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2012/10/19 7:34:19
中国仙桃网(仙桃日报) 秋风起,蟹脚痒。(农业网,排湖)
眼下正是螃蟹上市的黄金时节,也是渔民的丰收季节。10月17日,记者来到排湖渔场螃蟹养殖基地,听一听渔民的“养殖经”。
一栋栋蓝瓦白墙的渔屋,一格格细密结实的防护网,一只只肥美的螃蟹迫不及待地爬到了岸上,等待被收获。“看,长的多好,黄满膏肥,味道特别鲜美。”60岁的张宏标捉起两只螃蟹,喜滋滋地说。
张宏标是排湖渔场的老养蟹人,已有十几年养蟹经验了。“与四大家鱼相比,螃蟹投入小,程序简单,养起来比较轻松,回报也不错。”老张说。今年他花4800元从江苏进了螃蟹苗,投入18亩水面,又丢了一些白鲢、花鲢苗进去开始混养。原来,螃蟹爱干净,喜欢水草,白鲢、花鲢吃浮游生物,净化了水质,螃蟹的长势自然更好了。
“今年气温适宜,螃蟹的存活率特别高,产量也比去年高不少。”老张乐开了花。他还扳着指头算起了一笔账,螃蟹产量不低于2000斤,白鲢、花鲢也有400多斤,塘边还能种些庄稼,一年纯收入不少于6万元。
收获的螃蟹“爬”向哪里?这点老张可不愁。再过几天,他的螃蟹就要大面积开收了,每晚等着螃蟹自己爬上岸,天不亮就戴着手套开始装蟹,等着贩子上门收购。唯一让他担心的是,今年螃蟹价格与去年相比略微下降。“有丰收之年也有不收之季,市场风险很难预估,从根本上来说养蟹还是有‘赚头’的。”与鱼池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张很看得开。
老张的丰收只是排湖渔场的一个缩影。2008年起,排湖渔场排湖渔场推广的河蟹"3+5"高效生态养殖模式。这种模式用小池暂养蟹苗3个月、大池养成蟹5个月,可有效保护水草环境,淘汰病、残、差的蟹苗,降低患病率,提高产量。2010年中央现代农业项目在排湖立项实施,建起了标准化养殖场,对水质实行实时监控,对渔民渔屋进行了统一改建,排湖渔民心里就更有底了。“科学养蟹让我们鼓起了荷包,日子更有奔头了!”张宏标说。(记者尹玲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