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921|回复: 0

寄畅园假山布局

[复制链接]
来自
广东
精华
0

6

主题

9

帖子

52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52

IP属地:广东省深圳市

发表于 广东省深圳市 2012-10-19 11:05: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寄畅园(无锡)
    寄畅园建于明代正德年问(1506—1521年)。据《无锡金匮县志》(嘉庆十八年,1813年)的记载:“寄畅园在惠山寺左,明正德中,秦端敏金并二僧舍日南隐沤寓者为之,初名凤谷行窝。……”后易名寄畅。现状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东西宽约80m,南北长约120m,总面积约15亩(1hm2)。寄畅园属于中型别墅园林。“寄畅”取意于王羲之《兰亭序》:“一觥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康熙年问全面整修时,园主延聘著名叠山家张南垣之侄张钺重新堆筑假山,又引惠山的“天下第二泉”的泉水流经园中。始成今日之山水格局。
http://grc33.com/thread-8481-1-1.html

中国假山网

中国假山网

    寄畅园的山水布局与空间结构,是结合园内地形和周围环境进行安排的。此园东西狭长,西枕惠山山麓,地势西高东低。造园者因高培山,就低凿池,创造了与园基长向相平行的水池和假山。全园以水池为中心,池东岸布置临水的廊与榭,沿水池的长边展开;池西土山呈平岗坂坡的形式。中部较高,渐向南向东倾斜,山势绵长至园的西北部又复高起,连绵逶迤,似惠山之余脉。池岸以黄石叠成,纹理古拙,中部伸向池心的石矶似浮渚潜岛,低平近水,如山之石脉,南北两侧池岸渐高,砌为临水石壁。漫步池东曲廊,向池西望去,修林土坡,山容蔼蔼,水岸简朴、低缓,更显得平波清澹而开朗明净。真正达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
    池与山沿狭长地势南北平行展开,山与建筑夹景式的构图,使水面似隔非隔,水意连绵,更显得弥漫而深远。特别是从嘉树堂前往南望去,锡山塔影耸立在树梢檐角之外,水面更加幽邃不尽。
    锡山塔影土山外轮廓平缓、简洁,山上古木苍郁,远处山色如黛,衬托出全园淡雅、恬静的自然气氛。然而土山内部却劈山凿岩,一条曲折的八音涧使得山势粗中有秀,犷中有幽。寄畅园的八音涧是黄石堆叠的涧峡,随地势西高东低,总长36m,谷深在1.9~2.6m之间,涧底是黄石铺面,宽狭不一,最宽处4.5m,最狭处60cm,仅容一人通过。惠山泉水,伏流入园,在西端源头汇集于小池,然后由路侧石槽引泉而下,自西向东,既有蓄聚停泓的泉潭,又有迂回轻泻的曲涧及悬空挂注的流瀑,水系结构丰富活泼。整个涧流或浮石面、或伏石罅、或傍山涯、或流谷底,忽隐忽现、忽急忽缓、忽聚忽散,产生不同声响,因名八音涧。人行其间,如同在深山涧谷之中,浓密的山林遮住了顶部,仰视只见粗壮的老树盘根错节出没于岩石缝隙,石壁峭拔,谷道之侧泉流有声,正如《画筌》云:“山本静,水流则动,石本顽,树老则灵。”整个曲涧,岩壁如斧劈削凿,粗犷刚劲,壁顶轮廓线随土山而较平缓,少变化,然水道却造型丰富、变化有致,及至泄口,流水跌落入低一级小潭,再流入大水面——锦汇漪,出口处崖谷造型曲折,前后及高低层次丰富,整条涧峡平中求变,重点部位造型突出,与环境配合相得益彰,是叠石中的范例。
    寄畅园的假山大面积以土山为主,局部重点部位叠石,如池岸、峡谷、邻梵阁楼侧云梯、含贞斋前九狮台等,大部分选择色暗形拙的黄石来造型(局部有湖石),在塑造总体环境简洁、疏朗、质朴、古雅的氛围的同时,又体现出不经意的细致与优雅。寄畅园的总体布局形式是山与建筑隔水相对,且三者平行展开,北海静心斋主要山池空间也是这种布局形式,只是寄畅园以土山为主,平岗缓坡,着重体现“流水悠悠,远去若无尽处”的意境,以及山林郁郁苍泽的形貌;而静心斋的假山则以石为主,着重体现山石强烈的造型能力,崦岩峭壁、峰峦层叠、尽显山川之形势气象。
    ●全园布局以一座山为主,山的走向与水面的长边相平行。
    ●建筑与山隔水相望,山上古木苍郁,创造了幽深恬静的山林气氛。
    ●假山以土为主,创造平岗坂坡的造型,仿佛惠山之余脉,土山局部的叠石平中求变,整体形象给人以疏朗、质朴的感受,体现了明代假山的特点。
http://grc33.com/thread-8481-1-1.html
中国假山网 苏氏山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