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湖北省仙桃市 2012-10-18 20:5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村官“跑”项目值得鼓励
湖北日报讯 胡慧敏 近日在报上看到一篇短文,说一个村支书常为跑项目的事感到苦恼。文章介绍说,这个村的邻村因“上边有人”而得到多个开发项目,可是他们那个村却没见过一个项目,村里人因此都说他没本事。这位村支书觉得跑项目要有路子可跑、有钱可送,而本村这些都没有,故而感到很无奈。文章作者也认为,让村支书去跑项目令人尴尬,若拿有限的支农资金去送人情、跑项目就更是要不得。这里的关键,是上边的涉农部门要科学规划,让支农项目得到合理的分配。
笔者很赞同“涉农部门要科学规划,让支农项目得到合理分配”的观点,因为这是让政策阳光普照乡村的必然要求。但是,对上述村支书在跑项目上的消极态度,以及对上文作者不赞成村支书去跑项目的态度,咱却不敢苟同。实际上,分配的支农项目大多是托底的。而乡村的大发展项目,更多的是要靠自己去找、去跑。为什么有些村并无“大树”可靠,却照样发展得红红火火?最根本的,就在于他们善于自力更生,善于自找项目、自我发展。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话常被一些人理解为贬意,其实这话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试想,你要揽得发展项目,不叫、不跑、不争,不积极主动出击,哪有天上掉馅饼的事?指望天上掉馅饼,那是懒汉思想。天下乡村遍布各个旮旯,如果你只知坐、等、靠而不积极主动去“跑”、去“钻”,“上面人”也好,“外边人”也好,哪会尽知你的发展状况,又何谈积极有效地支持你?只有踊跃去“跑”,善于去“跑”,才能“唯有源泉活水来”。
跑项目要拿支农资金送“人情”?我看也未必。现实中借此谋私受贿之人毕竟是极少数,多数人都是正派的。当然,人是讲交情的,你带些村里的山货、鲜货,常去跑一跑,联络联络,增进了解,加深感情,说不定人家就能把你的山货、土特产作为开发的项目呢。
跑项目,当然不只是跑上边,更多的还是跑市场,尤其是跑一些“经济人”。所谓“经济人”,就是那些有市场意识、有经济头脑,善于发现、发掘和组合资源来做实业、搞经营的人。他们或许是外乡人,或许就是在外边打拼的你的家乡人。笔者的家乡前两年建立了经济发展促进会,主要是联络本地在外打拼的“经济人”,搭建起加强沟通、增进感情的平台。两年来,这个促进会已在不少充满桑梓情怀的老板那里,筹到了近2000万元资金搞土特产开发。
现在,各级都在大力倡导全民想方设法谋发展。我觉得,村官们为促进乡村发展,积极主动地去跑项目,是种有作为的表现,值得鼓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