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岳阳。随着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马凯在建设动员大会现场挥锹铲下第一铲土,助推7 省12 市共同发展的北煤南运大通道荆岳段至此率先拉开了建设大幕。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两座同为长江母亲河滋养孕育的历史文化名城,被这条贯穿南北的能源大通道,连接在了一起。荆岳铁路将以120 公里的时速,重新丈量两座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两座在产业、文化等多方面有着天然联系纽带的城市,将在这条“巨龙”供给的巨大能量下,托举起灿烂的未来。 一个新的华彩时代瞬间开启:荆州,从此打开了融入全国发展快车道的“经济通道”;荆州,真正意义上纳入了全国交通运输网络…… 随着荆州在全国、全省战略地位的提升,一幅激动人心的变革图景,将在古老荆州翩然掀开。 失落的“天元” 有专家说,现代经济,交通区位决胜经济发展。交通区位决定着一个地区在全国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说到荆州的地理位置,许多人都对一个形象的比喻记忆犹新:将中国地图对折两遍打开,荆州就在横竖两条线的中心交叉点上。居于中国版图“天元”的荆州,东连武汉,西接三峡,南跨长江,北临汉水,处于我国四大增长极中心位置。 回望历史,近现代荆州,正是因交通区位之兴而兴,又因交通区位的边缘化而走向衰退。 拥有数千年文明传承与积淀,荆州曾有过不凡的作为和荣耀。 近代以前,华夏南北,隔山隔水,南方长江流域与北方黄河流域之间的交通要道屈指可数。从东到西,江苏、安徽、湖北、四川境内各有一条水陆通道连接北方。湖北境内的这条大通道,正是位于鄂中的襄荆地区。襄荆古道成为当时北上朝贡的唯一线路,于是,荆州便成了南来北往的最大物流中心。 在传统农业社会,水运是陆上交通主导运输方式。近现代时,依托发达的水系,荆州,尤其是沙市,内河航运繁荣,水运业蓬勃发展。航运的便利,推动了荆州工商业的兴旺繁华,中外客商的云集,促成了近代荆州货通天下的格局。 开启了近代商埠之先河的荆州,在长江上屡屡演绎传奇,被冠以“大荆州”的名号。 然而,这一座繁华兴盛的都市,在随后数十年的历史演进中,却渐失光彩。 在分析荆州经济发展时,人们常善意地说荆州饱受水患困扰。但如果说水患是影响荆州发展的“软肋”,那么,大交通的缺失,则是制约荆州大发展的“硬伤”。 随着铁路、公路等新的陆上交通运输方式兴起,荆州水运交通优势渐渐衰退。尤其是京汉铁路、焦柳铁路北南两段的相继开通,湖北地区的物流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没有铁路的荆州被逐步边缘化。铁路,也由此改变了荆州的人流、物流、资金流。 近十多年来,荆州交通建设仍是短板。至今,仍有3 个县市未通高速,境内没有国铁货运。而荆门、宜昌、岳阳等市,以铁路、公路特别是高等级公路为代表的现代交通发展迅猛,荆州,在这一轮以交通升级为代表的大发展中再次落后。(后附荆州与宜昌、荆门、岳阳主要交通状况对比表) 有人曾这样描述:荆州经济像汛后江水一样渐渐衰退。
重回战略高地 从辉煌到塌陷,从独领风骚到逐步边缘化,巨大的心理落差让荆州人痛心又不甘心。 无论区位、人才、资源还是产业基础,荆州都似乎不应该“塌陷”。 回顾历史,重新审视,荆州拿起了自我剖析的手术刀,牢牢地把目光聚焦在交通上。 “构筑大交通、培育大产业、建设大城市”的战略路径中,大交通首当其冲。 今年7 月1 日,汉宜铁路上一声响亮的汽笛,开启了荆州人的高铁时代,荆州人百年铁路梦圆。 但在现代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荆州人对于铁路的渴望,已远不仅只为出行的便利和快捷,更是基于一种对城市经济发展的渴望和期盼。 融入北煤南运大通道,让荆州人的这个梦想变得触手可及。 融入北煤南运大通道,荆州才真正意义上纳入了全国交通运输网络,让荆州得以重回交通区位高地。 铁路方面,荆州被纳入全国铁路网络体系。而这条贯通南北、勾连东西,具有通江达海功能的能源经济通道,在解决煤炭产出地和消费地的阻隔之外,还肩负着加强沿线地区物资交流,满足区域对外联系及加强区域经济协作等使命。 建成后,荆州将彻底改变没有国铁货运的历史,与武汉一样,真正意义上拥有了南北通道,与全国的经济联系随之加强。这条“杀”入两湖平原真空地带的铁路,将把两湖平原丰富的农副产品运往大江南北;将让荆州工业产品大幅降低运输成本,强势参与全国化竞争。从交通经济带视角看,荆州将同时处在长江经济带和铁路经济带的复合经济带上,将进一步巩固荆州作为长江经济带重点城市的地位。 水运方面,有利于充分发挥荆州水运优势。当前,长江航道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十二五”期间,交通运输部将以长江干线中游荆江河段(宜昌至城陵矶段)航道治理等工程为重点,加快长江干线航道系统治理;引江济汉通航工程也正加紧建设。该铁路建成后,将与荆州独具的长江及内河航运优势叠加,为大量的煤炭储备和疏运提供无以伦比的优势条件,也为发展以煤、水、电为主要消耗物的重工业奠定坚实的交通和资源基础。 公路方面,将促进荆州公路运输发展。该铁路建成之后,由于煤炭等物资运输量骤然加大,势必要加强公路疏运力度。届时,在荆州煤炭储备中转基地周围200 公里乃至更大范围内的公路建设,将迎来大发展的契机,并进一步巩固荆州公路交通运输枢纽地位,提升荆州交通区位优势。 有专家分析,东西、南北向两条国铁的十字交汇,将对荆州城市集散维度产生巨大改变;黄金水道与能源通道的交叉,将会使荆州成为中部地区水陆联运的重要物流节点,带动产业、物流的集聚。考虑到投送能力与成本因素,两条国铁的开通将使荆州的物流能力提升10倍以上,荆州的城市辐射能力将大大提高。 荆州,全新的综合交通网络正徐徐展开。居于中国版图天元位置的荆州,将重返交通战略高地。 荆州腾飞之翼 世界各国城市和经济地域分布,沿江、沿海、沿铁路干线集聚成为基本特征。在中国,沿长江经济带是一条重要的经济轴线,沿江发展正由长三角地区向整个长江流域推进,荆州身处这条主轴之中; 承接产业转移,荆州成为中部地区第三个全国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在全国经济布局中,荆州位置重要; 国家制定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明确提出:依托黄金水道,壮大宜昌、荆州、岳阳、鄂州等沿江城市综合实力,打造产业集聚走廊等; 今年5月,湖北、湖南两省做出“共同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战略决策,并力争将其纳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由荆州、岳阳、常德、益阳四市,组成区域发展“铁四角”,并将支撑“中三角”城市群发展壮大; 省委省政府召开“实施壮腰工程,加快荆州振兴”现场会后,提出把荆州建设成为江汉平原中心城市;未来5 至10 年,省委、省政府将举全省之力支持荆州跨越式发展…… 这些重大机遇,是引领荆州的动力、振兴荆州的能量。 已开通的汉宜铁路和已开建的能源通道,是赋予荆州腾飞的一双翅膀。 北煤南运大通道,是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最主要的能源铁路大通道。对于荆州这是助推发展的“经济通道”、“资源通道”。这穿越时空的“大通道”,必将给荆州及沿线城市的交通格局、产业格局、经济版图带来“难以估量”的巨变。 另一个更深层次的巨变是,在两条国铁的带动之下,引江济汉工程、荆州组合港的建设也将促使荆州城市功能发生明显变化。荆州将成为全新的功能城市,并以全新的功能城市参与区域经济整合。荆州不再仅仅只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不再仅仅只是人们记忆中的轻纺工业城,它将以港口城市、能源城市、重工业城市的集合身份出现在我国华中地区的经济版图上。 随着北煤南运大通道的建成,这条以运输通道为发展轴的铁路经济带,将逐步在沿线12 个城市间,形成产业和城市高度发达的集聚地带。 与沿线城市相比,荆州具有农产品资源丰富、社会消费比较活跃、科教资源较为丰富等比较优势,这就为荆州农产品加工业、商贸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空间。同时,沿线城市之间将在更大程度上冲破区域行政界限,形成密集的经济、资源、文化、旅游等交流,密切两地之间的产业链;资源要素、产业要素和人力资源要素会在这一区间加速流动,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经济共融发展新局。 实现了人便其行、货畅其流的荆州,将以较强的货物集散能力,成为各类企业争相布局的重要节点城市;大交通格局的形成,煤电化产业的集聚,将使投资者在荆州的选择空间更大。制造业、服务业在荆州的布局,将不再局限于以荆州为中心的百公里的商圈,而是三百公里、五百公里商圈……荆州,将真正成为吸引资本聚集的洼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