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1
少尉
 
- 积分
- 1199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
喻惠平:珍珠一缀耀鄂州(樊湖副刊2012年第41期)
初秋的鄂州古城,金风送爽,气候宜人。位于江堤外的观音阁公园和江中的观音阁,在秋阳辉映下显得黄灿灿的,宛如一缀璀璨的珍珠镶嵌在江边,格外引人注目。
吃过晚饭,我信步从校门走出,拾级迈上江堤,迎面的“万里长江第一阁”──观音阁,蜿蜒如龙,耸立在“龙蟠矶”之巅,恰似天外来客,凌空于大江之中,坐东朝西,逆水而立,有巧夺天工之妙,更显得雄峻巍峨,气势磅礴。仿佛是在守望着鄂州这座古城的一草一木,在见证着鄂州的辉煌变迁。
曾几何时,鄂州这座因“吴王古都”名扬天下的名城,除了破旧爬满苔藓的庾亮楼,被风雨侵蚀得斑驳的吴王试剑石,被波浪吞噬得圆润的蟠龙石,和那些徒有虚名的寒溪、蟠龙、凤凰等地名称呼外,很难寻觅到三国历史文化的踪迹。
记得在以前,这里路面狭窄,房舍低矮,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一些藻类生物在水和江滩上蔓延,钉螺密布,血吸虫横行。沿江堤岸倾倒下的建筑装修垃圾和生活垃圾,在高温中发出阵阵恶臭,让路过的市民纷纷掩鼻。滚滚东逝的长江水,这时也显得苍白无力,冲涮不掉满脸的污垢。
如今,在我的眼前,一座高大的仿古城楼耸立江边,“武昌门”三个硕大的金字镌刻于城头之上,高高耸立在晚霞中。波光鳞动的余晖,缓缓西沉的夕阳,将其笼罩在温暖、柔软的金黄色调中。沿江景观带与观音阁公园连成一线,似一串串晶莹夺目的明珠。沿江景观带宣传语、诗画作品的点缀、沿江石栏的艺术雕刻、沿岸艺术雕塑的设计等,都为江滩休闲文化增添一抹靓丽,连片的绿色美景再加上三国文化艺术的渲染,使得我们的鄂州文化底蕴更深,更具张力。我深刻感受到,是党的阳光雨露滋润着鄂州大地,是改革开放的春风让古老的鄂州焕发了青春活力。
我饶有兴致的沿着城楼往东而上,这里是观音阁公园东部景观区,吴都文化的雕塑广场建有延绵近两公里的仿古城墙,是一条以明清古城墙为基础的历史文化长廊。高而长的历史文化长廊临江而列,再现了三国文史为题材的巨石阵浮雕群,表现了当年孙权以武而昌、龙蟠凤集两个主题,再现了吴王建都操练军队,搜罗人才,发展经济吴王建都的场景,以前人们只知道在观音阁边散步、游泳,如今人们在观音阁游玩之余,还会站在仿古城墙前品味感受三国文化的韵味。
只见上下四千年的画幅长卷上,刻有三十六幅廊中浮雕作品,它将鄂州的历史予以浓缩,将时间的遂道予以拉近,吸引游客和市民趋之若骛,徜徉于城墙与回廊之间,感观于流光溢彩、五光十色,品读历史、积累文化、感悟人生;漫步于小桥流水与石山盆景之间,嗅着翠柏青松、奇花异草,沁人肺腑,一种和谐、安宁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进入观音阁公园中心水景广场,西部是由38米长的涌泉池和直径35米的盘龙柱喷泉广场组成。池中间7米高的盘龙柱,成三足鼎立之势。她让人浮想联翩,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逐鹿中原,最后形成魏、蜀、吴三国。立在中央的是浮雕形式铺筑的汉代流行的“四神瓦当”之一的黄龙造型,福龙昂首向上,欲腾云飞向天际。龙是吉祥的象征,黄龙则寓意着祥瑞和辟邪求福。但在三国时期,再大的黄龙也不能驱辟烽火连天,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只有当今,社会和谐,百姓安康,黄龙才会神体合一。看广场上那些穿红着绿的市民,正在轻快的乐曲中翩翩起舞;听一首《今天是个好日子》,每个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打一套刚柔相济的太极拳,心情格外舒畅……老的、少的,男的、女的,都在这个城市大客厅里,吹一吹江风,品一品江涛,数一数江帆,踏一踏波浪,草坪上沐浴七色阳光,融入这“花之乐”、“文之乐”、“林之乐”、“石之乐”、“水之乐”,享受着这一方乐土,这是一种多么惬意的城市生活姿态。
习习的凉风拂着我的长发,令我神清气爽。我穿过三三两两来往的人群,徜徉在夕阳的暮霭里,心中升起无限感慨。是啊!珍珠一缀耀鄂州。如今,鄂州改革开放开发的步伐更加强劲,我深信,在党的光辉照耀下,鄂州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