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过年贴年画(张才富)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民间艺术,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旧时人们盛行在室内贴年画,户上贴门神,以祝愿新年吉庆,驱凶接祥。年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每值岁末,多数地方都有张贴年画、门神以及对联的习俗,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年画因一年更换,或张贴后可供一年欣赏之用,故称“年画”。 年画大部分是以吉祥、喜庆、欢乐、美好等事物,或以典故、成语作为主题,有情节梗概,易于理解。其取材内容极为广泛,诸如渔樵耕读、工商医学、三教九流,忠臣良将、清廉官吏、游侠剑客、贤子烈女、诗人墨客、才子佳人等,包罗万象,应有尽有。简单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世俗生活类:如耕读图、渔家乐、龙舟竞渡、采莲图、祝福拜寿等;历史故事类:精忠报国、三战吕布、文王访贤、三顾茅庐、昭君出塞、孟母三迁等;神话传说类:白蛇传、麻姑献瑞、嫦娥奔月、哪吒闹海、天仙配、百鸟朝凤等;吉祥喜庆类:麒麟降瑞、五子登科、五谷丰登、荣华富贵、蟾宫折桂、四季平安、龙凤呈祥、福寿双全、人财两旺、金玉满堂等;神仙祈福类:文武财神、关帝圣君、钟馗镇宅、天师除灾、天官赐福、灶君土地、行业祖师(如鲁班、杜康、黄道婆)等;幽默讽世类:老鼠嫁女、三猴烫猪、猴子骑羊、顽童闹学等;此外还有风景名胜,戏剧人物、民俗风情以及山水花鸟等。 年画制作过程:画稿、构线、木刻、制版、印刷、人工彩绘、装裱。 年画作为中国独特的艺术门类,源远流长,影响深广。许多年画作者系农村艺人,他们把美好的理想愿望,丰富多彩的生活面貌以及艺术的欣赏趣味,反映于年画作品之中。 年画,仙桃俗称“画页”,春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小时候,屋里的隔断墙壁大多是砖坯砌成,不平整光滑的墙面上到处都是蜜蜂洞,从我懂事起,每年我都要用报纸糊一次墙,砖坯上有泥土糊不上,就先把芦席钉在墙面上后,先用报纸、用过的书本糊后,再用白纸揭面,最后在四周糊上一条条花纸。 临近过年的前几天,我把平时攒的零花钱,到供销社文具店买回几张年画。那时的年画,政治意义强,大都以革命样板戏中的人物为主,郭建光、杨子荣、江水英、李铁梅这些样板戏主角年画堪称当时的经典作品,不像我记事时大人们贴的那些反映人民公社五谷丰登的民俗画,什么大公鸡、农村新貌、炼钢高炉,高压电杆等。 我把文具店挂出的一张张年画样品仔细的看后,跟营业员报上要买的年画编号,付了钱把年画卷起抱回家。那时的年画也只有一二毛钱一张。庄户人家即使再穷,在那时,家家户户过年,上席的毛主席像是一定要买的。门神是封资修东西,那个时期买不到;文具店里对联也很少有卖的,一般是先生在街上边写边卖,我是不会多花钱去买的。八分钱一张红纸,可写两幅对联,比买的便宜。所以,每年过年的门神和对联都是自己买纸回来手写,虽说毛笔字写得不好,也是自己的一个难得的学习过程,父母也高兴。 写门神联时,先把红纸裁成二张正方形合在一起叠好,因门神字数一般是五个字一组,折成六个空格,一边写三个字,一边写二个字,最后一空格留下不写,关门时正好两边相对。其内容如;“脚跟站田头,心向红太阳”等。对联内容多是毛主席诗词;如“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四海翻腾云水怒,五州震荡风雷激”等。中堂毛主席像两边的对联写的最多的是“听毛主席话,跟共产党走”横批“英明领袖”。 那时也很少书写“福”字,可能是修正主义东西了,书写对联时,如有多余的纸,就按正方形纸的一角朝上,写一个大大的“忠”字。贴在横批“英明领袖”正上方。 要想把毛笔字写好,村里的老先生多是告诉我写正楷体,只要把所写的字用盅子盖住,四面不露出笔划,字就算写到位了。 腊月三十吃过早饭后,我把对联写好,放在地上晾干,就去煮面糊,等面糊冷却时,我搬出梯子,撕去经过一年的烟熏火燎,发黄发旧的对联、年画、门神,打扫干净灰尘,做贴年画准备。 我站在梯子上,一手端着面糊,一手拿着刷子往墙上刷,把年画、对联、门神一张张贴上去。弟弟则在一旁负责看歪不歪,接递面糊盆,忙得不亦乐乎。 贴的顺序一般是先从上席的主席像、和两边的对联贴起,接着是贴堂屋,房里的年画,房门、烧火屋的对联,然后把大门关起来,两块门对着贴门神,最后贴大门对联。等这些贴完,一时间,画香满室,破旧的房屋多了一些生机和色彩。在清贫的日子里,年画如一缕春风,裹挟着墨香轻轻地袭进家门,让人们憧憬无限。每当我们贴完年画,母亲的团年饭也熟了,全家人就可以在鞭炮声中,热热闹闹地聚在一起团年了。 年画,是春节的一道亮丽风景。那时候,经济宽绰的人家,年画贴得满墙都是;超支户,年画只贴了两三张,年关嘛,只要贴了年画这年也算过去了。正月里串门,人们都会很认真地欣赏,品味你家贴的年画。赏画人边点头赞叹,边拱手向主人拜年,说些恭维的话,伴着这暖融融的吉祥话,满屋子的人入了情,入了画…… 冯骥才说:“年画的重要意义是把过年的种种心理、愿望和追求外化出来”。这话不假,就拿我们都知道的“连年有余”又叫“年年有鱼”这幅传统的年画来说:连是莲的谐音,年是鲶的谐音,鱼是余的谐音,“连年有余”是称颂富裕祝贺之词,表达着人们的美好愿望,今天,连年有余这一祝福词,不仅常见于平常百姓,在各企业单位中亦能盛行不衰。 贴年画是在传承一种传统文化 ,年画雅俗共赏,老幼喜爱。谚语“不贴年画过不了年”,说明过去年画在民众生活中的重要程度。现代城乡中,过年大都贴“福”字来代替年画,有品味的家庭挂的是名人字画,但年画在我们的心中,仍是那么绚烂! (2012.10于北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