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桌子菜连三分之一都没吃上,好多菜一筷子都没动。客人都走了,还有菜没上完,真是太浪费了。”想起“十一”参加朋友婚礼时的情形,河北秦皇岛市民孟女士感到非常惋惜。新婚大喜,摆上几桌好酒好菜招待亲朋好友是传统的习俗。可如今,这一习俗变得愈发昂贵而浪费。 “婚宴的酒席1000多元一桌,菜盘摞得一层压一层。这简直是太浪费了。”孟女士说,朋友小两口都是外地人,在这儿没多少亲友,剩下的菜只打包了一小部分。看着服务员把一盘盘没吃多少的菜倒进垃圾桶里,真心疼。(《工人日报》10月16日 )。 心疼的不只是孟女士,心痛的也不只是这一场婚宴。心疼的还有许许多多纯朴、善良的人,心痛的还有这类的浪费现象在中国各个城市、各个大饭店、高档酒店几乎天天都在上演。 如今的各种宴请,内容之丰富,菜肴之高档、色彩之斑斓、价格之昂贵,真是令人咋舌。那些大中城市自不必说,就是县城、乡镇也是一个比一个豪华,一场比一场奢侈,一家比一家浪费。吃一半倒一半还是好的,许多菜肴客人们只是望一眼,散场后就被毫不犹豫地倒掉了。 笔者所居乃一山区小县城,象这样的浪费现象也比比皆是。这些年无论是婚宴、还是寿宴;也无论是升学宴,还是乔迁宴,都是满桌子鸡鸭鱼肉、水产海鲜、外带高档白酒啤酒、高级香烟、瓜子糖果,每桌的花费至少都在1000多元以上,几乎是当地一个中等收入居民一个月的收入。每场宴请少的10多桌,多的上百桌。有的菜只是吃了一点,有的菜则几乎没动。宴请结束后,家中人口多的就把一些干菜之类的打包带走,那些鸡鸭鱼肉、水产海鲜则被饭店倾倒。而家中人口少的则根本就不打包,所有的剩菜都倒掉。今年十一期间,笔者参加了五场婚宴、寿宴,几乎都是这个情景。想到我们少年时连粥都吃不饱,连咸菜都没得咽,望着餐馆服务员习惯性、职业性地倒掉那些色香味俱佳的好鱼好肉、和笔者同座并一样有过饿饭经历的人都感叹不已、也痛心不已! 在几次的饭后的闲聊中,设宴的主人告诉我们说,他们的也不想这样浪费,毕竟每一分钱都来得不容易。但是,社会风气已经变成这个样了,不这样人家就会说你小气、玩不开,在亲朋好友之间就没面子,在社会上就没地位,人家就看不起。所以,没办法只好打肿脸充胖子,踮着脚做长子,节衣缩食也要在宴请客人上顾面子。 原来这种过度浪费的宴请寄寓了这么多的外在因素,个人的面子、家庭的形象、社会的地位等等。说穿了就是一个面子消费,认为宴请的档次高、菜肴好、价格贵就是有形象、有面子。因此,都想在宴请时挣面子,都想在亲朋好友面有尊严,都想在社会交往中有地位。就是借债也要大宴宾朋,就是贷款也要铺张浪费。而且都表示自己是被社会风气所逼,是不得已而为之。也有人说,我花自己的钱、请自己的客;倒掉自己的金钱、浪费自己的财富,倒得再多,浪费再多也是我自己的,与别人、与社会不相干,任何人都无权过问。 这些说法乍一听确有道理,是的,现实确是这样,风气也确是如此。但是,社会不是哪一个人、哪一家人组成的呀!而是千千万万个你、我、他组成的,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所有的家庭组成的啊!如果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都能够从自己做起,在宴请宾朋时以吃好、吃饱为原则,不搞面子消费,不搞铺张浪费,整个社会风气不就会向着节俭的方向转化吗? 至于那种倒掉自己的金钱、浪费自己的财富与别人、与社会不相干的观点则更是不值得一驳。是的金钱是你的,但是,财富是社会的,你的任何浪费都是对社会财富的浪费,都是对地球物质的损害应该受到谴责!更何况你浪费掉的这些财富还会形成垃圾、对环境造成污染,影响他人生活、消耗社会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