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上士

- 积分
- 536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
南绽红莲,北耀三江。一湖迷人的红莲,一条古老的长江。重阳时节,漫步于鄂州市华容区,芳草如茵,厂房林立,车水马龙,一派生机勃勃。
10月中旬,秋意正浓之时。有着武汉后花园之称的红莲湖旅游新城,施工现场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建设者们挥汗如雨,此起彼伏的劳动号子声和机器的轰鸣声,远远盖过了渐凉的天气。
“我们华容区先后组团赴台湾、武汉等地举办36次选商选资招商洽谈会,将目标定位在科技层次高、环保效益好的大项目上,成功引进投资2亿元的开达科技园项目、投资3亿元的钢材加工配送项目、投资2亿元的光学产业园项目等等。” 华容区分管工业的负责人欣喜地告诉记者。
今年以来,华容区深入实施招商引资亿元工程,全区上下形成了“大招商引进大项目、大项目促进大建设、大建设推动大发展”的工作态势。全区共引进亿元项目18个,总投资43亿元,其中15个项目进展顺利,1个项目即将竣工投产。
城镇经济是稳增长的生力军。保持强劲动力的华容区,活力从何而来?
改革创新,活力无限
三江港被国家列为一级航道,成为武汉新港核心区,是我省“青(山)阳(逻)鄂(州)”循环经济实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鄂州综合改革示范区的重要对外开放门户。
一座集港口、城市、产业于一体的现代化临港新城应运而生,总规划面积200平方公里。港区已形成仓储物流、现代制造、船舶制造、新型建材、日用轻工五大产业,落户企业63家。
两座新城——华容临港新城、红莲湖旅游新城蓬勃兴起。两个产业园——华容创业园、省级农产品加工园红红火火。
率先之区能否在建设“武汉卫星城”中拔得头筹,关系到5年发展目标、关系到干部群众的人心向背。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转变作风、提升绩效为抓手,在园区建设、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激发创新源泉,激活跨越活力,取得了突破进展。
改革创新,不断超越,让华容的发展后劲十足。
融入武汉,借力补位
毗邻大武汉,融入大武汉,华容人把区位优势发挥得淋漓精致
华容与武汉地相连、路相通、人相融、业相补,是鄂州融入武汉城市圈的桥头堡。区内已形成“公铁水联运,江海湖直达”的立体交通网,水、电、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已实行城乡一体化格局。以316国道、葛湖大道、华蒲大道、黄(冈)鄂(州)咸(宁)等调整为经线的“五纵四横”公路格局。武九铁路穿越全境,并设有二级客运站华容火车站、三江货站;武鄂黄、武鄂冈两条城际铁路横贯全区,设有葛店南站、华容东站、华容南站。以长江、汉江为主要通道,干支相连、通江达海,辐射全国约三分之一的区域。距武汉天河国际机场70公里,有多条高速公路相通,一小时内直达。
长江过境华容流程45公里,可利用岸线30.8公里,可建5000吨级泊位83个,在武汉城市圈中独一无二,生态旅游建成武汉后花园,形成千亩花卉苗木、千亩湖光休闲的旅游基地;都市农业融入武汉大市场,形成万亩无公害蔬菜,万亩生态瓜果的生态基地。
“三多”特点,形成合力
近年来,华容区项目建设呈现出“三多”的特点:大项目多、民生项目多、对接武汉的项目多。无论从项目的“质”上与“量”上来看都有了明显提升,手笔之大、规划层次之高、建设之美都达到了“前所未有”。今年,华容区谋划实施100个10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正按照预定的调度计划,在进度图表上生成一个个崭新的数据,形成一条条上扬的优美曲线。
武汉城市圈建设步伐加快,华容近水楼台先得月。武九铁路、武黄(石)、武(黄)冈两条城际铁路穿境而过;长14公里、双向八车道的吴楚大道横贯全境,西接武汉雄楚大街、东连黄石市黄石大道,门户大开。全区以武汉外环、沪蓉、京珠、汉鄂等高速干线为主体,与高新大道、高新四路、316国道等构建“五纵四横”公路格局。陆运武汉一刻钟,水上货物行大海。
走进绿色华容,眼前像铺开了一幅写意山水画,天蓝、山青、水碧、树绿,处处绿意浓浓,为了进一步彰显和发挥生态优势,探索经济与生态融合发展、协调发展之路,华容加速生态优势转化,促进发展模式向低碳、绿色、集约发展转变,推动资源循环式利用、产业循环式组合、社会循环式消费,着力打造武汉城市圈绿色崛起的重要一翼和生态经济、生态文明示范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