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浙江
- 精华
- 8
版主
   
- 积分
- 1950
IP属地:浙江省杭州市
|

楼主 |
发表于 浙江省杭州市 2012-10-18 00:5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润了下色,可发不上来。编辑栏目隐匿了,只好再贴此页。
城市的忧郁歌手 ——谷未黄新城市散文《哪里是故乡》述评 雪之韵
活跃于湖北文坛的谷未黄,曾在中国诗坛亦大名鼎鼎。在人们眼里,他对文学是个热心肠,抑或是狂热者似乎更为精确。一九八五年,我去鄂西利川参加剥枣诗会幸识谷未黄。与会者有八十多位,记忆最深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现在已是全国著名作家的省作协陈应松副主席,当时他在公安县群艺馆工作,带着一本比三十二开还小三分之一的诗集,为我打开了诗歌的《窗口》①;另一位就是谷未黄先生,他那单薄的身影,活跃的姿态,清晰地留在我的脑海里,每当聚会就会想起他来。八十年代初期,谷未黄在诗歌上就出道了,在报刊杂志发表许多诗歌,直至现在,他仍然可贵地坚守在诗歌阵地上,让人钦佩不已。后来,他又转战行色散文创作,以泥土的芬芳,乡村的记忆,让人刮目相看。近些年,他进而又推出新城市散文,锋利的笔触,幽默的风格,俏皮的语言,文字总能给人耳目一新。
谷未黄是只不知疲倦的鸟,工作之余,常常以写作为乐,以文学活动见长,无不让人心生敬意。他在文学事业上的执着追求,对组织文学活动的火热状态无人可比。然而,在心灵深处,他又是寂寞和孤独的,寂寞如山谷,孤独如总统。他的新城市散文,字里行间所透露的一颗骚动不安的心,灵魂在撕裂之痛下,文字力透纸背,司空见惯的事物在他笔下气象万千,能透过光华的表象,站在独特的视角,揭示生活本真,在不动声色中留下自己的思考。城市悄然无声地发展,伴随之而来的新气象,新景观,让他眼花缭乱,他对发育中城市的观感,都溶化进新城市散文《哪里是故乡》(武汉出版社•2011),作为时代歌手,他文字的率真、幽默、讽刺,自然而然地散发出一些忧郁情绪。
老家的记忆是难以磨灭的。可谷未黄笔下的《快乐老家》除了回忆快乐的少年时光外,还给人留下酸酸的痛楚。他回忆一次和太太路过一个垃圾箱,看见两株被花店遗弃的百合,心生怜悯,想带回家去栽,但急着外出办事不方便携带,只好暂时办事,回家又忘记捡了,直到晚上洗脚时,才猛然想起两株百合来,便划着火柴去寻,可花儿不知去向,只好带着遗憾入梦。凄凉的故事,折射出作家的悲悯情怀。
故乡的炊烟,往往让人难以忘却。而谷未黄笔下的炊烟,情感饱和,细腻生动。《城里的炊烟》让他“更加在意从烟囱里飘出来的一缕缕炊烟,炊烟在我的记忆里,仿佛是外婆的一架纺车。”好个真切、韵致的炊烟。由炊烟又想起许多,“我和故乡仅仅隔着一条河流,不知道为什么要保持这一段神秘的距离,创造出一种刻骨的怀念。”人生活在城市里,每时每刻无不对故乡深情牵挂,一旦触动记忆的按钮,真情就会涌动。他说:“现在,我不再是一个仅仅观望和欣赏炊烟的人,我应当在我的灶台上亲手制作它,无论我的女儿走得多远,只要她回头,就能看到屋顶上像蝴蝶一样飘舞的炊烟。”哦,多么质朴的想法,多么纯情的渴望,故乡既是个永久话题,又是他生生不息的情感源泉。
《雪落在我的春天》以到三店这个地方修建楼房为经,以花卉为纬,为我们描述了一幅楼顶美景。他在楼房之顶,养了上百盆花草、盆景。什么桂花、樱花、腊梅……白兰、海棠、茉莉、石榴、芍药、牡丹、满天星、钻石玫瑰……成了花园成员。正是这座精神家园,让他嬗变为一名城市逃逸者。回归自然,活在恬静的原野里,成了他的梦想与天堂,他想让春、夏、秋、冬陪他一路走过,忘记在城市的生色犬马外衣下,到处充斥的喧嚣与骚动,诱惑与欺诈。不是吗?“我一次又一次地企图从城市的喧嚣中逃脱出来,竟有几分敬仰王阳明的傲骨。”从他的呐喊声中,我们深切地体会了他对城市的无奈与悲愤。
《紫色的火塘》是作家回味和小伙伴过冬烤火的景象,以及带来的联想。“一场大雪粉刷了岭上肮脏的房子,我只有在冬天,才能盼到大雪来装饰我的老屋,这时候我家的房子和有钱人的新屋一样婷婷玉立,我急不可奈地打开花瓣似的两扇木门,迎候我心仪已久的白雪公主。”谷未黄童心未泯。喜欢玩乐的他,常常在儿时的快乐记忆里策马扬鞭,驰骋千里。“当一个稻草人身披银装时,我头上的草帽已积满厚厚一层雪花……”。哦,香雪!
《像蚂蚁一样尖叫》谷未黄观察生活仔细,往往出乎意料。“在你独处旷野的时候,看不到一个亲人和朋友,看不到一丝云彩,甚至一只飞鸟。这时我们的期望过大,内心的孤寂像黑夜一弥漫。或许我们放低一下姿态,俯下身子,可以看到我们沉重的脚下就是蚂蚁的工地。如果给我们的耳朵装上声呐,让我们来倾听一下蚂蚁的喧哗,那是一个多么壮观的工地。”一个没有丰富情感的人,是无法做到这点的。对幼小动物的关注和尊重,只有具有良好习惯或品德的人,才能体现出对生命的一种人文关怀。是么,对于地球,小小动物亦拥有生存权利,不分高级动物和弱小蚂蚁。他通过似人化的手法,把我们带到一个新境界,抒抒情,观观景,让岁月安好、生命之树常绿。
城市楼房的拥挤,把自然水塘,沼泽湿地都填埋了,作为城市人,赏菏之说几乎成了天方夜谭。郁闷之极,不甘寂寞的谷未黄,竟在楼顶水缸里种植了菏花,《我的菏塘月色》将一个清丽的梦承载。梦来了,趣事连连。喜欢赏荷,也许心中会悄悄生发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境界。好个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悄然无声便把佛学精髓注入其间,乐在其中也。
《解开花的衣裳》写花匠偷土的故事。个中原委,情趣,爱花之人心知肚明。谷未黄把一个简单的事儿,描绘得色彩斑斓,证明了他才气十足。“我很乐意我这个花匠的身份,当我这个好色之徒猛然发现院落的杏子解开花的衣裳,我的心狂跳不已。是的,我不知道这些花朵为谁感动,我看不见是谁的手,在解开花的衣裳。”寒冷将至,他对楼顶花园的花们有些担忧,此时,花朵解开花的衣裳,如何御寒?他的心为之一紧,读到这里,我也心生怜惜。
人进城了,很平常。可《带着蚂蚁进城》的人那可不一般,有意思。谷未黄从故乡第一次来到城市,口袋里带着两只蚂蚁进城,住在单位为他租的八平方米房间,人整天惶恐不安。每天带着老婆回家,要经过十多道“哨卡”,甚至连兴奋时也不能叫床。一篇短小的散文,却唤醒了沉睡的人们。在变幻莫测的城里,一切变得不可思议,又不得不让你思索,这故事让人忍俊不禁。幽默,还是忧郁,或者兼而有之,答案自然在你心中。
小小金鱼也能勾起谷未黄的思忖,说明他的悲情与憾世。从《鱼的尾巴像凤凰》再“想到自己,这一辈子从一个缸里跳到另一个缸里,从一所监狱到达另一所监狱,在庆幸自己力量的同时,不禁叹息自己是不是真的脱逃成功了呢?人在苦难的时候才记起父亲的告诫:“最好呆在一个地方不动。”其实,最后一句话,是父亲画龙点睛地把故乡的内涵加以巧妙注释。子女们因漂泊离开故乡,而父亲一味坚守,对故乡终生不离不弃,其精神财富不言而喻。
“故乡不可能是一座楼盘,不可能是一些码在一栋房子里陌生的邻居。故乡应该是一个公社,有亲戚,有血脉,有朋友……”迫于生活所迫,谷未黄早早离开了故乡,离开了生养他的那片神奇的土地,离开了外婆西归的山上和母亲的桃林,来到陌生的城市。漂泊之痛,离弃之苦,谁知我心?魂牵梦萦的故乡在哪里,于是作家大声疾呼:哪里是故乡?《哪里是故乡》一文中,散发出的思乡情结,深情地勾勒出一幅怀念外婆、父亲、母亲的画面,给人思念、腼怀生养他的亲人与土地,让人过目难忘。
综观谷未黄的新城市散文,给人留下许多思考。他以新闻人的敏锐与才智,用忧郁之笔调,写出了一篇篇优美的千字精短散文,文奇,意怪,忧心,把人引向对城市的深度思索。在方圆围城之中,有趣的故事,灰色的色谱,扭曲的心灵,深刻地揭示出新城市发育的切肤之痛,人们对回归自然的深切盼望。谷未黄的散文除了结构巧妙之外,对散文标题的推敲,达到了题不惊人誓不休之高度,故事往往在情理之中,结局可又在意料之外。当然,谷未黄的散文,有的篇目似乎还可以继续深入写进去,明事理,辩是非,抒豪情,让生花之笔写出大气磅礴的经典之作来,但限于时间、篇幅,不得不让人深感婉惜。
谷未黄像只唱歌的夜莺,不知疲倦地唱着忧郁的歌儿。季秋的夜晚,我端坐在电脑桌前,仿佛听见窗外又传来夜莺的歌声,那么婉转动听,那么韵味绵长。变革中的城市,需要忧郁歌手。
2012,10,16写于古容城尝胆轩
①:指陈应松诗集《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