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少尉
 
- 积分
- 1451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
中国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称,“今天大家都非常迷信支架,崇拜搭桥。它对急性心肌梗死非常有效,但根据现在的统计资料,一半的支架都不靠谱。因此,在稳定的情况下,我作为心脏科大夫不建议做支架。”全国政协委员董协良也曾表示,一个国产的心脏支架,出厂价不过3000元,可到了医院便成了2.7万元;一个进口的心脏支架,到岸价不过6000元,到了医院便成了3.8万元。
心脏支架成了今天中国过度医疗的一个代表,然而,心脏支架不过是过度医疗的冰山一角。为什么会有过度医疗,总体来说有两点。一是医学偏离了治病救人的人文关怀方向,而成为追逐暴利的手段;二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崇拜并受制于现代尖端医疗技术。
美国达特茅斯学院医学教授韦尔奇在著作《过度诊断:保健抑或是致病?》中对过度医疗做了分析。他认为,过度医疗的产生是因为,比起医治真正的患者,增加新患者更加轻而易举;开发出新的检测方法比找到更好的治疗方法来得容易;要统计出参与检查的健康人数比确定慢性病患者的治疗疗效容易得多。
不幸的是,过度医疗像一种现代瘟疫,已经悄然流行于世界各国,而且人们几乎拿不出什么有效的方法来应对。在中国,目前每台心脏介入手术平均使用约1.6个支架,依此推算,2011年中国介入支架使用量超过65万个。而且极端的情况是,有的病人身上装6-10个支架,过多的支架不仅耗尽了病人的钱财,而且对心脏病人的疗效并不显著。
暴利是过度医疗的主要动机,盲目迷信技术同样是过度医疗的原因。科技的发展固然为公众提供了更为舒适的生活,但在为公众提供更先进、更细致、更灵敏和更有效的诊疗技术与设备的同时,也助长了所有人尤其是专业人员迷信和依赖技术的思维和行为。
抗生素、微创外科、器官移植、辅助生育技术、基因疗法、干细胞治疗医疗技术已经与人们的生活共同推进,与此同时,X光、超声波、心电图、核磁共振成像、CT、发射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EC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和心脏除颤器等也成为今天人们检查和诊治疾病的常见技术和设备。这些诊疗技术的发展和以此为据使诊治疾病水平的提高,让“科学至上论”更深入医疗专业者的内心,甚至迷信尖端技术可以检查和诊治一切疾病。一些医生认为,在现阶段,只要采用先进诊治手段,就可以查出和治好疾病,现在诊治不好疾病只是科技还不够发达,或者说还没有采用更好的技术和设备。
专业人员喜欢采用高新技术,不仅导致了过度检查和诊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看病日益昂贵的局面。例如,在美国,新技术在诊疗费用中的贡献超过2/3。在中国,这种高昂的医疗成本造成的后果要比发达国家严重得多。由于过度医疗的费用高昂,如心脏支架,而且效果并不理想,进一步加剧了医患矛盾。
其实,专业人员早就对此有思考,并且提出应当本着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的精神来解决问题,其中最受公众欢迎的做法就是,花最少的钱获得最好的治疗。正如胡大一指出,和心血管疾病做斗争最重要的手段是改变生活方式,而不是狂做支架,此病的根源在于后天不良的生活习惯。其实,这也正是世界卫生组织所倡导的做法,即广泛开展预防医学和健康教育,把健康的生活方式传输给公众,依靠健康饮食、体育运动、不吸烟和不酗酒等方式来达到预防疾病的发生,起到治未病的作用。
(作者:张田勘 系北京学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