动,防止病原体经食物传播而暴发。 六. 学校、幼儿园如何做好秋季急性肠道传染病预防工作 1、在学生和幼儿中开展预防肠道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学校设立卫生课;给师生们散发宣传资料;设置宣传橱窗开展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工作。 2、密切关注学生的身体状况,要求学生一旦出现腹泻应主动报告校方。 3、学校发现学生或儿童有腹泻现象要及时经校医就诊,没有条件或不能排查急性传染病的应尽快送有肠道门诊的医院就诊。 4、学校、幼儿园一旦出现急性肠道传染病的疫情,要及时报告当地的卫生防疫机构,并主动配合卫生部门做好疫情处理的控制工作。 5、要搞好学校、幼儿园环境卫生,有条件的单位要备有消毒药物,随时开展预防性的卫生消毒工作。 6、配合卫生部门加强对食堂的卫生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