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福建
- 精华
- 0
中尉
 
- 积分
- 2030
IP属地:福建省莆田市
|
发表于 福建省莆田市 2012-10-18 09: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eahjole 于 2012-10-18 09:53 编辑
真正道路沟通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投入就是把阳新南河、北河因为地质构造的阻隔变成通途那种经济的改观是最明显的。好像南河的长圳和对面对湖田是南河最大的两个村落、港北在其次。若是在港北后山开凿一条通向临在的木港何子恕最好是隧道,毗邻王岭山,那么在那一带可以形成一个自然集贸区。乡镇兼并之前大家都有个印象就是大德乡还在的时候每数日或是一星期乡府那些服装和其它小店业主会包车去武汉进货。这可以说明一点尽量多的政府机构或是自然形成的集市单位可以催生一定量的客运业务。那时候他们多是冲着汉正街的价廉物美的小商品,汉正街那时候雄踞天下第一街与中部生意人的生意传统和那时候的行政区域的构架不无关系。现在经济形势有变化,我们有相应的策略策应现时的经济发展。不是重增曾经庞大的财政供养人员数量,但是你可以在不增加供养人员数量的甚至是再精简的条件下促成一些特别区域经济学层次的独立。修路是有前例面的,有成效的法子。但是详情的细节的人群稠密区的地质阻隔的拓通也许是更快更有效的经济策应形式。
早在明代长圳因为造纸业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座自设的城池,长圳人入皖平叛在六安的方志应该有记载,按我们大德人的方言重音“北-湖-长”一段时候曾经是李自成起义军攻击长圳的线路。因为和幕府山主线对应的山系的另个“凉亭笠”相对,那里有传说的“凉亭笠”,才可能是李自成真正要攻击的要塞。所有那些鸡笼地啊和“鹰”相关的传说可能只是为了暗示一些那时候某些人的长相特征和有关一段时期的历史。按照我们的地域风水学的习惯,摒弃凉亭笠古道,以隧道沟通,这一带应该可以形成一个自然的人口交织区和集贸单位。那时候传说的长圳毁于李自成的鸡血酒,没有的事,那个时候明朝的皇帝已经有湖北血统了,可见我们平叛的影响。只是朝廷担心长圳势力的扩张;皖西李氏(李斯)与刘基(文成公)的旧怨,那时候刚好长圳“文”字辈主事。种种原因促成朝廷实际分散了长圳地方武装,李自成迫于宗族利益和沟通皖系势力的需要进兵长圳。而我们长圳出兵皖西亦可能因为刘(基)李(斯)之争的双方后人遗恨。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