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冶最近20年来的发展有目共睹,特别是城区建设,无论是从建成区面积,还是建筑的质量、规划上来看,完全说得上是“旧貌换新颜”。成绩是主流,但成绩并不能掩盖大冶城建的败笔,在我看来,以下的败笔几乎是不能容忍的:
1,原大冶家具厂改建成楼盘“鸿盛花园”。如果改建成一个街心三角花园,那该多好?不知是哪个脑门被夹了的想出来,在建筑密度如此之大的地方,又塞进来几栋商品房,将那一块塞得满满当当,让人喘不过气。直到现在,大冶城建的规划,还是能塞满的地方就塞满,完全不留下市民需要的公共活动空间;
2,原寡妇堤左侧湖泊被填。这简直就是造孽,好好的一片湖泊,先是被冯家山铜矿用来存放尾砂,尾砂填满之后干脆开始大兴土木,建起了各式各样缺乏设计,样式粗劣的楼房,想起当年垂柳依依的湖堤,让人不胜唏嘘;
3,原大冶体育场,被改建成大冶商城。本来是青年人强身健体的地方,一夜之间变成了藏污纳垢,鸡飞狗跳之地。现在那一块,还没走近就能闻到熏天臭气。直到如今,偌大的城区,还是没有哪怕一片免费的公共体育场所,比如足球场,一块都没有!令人遗憾;
4,原县政府前的三角花园,也就是现在工商银行门口的那个有“大兴炉冶”雕塑的花园,弄成了什么样子?看到那脏兮兮的雕塑,四周苍蝇横飞的肉摊,谁能想到这就是大冶的标志啊?丢脸!
5,湛月宾馆直至半岛KTV一线,应该还湖于民,根本不应该在湖岸线兴建任何商业性质的建筑,一来污染湖泊,二来破坏了湖岸线的完整。完全应该拆除,建成市民环湖徒步长廊,同时可将湖滨路部分路段略微扩宽,缓解交通压力;
6,东风路西侧丁字路口,也就是原物资局那一块,早就该打通,修建一条通往城西的马路,带动城西片的发展。物资局拆掉好多年了,那里还是一片废墟,成为大冶的一块伤疤。城西现在是大冶的“下只角”,原因是各方面的,但缺少通往主城区的东西向干道,应该是主因;
7,城西公路,从1990年左右开始扩建改建,20多年过去了,到现在仍然是晴天尘土满天飞,雨天泥水四溅,三里七湖污染日甚一日,没有实质性改观。居住在城西的市民,并没同步享受到大冶环境的改善。不知道铁路线废弃之后,这一块能不能有所改变;
8,整个城区过街天桥太少,目前只有黄狮海师范路口那里有一座,对整个大冶城区来说实在是太少太少了。比如从矿业大厦到新城建局的新冶大道,宽阔平坦,但没有一座过街天桥。而市民又喜欢横穿马路,导致交通事故频发,据说最高峰的时候三个月死亡六、七人,代价惨重;
9,从青龙阁到大冶湖桥头那条路修得好,延伸到炕头的绿化带也是大冶城建的亮点之一。但当时建设这条马路的时候,为什么不留红星湖水与大冶湖水水体交换的通道,也就是采取“路桥结合”的方式,而是完全修成马路?现在夏天的红星湖,死鱼死虾太多,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如果当初预留通道,让它与大冶湖连成一体,发挥水体的自净功能,不像现在这样死水一潭,污染程度何至如此?
10,炕头片的整治。炕头30年来,除了增加一条消防通道,几乎没有任何大的变化。人称大冶分为三部分:炕头是大冶镇,新街是大冶县,东风路往北是大冶市,在我看来的确如此。炕头居民众多,建筑构造复杂,成片改建开发商无法承受成本,几乎不大可能。但能不能发挥居民自己的积极性,鼓励居民自己改建、扩建房屋,同时政府做好协调规划,让炕头也能稍稍赶上时代的脚步?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